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信条是,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多的。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头图来源|受访者
《史蒂夫·乔布斯》书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斯坦福校园的小径上,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经常和时任英特尔总裁保罗·欧德宁一同散步,一路走到山丘上。他们的交谈往往以乔布斯讲述电脑发展的故事开头,最终以双方合作的具体金额结束。
那是2005年。彼时,正值苹果决定从摩托罗拉转向英特尔架构,乔布斯和董事会讨论了整整18个月。敲定决策后,苹果比期限早6个月完成了芯片转换。
对于这次无缝衔接、又极为准时的“秘密”更替,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表达了钦佩之情:“如果你说,好,我们现在要换掉微处理器芯片,但是一拍都不能落下,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做到了。”
15年之后,一次悄无声息的芯片更替再次出现在苹果。
2020年11月,苹果发布了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M1 ,以及首批配备M1的多款Mac系列电脑。苹果表示,这是向专为Mac设计的全新系列芯片过渡的开始,过渡将在约两年内完成。至此,苹果长达15年的英特尔芯片时代就此成为历史。
“我们不是专门的芯片供应商,所以我们可以用自研处理器来满足我们产品的特别需求。”苹果芯片架构师、副总裁蒂姆·米勒特(Tim Millet)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谈到了苹果自研芯片的初衷。
他还谈到了整个苹果内部对这个全新系列芯片的决心:“从着手M1芯片设计开始,我们硬件技术、硬件工程、软件工程、ID等多个方面的团队之间密切合作,为Mac、macOS、Mac软件量身设计 M1 芯片,并做到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方式。”
虽然没有透露过多的细节,但蒂姆·米勒特表明了苹果管理层对M1自研芯片的肯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性能与电池续航是一对矛盾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苹果自研芯片已推翻这一认识。”
不到两年时间,2022年6月,苹果发布M2芯片。M2芯片比 M1芯片多了50%的内存带宽、更一体化的内存,以及神经引擎、ISP(图像信号处理)、无损视频录制ProRes加速等下一代定制技术。
翻阅苹果45年历史,自研芯片只是其创新力的一瞥。2007年1月,乔布斯带着iPhone在旧金山Macworld亮相,从那以后,苹果一直持续不断地给外界带来惊喜。库克时代,苹果也带来了AirPods、自研芯片等多个创新产品。
“15年前我们向全世界展示iPhone时,已经意识到某些根本性的变革已经发生了。”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她于2008年加入苹果,2017年起担任苹果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根据7月26日发布的《苹果中国企业责任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截至 2021 年底,苹果大中华区员工为1.5万名,但在这1.5万员工背后,苹果大中华区的注册开发者数量现已超过500万,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开发者占整个App Store开发者的23%。
除此之外,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根据《报告》,苹果的供应链分布在5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万名员工,业务涵盖设计与工程、总装工厂、物流、售后支持等,其中大量工作岗位在中国。
以下是《中国企业家》对葛越的独家专访,内容要点如下:
1.苹果最大的创新是拓宽技术的可及性,产品不仅要美观,还要非常实用。
2.苹果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去选择,不是什么都做。苹果一直的信条是,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多的。
3.苹果特别相信辩论,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希望大家不停地辩论,各抒己见,发出不同的声音。
4.苹果的文化既有创造的文化,也有协作的文化,两者碰撞会带来非常强的创新力。
《中国企业家》:两年前,苹果发布了自研芯片M1,今年6月初,苹果又发布了M2芯片。就职于苹果14年时间里,你觉得苹果最大的创新是什么?
葛越:在我看来,苹果最大的创新是拓宽技术的可及性,用技术来真正地丰富人的生活。
15年前,我们向全世界展示iPhone时,已经意识到某些根本性的变革已经发生了,但无法预料到它会为人们生活带来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变化。
后来,我们陆续带来了更多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例如AirPods、Apple Watch等。我在美国担任苹果无线技术软件副总裁时,曾经也参与而且主导AirPods的研发工作。我们希望成为池塘中的涟漪,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创新。
《中国企业家》:苹果延续不变的原则是什么?
