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近年来,丹寨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乡风文明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阵地打造、建章立制、宣传教育、培育选树,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着力阵地打造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地见效按照“四个一”标准要求,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外建宣传栏、文体设施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精心打造农民(市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寨寨响”平台等文化传播阵地,促进新思想新文化有效传播。落实“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大能力”的总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实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延伸到哪里,筑牢农村思想宣传阵地,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7个、文明实践站121个、文明实践点303个。全县实名登记志愿者数17500余人,占全县常住总人口数的12.8 %,注册志愿服务队295个,服务时长累计达到36万小时以上,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时代新风尚。
着力建章立制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坚持用好用活县级文明委成员单位这个大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挂图督战机制,对移风易俗年度工作任务实行挂图作战,明确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村(社区)四级工作任务,细化时间节点、目标责任等要求,执行“一线督战”和“一线作战”,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下发《丹寨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并印发《关于“狠刹请酒陋习,倡导勤俭节约”的倡议书》,持续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建立和完善婚丧嫁娶办酒申报审批制度、“一约四会”机制、《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促进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建立乡风文明建设相关机制5项,制度26个,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走深走实。
着力宣传教育 促进乡风文明化民成俗提升乡风文明,群众参与是基础。充分利用电视、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动态,报道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利用“寨寨响”广播每天定时播放“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方面的宣传稿件,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文军扶贫”“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文艺下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演出方式,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感化群众。常态化举办道德讲堂,围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提升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气。截至目前,开展文艺下乡620场(次),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模范事迹324场(次),宣传报道1300余条,发放相关倡议书35000份,使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着力培育选树 促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积极推出基层凡人善举、“草根英雄”,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农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大力实施“向善、育善、行善”三大道德建设工程,扎实开展“八大选树”活动,每月推荐一批身边好人、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每季度评选一次善行义举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少年、最美志愿者、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及岗位学雷锋标兵,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道德模范,通过身边典型的选树活动,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引导群众、塑造群众。截至目前,培育选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2人,评选出全县“好婆婆”27人,“好媳妇”32人,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好人、培育新风的浓厚氛围,塑造文明新风,促进文明乡风处处洋溢。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推动村镇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生活环境,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乡镇6个,占比100%;文明村寨95个,占比88.8%;文明单位63个,文明家庭129户,文明校园37个。
通过着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如今,丹寨县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提振了乡村振兴精气神。
通讯员 王立杰
编辑 刘珺珺
一审 涂林念
二审 张 燕
三审 陈玉佳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907万获赞 91.2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