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的战争,即便没有天时地利,只要有了准确的敌方情报,那就相当于率先拨开了战局里的迷雾。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份敌人最高机密的情报被送到了彭德怀将军手中。
彭总看过后大为吃惊,赶忙询问这份情报从何而来。
下属却说,这是一位朝鲜女情报员窃取得到的。
在美军的严密防护下,一位女情报员凭何拿到了这份至高机密?这情报里又有哪些关乎战局的重要讯息?
1951年1月,在经历过三场艰苦卓绝的反击战后,我军虽士气大涨,但现实的环境与处境将我方致于了巨大消耗阶段。
此时正处冬季,后方补给跟不上,前方的士兵就要挨饿挨冻。
以这种状态打下去,对我方十分不利。
为此,彭总做出了全军休整的决定,待到两月后开春再继续作战。
此事一定,贼心不死的美军,就想趁着我军修整期间大举进攻。
1月25日,得知情报的中朝两方高层立刻就此情况召开了联席会议。
在会议上,彭总向人民军以及志愿军各长官做了动员,并就如今局势做了长篇分析。
会议结束后,彭总长舒一口气。
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防美军不安分的举动。
为了摸清敌人的套路,彭总与参谋长解方,一直在商议防御计划,推敲敌人的进攻路线。
经历了几天几夜的商讨,我方才初步敲定了计划,并对敌方部署做了大概推测。
但就在彭总打算休息片刻时,金雄副司令送来的一本笔记本,推翻了他先前的大部分设想。
副司令金雄神色焦急的等在会客厅,彭总刚赶到,他就忙从怀中隐秘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本子。
彭总接过后,粗略翻了几页就一脸失笑的放了下来。
原来,这本子里全是英文。
彭总虽擅长打仗谋略,也颇有文学素养和艺术修识,但英文实在不是他擅长的。
片刻过后,解参谋长被找了过来,他是出了名的学霸,精通多国语言,可以替彭总和金副司令翻译一下这神秘的小册子。
解参谋长接过本子,刚翻译了两页,就震惊不已,他忙将自己看到的信息都念了出来。
“‘联合国军’5个军,6个师……南朝鲜军飞机……兵分三路发动攻势……部署……协同作战……23万人……”
这些可都是敌军的军事部署机密,竟如此详细地都被一一记述!
彭总也被这笔记本里的信息震惊了,不仅是因为这些敌方高级军事机密,还震惊于敌方依旧充足的火力以及大量的军队。
原本以为经过三次战斗,敌人也应该损失不小。
但没想到短短时间内,他们竟又一次整合起了这样完备的部队。
这本信息的重要不言而喻,但它的真实度还未确定。
解方翻译完毕后,彭总即刻向金副司令问道:“这可都是敌方的最高级军事机密,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金副司令忙说,这是一个叫金玉姬的朝鲜女司令,在今早送到的。
金玉姬在平壤大学英语系毕业,刚毕业不久就遭遇了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
这之后,她报名参加朝鲜人民军成为了一位情报部工作人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军在情报工作上用了很多心血。
因为我军与联合国军之间的人数和军备不成正比的差距,情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制胜武器。
在一众破译、解码的工作外,还有对俘虏的问话都是情报工作的一环。
但为了扩大范围,提高情报的精确度,我军还派出了许多情报人员,潜伏在危险的敌军占领区域执行情报收集的任务。
由于美军一直依靠飞机、无线电等技术侦查手段,对传统的情报侦查手段毫不上心。
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疏忽大意,给了靠传统手段侦查的情报员们可乘之机。
可以说,中国就是靠着情报以少胜多,在这种绝对难以追赶上的劣势下,将傲慢无礼的美军打败。
美军高官曾说:“美军在情报方面始终不如中国。”
金玉姬在工作期间,因为擅长英语,所以被派往了“三八线”以南潜伏。
她乔装成年轻的村姑,在美军驻扎附近的村镇了获得敌人动向收集情报。
几日前,她在外碰到了一辆抛锚的汽车。
金玉姬认出车上人的衣服样式是美军上将,便佯装出醉酒神态,接近这辆车。
后听周围人谈话,金玉姬得知车上的上将来自美军来自第八军,名叫艾伦。
艾伦以为这个年轻村妇是对车上的罐头物资感兴趣,还一副迷迷糊糊的状态,就拐着她去了自己的住处。
金玉姬忍辱负重,半推半就等着艾伦失去防备睡着后,从他的军大衣口袋中找出了这个笔记本。
粗略读过后,金玉姬意识到其中的内容极为重要。
在夜黑时候,她不顾危险,找寻机会从敌人的住处逃了出来,一路走山间小路和没人的地方,并将这本情报带了回来。
彭总听过金雄讲述,对这个女情报员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获取情报的精神大为赞赏。
“我们靠着这份有价值的情报,结合第四次战役一起研究,可以想出个对付敌人的妙计!”