葛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用户体验出发。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技术开辟新途径,带来新的机会。我们愿意帮助所有人与人和世界建立更深的联系。产品不光美观,还要非常实用,能效比更高。我们的AirPods,为什么可以做得这么小巧?为什么我们的Macbook Air有这么高的性能,但耗电量却比较低?都是从这个理念出发。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推出的产品都是希望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就算我们之前没有自己的芯片,跟其他芯片厂商合作的时候,也一直强调降低能耗,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
《中国企业家》:怎样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葛越:其实员工们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但苹果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去选择,而不是什么都做,极其专注于某几件事情,选定了几件事情,我们就倾尽全力创造出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东西。我们一直的信条是要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多的。
《中国企业家》:回归到更具操作性的层面来讲,在组织或文化上,苹果有没有一些心得和经验可以分享,例如亚马逊有著名的“两个披萨团队”(注:创新项目最好采用小团队方式,人数不要太多,以每顿饭点两个披萨饼够吃为标准)。
葛越:第一,我们专攻和选择擅长的事并保持专注。第二点,我们的文化既有创造的文化,也有协作的文化,两者碰撞会带来非常强的创新力。当大家把不同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时,创造力和创新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苹果特别主张各个团队合作把一件事情做成。在苹果,基本上都知道能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中国企业家》: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论,能够把文化或者新的任务目标迅速展开,使得全公司形成共识?
葛越:我们特别相信辩论,然后大家尽心尽力地去做。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发出不同的声音。综合意见后,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全力以赴,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这是让我非常自豪的文化之一。
《中国企业家》:平时你有什么爱好吗?
葛越:我挺喜欢运动。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喜欢晨跑。最近,我也开始跟着刘畊宏跳操。
《中国企业家》:2017 年,你开始担任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对于这个新岗位,你的关注点和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葛越:我在苹果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是无线技术副总裁。当时,我把一支只有25个人的工程师的队伍扩展到了1200人,后期几乎涉及苹果所有的产品。虽然现在我的职位发生了变化,但是我的想法和关注重点没有变,依旧是如何用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我的首要任务之一,还是用户体验,确保苹果为中国客户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
《中国企业家》:五年来,中国区的同事在提升用户体验上有哪些贡献?
葛越:非常多。我最喜欢的例子就是夜间模式。我们的相机团队到中国实地调研,理解了为什么在夜间拍摄精美照片对中国用户如此重要,该功能现在也受到了世界各地客户的喜爱。把它变成一个新的功能,你会发现,其实全球的客户都很喜欢这个功能。
中国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大中华区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的用户。
《中国企业家》:现在苹果有10万员工,大中华区大概有多少?
葛越:苹果有超过1.5万名员工在大中华区。
《中国企业家》:超过十分之一。你怎么看中国团队对整个苹果的意义?
葛越:苹果的灵魂就是我们的团队,中国团队是整个苹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研发中心建立在整个深厚的供应链基础之上,吸收了中国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以及海归人才。拿我们的上海应用研究实验室来说,它是苹果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实验室之一,主要负责新材料研发,在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创新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家》:除了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外,碳中和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和任务目标,苹果在碳中和方面有哪些计划和创新?
葛越:五年前,苹果就承诺,有朝一日只使用循环利用和可再生材料生产产品,我们的产品是基于一条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所以这个目标很有挑战性,但我们决心实现。
如今,苹果的产品设备中使用的再生材料已经创下了20%的历史新高。在最新的iPhone13系列中,所有的磁铁都采用了100%再生的稀土元素,并且已经不再使用任何塑料的包装部件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向供应商提供知识、技术、工艺、财务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中国企业家》:你觉得苹果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葛越:自豪感。
我是工程师出身,14年前,史蒂夫·乔布斯亲自面试了我。和他聊了两个小时后,我就决定了:如果想在某个地方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那么就应该来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