虽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在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利益的时候,做敌人的时间就会远远长过做朋友的时间。
比如,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中印冲突的根源在于领土争端。两国有争议的地区,甚至可以分成东、西、中三段来讨论。其中,位于东段的藏南以及位于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因为面积大、价值高,也最受中印两国的重视。
在双方都对其宣布主权的情况下,产生冲突甚至是爆发战争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不管是从合法性还是道义上来论,印度都是不占理的一方,这也是1962年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起边境战争的原因。最终,这场中印作战也以中国的胜利作为告终,印度则一度从叫嚣转变为了沉默。
当时不少国家都在关注战事的发展,那么,中国胜利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苏,又都是什么反应呢?
1962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可谓是步履维艰。在社会主义性质的新中国成立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对中国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挤和敌视态度,这是中国建国后不得不奉行“一边倒”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中国选择与苏联交好,却也不亚于“与虎谋皮”。
苏联不仅将中国视为其“马前卒”,还通过多种方式,妄图插手中国内政,从军事上实现对中国的控制。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不能忍受的,因此,中国也强势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如此一来,中苏之间的冲突也无法继续掩盖,1960年,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召回所有在华苏联专家,撕毁与中国合作的几乎所有经济合同。
继遭到美国封锁之后,中国也失去苏联这个“盟友”,在国际上的处境更为艰难。从朋友变成敌人,苏联给中国的“下马威”来得很快。当中国与印度因为藏南问题爆发边境战争时,苏联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印度的一边。
而与苏联难得态度一致的,还有原本就站在我国对立面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见,在忍无可忍地对印度发起边境自卫战争的时候,中国还面临着来自国际尤其是美苏的极大压力。
一方面,苏联公然站队印度,不仅为印度提供了一整套米格-21战机的图纸,还给了印度十三个师的配置。另一方面,美国则从舆论上对中国进行施压,开始大肆宣扬“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试图在国际上为印度“正名”。
美苏旗帜鲜明地站队,给了印度与中国作战的极大底气和信心。在那段时间,常常能听到印度叫嚣的声音。然而,中印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却远远超出美苏及印度的预料。
看似准备充分的印度军队,没过多久就被中国大军打得溃不成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军队就拔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全部据点,还先后收复了达旺、巴里加斯、德让宗、打陇宗等地区和山口,成功攻占了瓦弄、梅楚卡、塔克辛等地区。
当中国胜利、印度惨败的消息传出后,美苏两国的脸色尤为难看。然而,因为中国早有应对,它们并不能继续从舆论上诋毁中国,中国也因此避开一场国际危机。
在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下,想要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势必要重点关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动静。而在美苏之外,还有一个国家的反应,也是中国必须要在意的。
这个国家就是英国。可以说,正是它给中印冲突埋下了祸根。事实上,在中国与印度的历史上,两国曾长期保持着往来,彼此间也一直保有传统的友谊。
只是,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之后,中印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英国的示意下,英属印度当局将“侵略扩张”视为己任,开始筹划侵占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
腐朽没落的清政府本就无力抵挡西方列强的入侵,更是无暇顾及西北、西南边境地带,在这种情况下,英属印度当局有恃无恐,不仅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还直接将军队派驻到中国西藏、新疆地区。
这也揭开了往后中印领土争端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民族独立浪潮之下,英国被迫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然而,在临走之前,英国不仅想方设法通过“印巴分治”深化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还将原本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划归”这两国之下。
这给了印度占据中国领土提供了“依据”,印度政府傲慢地宣布要继承英帝的“麦克马洪线”的划定。
后来,趁着中国深陷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时机,印度还不断出动军队,侵占和蚕食中国边境,并通过修正官方地图,来使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对上这样不讲理的国家,中国就像“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而早已脱身的英国则十分满意自己的阴谋取得了成效,不断以局外人的身份说风凉话。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上蹿下跳表示了对印度的支持,但等到印度战败的消息传出后,又是英国率先在《泰晤士报》对印度作出负面的评价,只差挑明印度是一个不具备军事能力的国家。
显而易见,英国从头到底都在看戏,偶尔煽风点火,也是为了增加戏剧性,愉悦自己。至于戏剧的结果,不见得有多在意。这种好似看“蚂蚁打架”的傲慢,足够它在未来的日子付出代价。
新中国成立后,很快面临了来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除了倒向苏联之外,为了在国际上更好立足,也在不断争取融入第三世界,取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接纳和支持。
然而,在早期的时候,因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诋毁,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是印度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造势下,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中印战争爆发的时候,印度作为第三世界的领袖,就在战前获得了53个亚非拉国家的支持,这让中国承受了不少的舆论压力。
然而,印度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实力却远远不能让这些支持它的国家感到满意,反而是军纪严明的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精神、态度引起了它们的改观。
特别是,中国在明显取得作战优势的情况下,还能主动提出停战谈判,取得战争胜利后,也能率先停火后撤,主动归还缴获武器、车辆和军用物资,释放了全部印军被俘人员。
这些表现让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声誉,第三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开始相信中国“爱好和平”的本质,相信中国发动战争是为自卫,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以至于等到战争结束后,原本支持印度的51个国家都转变了立场,只剩下2个国家还固执己见,继续站在印度的一边。
面对印度的一再挑衅和侵略,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动了自卫战争。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以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更愿意支持印度。中国出兵,着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中国还是抗住多方压力,表明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烈决心,而取得作战胜利后的种种应对,也成功扭转国际舆论,为中国换来喘息的空间。
美苏再“恨铁不成钢”,英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只能看着中国完美避开这场危机,而第三世界的国家则因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反而逐渐对中国释放出了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