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宋词,因为她忧愁又美丽,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短松岗的形只单影,在岁月的长河里化成悠长的叹息。
走进宋词,总会与一个女子相遇,落笔之处,悠然也好,哀愁也罢,处处尽显大家风范。她就是李清照。
1
青葱岁月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在当时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她从小聪慧,读书过目不忘,父亲很是惊喜,经常为女儿开列书单,悉心教导。
那个巧笑嫣然的女子,慢慢地长大,流水断桥,明月清风,都在她清朗的心田,幻化成诗,公元1098年,李清照离开故乡,随母亲和弟弟一同前往京城,投奔在京为官的父亲。
京城自然是繁华的,刚到京城的她自然也常常思念家乡,回忆自己在故乡时,有一回大醉之后,走出闺房,来到一个叫溪亭的地方,划舟尽兴游玩,那天的情景,始终在她的心头萦绕,于是飘然落笔有了这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那个时代,一个闺房女子,喝得大醉已是不妥,但她还趁着醉意,到郊外游玩,别说在宋朝,就是那了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可李清照这样做了,还把少女误入荷花深处的唯美画卷,填成了词,或许她就是要告诉世人,青春年少的她,也曾这样沉醉过,或许这正是她婉约中的豪放。
虽然身处京城,到处都是歌舞升平,但她总是能够安静下来,与书香为伴,在文字中遇见或别离,在月色下欢喜或忧伤,花开有声,风过有痕,她都留意着。
在一个雨疏风骤的夜晚,又借着酒力沉沉睡去,醒来忙问卷帘的侍女,外面海棠花怎么样了,她不愿意看到一树红花零落成泥的样子,而在别人眼中,却是海棠依旧,于是感伤落笔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芳心暗许
一日,父亲李格非带着全家游览相国寺,欣赏完相国寺的十大镇宝,他们走向书画碑帖市场,准备给家中添置笔墨纸砚。
两个谦逊的年轻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原来是李格非在太学时的学生赵思诚和他的弟弟赵明诚,相互简单问候之后,就离开了。
却没想到只这一面,情愫就在心中扎根,你的低眉,我的浅笑,尘缘就在刹那间开始,远远地看见赵明诚,从此这个少女心中有了清浅的悠愁。
就像沈从文所说,行过许多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同年七月大佛寺求雨,两人再一次相见,四目一对,仿佛已是千年,李清照和赵明诚就这样走进了彼此的心里,我爱慕你的俊朗清秀,满身书卷气,我爱慕你的芙蓉出清水,才情脉脉。
几个月后的某个上午,天气甚好,李清照在院子里荡着秋千,任由自己的心事在秋千上悠悠荡荡,突然听闻赵明诚的父亲赵之挺带着夫人和赵明诚登门拜访。
李清照又惊又喜,急急忙忙上门口跑去,慌乱之中跑掉了鞋子,跑掉了金钗,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就在那里,内心的欢喜难以掩饰,倚着门回首,偷偷地把赵明诚看个仔细,却又做出来嗅青梅的样子,自己的狼狈样子,和少女的羞涩,也不知道李明诚有没有看到,想想脸都要红了,于是夜间提笔有了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
琴瑟和鸣
李清照是幸运的,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决大部分的女性,与丈夫的第一面是在掀起红盖头的那一瞬间。
但李清照嫁给了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你,锦瑟年华谁与度,春风十里不如你。
宋徽宗建中靖元年(1101),李清照和李明诚在汴京结为夫妻,那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美人如玉,才子多情,从此清愁散去,繁花似锦,天地开阔。
赵明诚很喜欢金石收藏,在士大夫中颇有声望,李清照对丈夫的喜好很快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夫妻俩哪怕手中拮据,遇到喜欢的文物、字画、碑帖等,想尽办法也要收藏至家。
在相互欣赏,志趣相同的日子里,李清照文思泉涌,新婚燕尔之际,填词一首《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冼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傍晚时分,刮了一阵风后,又下了一场雨,天气可算凉快一点,弹完一首曲子,又对着镜子化了一个淡淡的妆,穿着绛红色的薄薄丝衣,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还透着一股幽香,笑着对赵明诚说,夫君,你看,今夜的凉席可真凉快呢。
都已经傍晚了,自然不需再化妆,化妆无非是想引起赵明诚的注意,可惜赵明诚一个直男,竟然没有看明白娇妻的意思。今夜纱橱枕簟凉,言下之意,不由让人联想翩翩。
此后,赵明诚先后在莱州、淄州等地做了几年地方官,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是幸福的,家里吃穿不愁,夫妻感情融洽,难得是志趣爱好也很相投,不但都热衷收藏,也都爱好诗词。