后在第四次战役中,我军在彭总等领导的指示下熟练阻击、有效配合,将敌人成功阻挡,再一次取得了胜利。
在历时87天的战斗中,我方歼灭敌军7.8余万人,数量超过了前三次战役的总和。
情报的重要,在许多战争中都有显示,而美军的过分自大,让他们成了拿着武器的盲人。
敌人在明我们在暗,使得我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
我军除了在获取情报上有着优秀的工作能力,在反情报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情报战争中,胜利的显现要比其他战争晚上许多。
直到40年后,我方才得到确定的胜利信息。
1992年,美军被解密的档案中,记述了53年中央情报局局长汇报给艾森豪威尔的报告:
“中共在朝鲜军队83.6万人……30万人被布置在可能发生登陆海岸……共产党己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海岸与前线防御,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设备完善,纵深可达20英里的防御体系……”
惊人的是,这份报告中的多处数字与信息,同我方在“反情报”中发出信息完全相同,这是是我军情报战争胜利的证明。
这场反情报战,开始于1952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在志愿军的英勇拼杀下,当时的美军赢得陆地战争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为了扭转战局,美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上任后,立刻展开了新的计划,在朝鲜半岛北中以及北部实施大规模登陆。
有了“仁川登陆”的前车之鉴后,我军自然不会让美军得逞。
关于抵抗美军的反登陆战,也开始火速实施。
在紧张的备战阶段内,敌方妄图弥补在以往战斗中的情报失败,派遣了一小支“远东军情报部直属高级情报员”,侦查我方的动向以及军事部署。
这支侦查小队的情报,对美方下达命令并决定战局的决策,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952年9月27日午夜,在敌特登陆的第一时间,我军就将其全部抓捕。
连夜审问后,敌人供述了的密码本、联络暗语使用方法,以及电台与发报机位置。
保卫部部长丁公量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收获的重要性,提出了“反情报”这一作战策略,通过敌台进行反侦察。
行动获许后,利用敌台的第一次情报联系在十月初展开。
我方伪装成敌特务,以请求补给为由,测试了敌方本部对这组敌情报员的信任程度。
紧张的等待后,在10月29日敌方的飞机从东方飞入了我方领土。
我军的士兵伪装为情报人员,在地面搭起了三角形火堆,发射出三长两短的信号。
虽然飞机与地面有一段距离,但伪装人员的处境依旧是危险的。
若是敌方发现地面上并非敌特,那这二人就会被子弹射杀。
隐藏在草丛中士兵与高射机枪严阵以待,保护着两位伪装人员的安全。
紧张的等待中,敌机的灯光由近及远,忽然俯冲而下,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但好在,敌人没有发现破绽,也没有做出攻击举动。
紧接着,第二次俯冲又一次发起,敌机在半途丢下了物资。
这一次,我方将获得了敌方本部更多的信任,并保证了与敌本部的情报联系。
在后续真真假假的情报汇报中,成功扰乱了敌人的作战决定,并保住了在这次反情报战的主动权。
就在敌人窃喜,他们的情报员已成功在我军军区发展情报网时,我方将一份关键的假情报发送至了敌方电台。
1953年1月初,敌人的登陆计划已完成部署。
为了挽回颜面,他们想确保登陆万无一失,联系了我方伪装的高级情报员,下达命令:“到海浪里侦查中共15军的情况。”
这道命令一下达,也标志着美军登陆在即的决心。
若是让他们知晓了15军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展开打击。
为此,我方的反情报作战人员经过缜密的讨论后,在回复的信息中向敌方发送了:部队过境北去,海浪中仅剩一个排。
这则假消息,保障了依旧停留在海浪中的军部的安全,也混淆了敌方对我方防御部署的猜测,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真假混杂的情报不断动摇着敌方的计划,以及登陆的决心,为我方建立大规模海防措施赢得了充足时间。
但这次的情报也让敌人起了疑心,怀疑情报员是否被策反。
由于我方情报与敌方其余渠道情报的出入,敌人再一次开始了“考验”。
在我方伪装人员要求粮食补给时,敌方迟迟不回复信息,最后婉拒了这个要求。
为此,我方很强硬地做出了反应,既然连粮食都不给,那就只能暂时断掉联系,去找粮食。
彼时,敌人的登陆计划早以全面告败,把握主动权的我方自然不再对这些怀疑惧怕。
但敌人若是失去这一组情报员,他们将会陷入“失明”的危险。
这一招果然奏效,敌人减少了部分怀疑,随即,我方反情报组也做出了最后的情报打击。
在四次战役中,金玉姬拿到了敌方军事机密笔记本,里面记载详述的各军队兵种作战计划,对我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此刻,反情报组也将模仿此示例,透露给敌方我军的防御力量和军事准备,将敌方的自信彻底打消。
在最后一条通信中,我方发送了如下信息:…裴、赵历艰险,在元山、阳德搞到中高级军官会议笔记簿,加上途亲见,综合报告如下……
将兵力以及防御工程等信息发过去后,敌方果然忌惮,过了一周后才回电,称:祝贺裴、赵侦察成功。报告的军情很重要。近期要恢复和平谈判,战事有可能很快停止……
敌人“两栖登陆”的计划彻底失败,而陆地上的战役随着53年6月的战败告终。
失去了所有优势的美军终于停歇了这场战争,退出了亚洲战场。
7月27日,经过谈判后,朝鲜停战。
这场战争中,我军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严密的计划以及指挥中进行,后方的情报人员为我军提供了清晰明朗的战局,以及重要的敌方情报。
这些伟大的情报人员,用智慧在抗美援朝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利用美国的自大将他们的所有计划了然于胸,并打出了一场又一场让敌人措手不及的胜战。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役中的情报战》巴山客,出处《金秋》2018年第21期49-52,共4页
《三八线上的交锋——抗美援朝战争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