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尼日尔总统巴祖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等100多位中外嘉宾和100多个国家约2000名青年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以视频方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

鼓励与会青年朋友们

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

以青年的活力、朝气和担当

为全球发展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向论坛发来视频致辞

希望各国大力支持青年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是习近平主席
6月24日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
亲自宣布举办的
旨在为落实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汇聚最广泛力量
论坛以
“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为主题
分设“就业创业”
“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
“数字经济”
“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
四个主题论坛
面向全世界发出
《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
启动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相关筹备工作

青年朝气蓬勃、孕育希望,人类的明天靠青年创造,世界的未来由青年书写。习近平主席在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始终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鼓励青年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这不仅宣示了中国党和政府支持青年将个人发展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汇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的政策导向,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伟大实践中的使命担当。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明显抬头,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和能源安全出现危机,各国发展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世界发展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人类正处于进步还是倒退的历史十字路口。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清晰地昭示,困难和挑战都是暂时的,发展和进步才是主旋律,人类正是在跨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勇气、获得前进动力,而青年始终是其中的先锋力量。时代呼唤全世界青年团结一心、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弥补隔阂,携手建设一个和平发展、亲如一家的“地球村”,共同开创共赢共享、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美好未来。


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积极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始终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他们围绕脱贫减贫、气候变化、抗疫合作等重大议题,超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用笑容播撒温暖、用智慧传递友谊,以青春特有的方式倡导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心”搭建各国青年交流互融的畅通桥梁。他们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通过经济合作、志愿服务、人文交流、维和行动等渠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为现实,用“行”绘就互利共赢的美好图景。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各国青年同心同向、携手共进,世界发展、人类进步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是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此次召开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是中国青年为促进各国青年团结共荣搭建的“友谊之桥”,必将成为促进各国青年交往交流、凝聚各国青年智慧力量的重要平台;是中国青年组织为推动各国际机构和各国青年组织加强合作打开的“合作之窗”,必将有力促进世界青年团结、全球发展进步,凝心聚力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我们坚信,只要世界各国青年团结起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就一定能携手消除发展“赤字”,为全人类打拼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不仅是青年理应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2022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海分会场:

青年共发同心同行最强音


7月21日下午,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承办的“2022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海分会场启动。团市委书记上官剑、市教委主任王平、市政府外事办主任张小松出席活动,现场有来自10个国家的在沪留学生和各行各业青年代表50人参加了本次分会场活动。主会场活动后,上海参会青年代表第一时间进行了交流分享。大家围绕聆听学习习近平主席贺信、促进青年发展国际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发出了同心同行最强音。团市委书记上官剑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促进青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次论坛让我们以更长远、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青年与自己、青年与国家、青年与世界的关系,鼓励青年一代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自身成长与国家、民族、世界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丁波在分享时指出,上海市青联将进一步重视青年,更广泛倾听青年声音;努力成就青年,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更好条件;积极凝聚全球青年,为中外青年交流交往搭建更多平台。





交大博士生 诺亚

沟通和交流才能搭建友谊的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的Noah Namwamba是参会留学生代表其中之一。


“我会说七种语言,2016年9月份第一次来中国时,我的目标是掌握汉语,当时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Noah Namwamba来自肯尼亚,中文名叫诺亚。这是他在中国、在上海的第六年了。


但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汉语后,他才发现,汉语背后的中华文化是那么有意思。于是诺亚决定留下来,一个学期的语言课程变成了六年时光,拿到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充分沟通和深度交流让我知道了一个和想象中不一样的中国。”


在中国的日子里,最令他感动的就是在这里收获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在上海交通大学,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共同学习、成长,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走出校门,我走过了10余个城市,我去过江西参加婚礼,亲身体验江西的结婚习俗,我去过山西,品尝山西独特的饮食味道。”他在上海的文创工作室里用中国大鼓敲响欧美音乐节奏,还在村里的大广场上,和那些选择从都市回到乡村的中国青年,畅谈“建设金点子”。这些都让他觉得“幸福而快乐”,是沟通和交流搭建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诺亚认为,沟通和交流才能激发参与的热情。中国有一句古诗,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出真知,在推动世界青年发展的路上,也唯有行动,唯有参与,才能真正一起向未来。


诺亚在现场动情地说:“我很喜欢我的名字,因为里面有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字,就是承诺的‘诺’。感谢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给世界的这个承诺,更感谢这样一个平台,因为这就是促进青年国际交流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志。我深信,通过沟通和交流,我们将打破信息的壁垒,搭建沟通的桥梁,也真正激发参与的热情,为实现这份诺言汇聚最广泛的青年力量。”


复旦大二学生 戴嘉慧

跨文化教育展现着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来自新加坡的戴嘉慧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目前大二。她出生在一个中新结合的家庭,父亲是新加坡人,母亲则来自中国哈尔滨。两年前,她选择从新加坡到中国,开始一段全新的求学之旅。“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尤其是跨文化的教育。”戴嘉慧说。