有一年,赵明诚离家在外,李清照非常想念他,于是给他写了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称赞不已,闭门谢客三天,冥思苦想作了15首词,把自己的15首词和李清照的混在一起,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品味,朋友看完后,说道:“有三句写得最是绝妙。”赵明诚赶忙问道:“是哪三句。”友人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年,赵明诚把李清照接到自己的住处,跟她说起这件往事,两人笑得前仰后合。两心相知,是说不完的你侬我侬,与可心之人相伴,就算锅碗瓢盆,也是妙趣横生。
4
沧海桑田
李清照和赵明诚,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但最终却败给了命运。此时大宋的河山已风雨飘摇,遍地的烽烟,四处逃散的人们,金人的铁碲践踏着大宋的河山,宋徽宗被俘,曾经的繁华,再也不见踪迹。
虽有岳飞这样精忠报国的将军,却无奈庙堂上的人们,只愿栖身于江南,瑟瑟地荒度时光,一再主张求和。面对这样的时局,李清照心中难掩悲伤,又无比愤慨。
琴棋书画,清婉别致,都不是她生命的全部,山河破碎,只剩半壁江山时,她又表现出不让须眉的气势如虹,写下一首《渔家傲》。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正举,这正是她的豪迈,我们原以为她是一个纤弱的女子,寂寞清冷,人比黄花瘦,却没想到她还可以这样:大气磅礴,气吞山河。
一日,李清照和赵明诚经过芜湖天门山,在游览西楚霸王项羽庙后,李清照又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女子,手无缚鸡之力,但当她笔锋刚劲时,英雄豪气立刻显露,这就是李清照的生命底色,在她看来,人活着就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战乱不断,赵明诚又遭遇罢官,一路流浪,浮沉起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父母都已故去,此时人间最亲近的人除了赵明诚,只剩自己的弟弟李迒。
5
乱世飘零
建炎三年,赵明诚接到宋高宗的任命,复太守之职,六月,他们作别,赵明诚赶去任职,七月,李清照接到赵明诚的书信,信上说,自己在赶路的时候中暑,自行用药后得了疟疾,现在已经一病不起。
李清照心急如焚,见到赵明诚时,他已经病入膏肓,看到自己的爱人气若游丝躺在床上,她的内心悲痛不已。
他们曾经有过离别,李清照也曾在深深庭院里,愁情无所寄,但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们会天人永隔,而这一天,又来得如此突然。
此后一个多月日子里,李清照日夜守候在赵明诚身边伺奉汤药,请遍各方名医为他医治。但最终,岁月的门在他身后静静关闭。
弥留之际,赵明诚使出最后的力气,指向窗台前的书桌,李清照一转头,看见桌上厚厚一叠稿子,那是《金石录》的手稿。
李清照立马明白,丈夫想要嘱咐她,把《金石稿》整理完稿,让它早日问世。
建炎三年八月十八日,赵明诚这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就这样离开了李清照,虽然这个男人少了一些豪情,多了一些书生气,但是她却给了李清照20余年的快意人生。
曾经是两个人的烟火,现在是一个人的漂泊。
爱情还在空气中飘荡,可是爱人却已消失不见。
一季缘起,一季缘落,转眼却是各自天涯。
6
归去无痕
在晚年的时日里,编辑《金石录》是李清照最主要的事情,一边整理,一边回忆两人的岁月中的点点滴滴,难免暗自垂泪,写下一首《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十五年前,在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们一起漫步在小径上,她随口吟出的诗句,引得他的连声喝彩。而如今,在南国的异乡,同样的花和月,却再也看不见她想见的那个人。
在弟弟李迒的支持下,绍兴四年八月,李清照完成《金石录》,这本书记录了赵明诚和李清照所见的,从上古时期到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作为妻子和知己,李清照心中无憾,完成了丈夫的遗愿,终于不负重托,赵明诚若泉下有知,也可以安息了。
回味往昔,百感交集,他和她的故事还在风中诉说,于是又提笔写下《金石录后序》,回忆他们夫妻俩收录金石文物的经过。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吾心安处即吾乡“,反过来,心若无恙,处处皆是归途。
西子湖畔,绿荫白堤,那里有李清照的最后时光。
她在杭州度过了整整20年的光阴,这些年里,她的词中弥漫着浓浓的哀愁,可惜她一生无儿无女,要不也不至于晚景如此凄凉,她一个人品着岁月的酒,三杯两盏,尽是心伤,伤情落笔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是一个秋天,西风扫地,捡起文字,落在纸上,留下的也是化不开的忧愁。就算是旧识雁飞过,可如今人已去,也不能为自己捎去片言只语,冷落清秋,寂寞无语。
她的日子就是这样,守在窗边,孤苦伶仃,黄昏时分的那场梧桐细雨,更是淋湿了她心头微弱的温暖。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的那个秋天,71岁的李清照离开了人世,西风萧瑟,黄叶满地,她蓦然转身,一去了无痕迹。
她大概不知道,很多年以后,她的名字,她的诗词,她和赵明诚的故事,会被无数人记住,念念不忘。
她的风姿绰约,她的多愁善感,当青丝变成白发,她不哭也不笑,所有的颠沛和流浪,都变得遥远。
认出了生活的模样,就会与时光握手言和。
月满西楼时,她就在那里,与时光对饮,又变成笔下的起转承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