今年3月开始的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她和许多中国同学一起报名成为“楼长”。从一开始的毫无经验、毫无头绪,甚至“崩溃大哭”,到逐步适应,学会效率优先,她也在一步步地成长。“发放物资、传达老师们的消息,组织大家检测核酸,一遍又一遍地催,体力和精力的消耗是难以想象的。”她说道。同时,她也看到大家都像“战士”一样,始终怀揣着必胜的信念,为了身边的同学、为了美丽的校园而奋战,展现着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也是真正的、优质的教育。”戴嘉慧说。


“我感到两个国家对于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且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在逐渐形成以价值教育为主体,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两翼齐飞的立体化教育理念。”戴嘉慧举例,比如说在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永远是放在首位的。青年必须以学会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为先,必须将自己的人生角色定位在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发展中加以规划和考量。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样一场国际盛会里来。聆听了现场的发言,我很欣慰地发现,我们青年的发展是受到重视的。”在现场,戴嘉慧说:“教育关乎个体基本权利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关乎青年与全球未来,教育关乎人类命运。作为当代青年,我坚信行胜于言。我也期待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能够手牵手、心连心,不断奋斗、砥砺向前,为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为了人类社会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小i集团创始人 袁辉

创新需要年轻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


小i集团创始人袁辉是一位80后,现在与他一起并肩奋斗的主力军,就是科创企业成百上千的青年一代。在公司,青年员工占到整体的85%,这些年轻人正在创造无数个奇迹。“我们公司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个年纪正是有梦想,有干劲的年纪。一百年前,也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有为青年成立中国共产党,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袁辉说道。


袁辉创建的小i机器人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2004年,打造第一个通讯平台上的聊天机器人,2006年便推出第一款商用智能客服机器人,是全球最早从事智能对话机器人研发,且应用领域最广泛、用户规模最大的AI企业之一,为几百家大中型企业和政府,以及几十万小企业及开发者提供平台级服务,全球用户已超过8亿。


在世界范围内,青年是科研发展的新动源。袁辉说,无论是全球Top 100高校毕业的青年科技人才,还是正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我力量,取得过国家级、上海市、行业协会或单位的科技人才成果奖励的上海青年科技人才,都在以厚积薄发的创新潜能和源源不断的奋斗活力,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为创造更美好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袁辉认为,元宇宙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加速元宇宙到来。“元宇宙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它绝不是一个概念或者炒作,它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并且它已经到来。”这其中势必就产生了大量的机会,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在物理世界里的各种限制,从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人类的创造本能。


“通往元宇宙大门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的路。因为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元宇宙里最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将给人类创造出无数新型的机会,研发创新的机会,领域研究的机会,乃至就业的机会。”袁辉说道。


创新需要年轻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元宇宙离我们并不遥远,创新也不是遥不可及。未来世界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年轻一代的手中。


中国西班牙商会执行总监 任美霏

增强青年叙事能力,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


年少时跟随父母在阿根廷生活并留学深造,获得阿根廷贝格拉诺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作为80后归国华侨,任美霏回国后任职于一家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外国商会。她是少数驻华外国商会执行层面的中国面孔,每天都在文化交融中接受挑战,不断思考。


参与过G20会议配套活动,和200名中国青年出访印度加尔各答,和非洲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青年领袖一起出席中非论坛,积极参与进博会相关对接工作,国际舞台对任美霏来说并不陌生。此次能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和世界各地的青年相见、对话,共同讨论青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题,让任美霏觉得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论坛开幕式收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任美霏也第一时间转发至朋友圈。“心潮澎湃,也深感荣幸。”贺信中指出:“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在任美霏看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职责,“时代造就了青年,而中国的盛世更成就了我们中国青年。我们出生在中国最好的时代,更应该毫无保留地为国家出力,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每位青年的历史使命。”


任美霏的日常工作常常需要切换不同的语言,协助西班牙语系国家企业来华投资,安居乐业,也帮助中国企业走进欧洲,走向世界,搭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性服务平台。工作看似简单,但如何以一个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与世界正确对话,对任美霏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沟通很重要,讲好中国故事也尤为关键。”


任美霏表示,结合工作她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中国青年应有的正能量,增强全球叙事能力,充分发挥好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上海市静安区青年联合会主席 吴佳妮

为全球发展贡献青年之智、凝聚青年共识


“青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源泉。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是促进青年发展、助力全球发展的世界性交流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本次大会揭开了序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依靠青年、成就青年’的重要理念。”上海市静安区青年联合会主席吴佳妮表示,论坛发布的《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与上海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不谋而合。


吴佳妮长期从事青年工作,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她是街道专职党群工作者,后来成了服务白领的“白领驿家”的“掌门人”,工作四年后来到了静安区青联。近十年来,她一直是服务青年的参与者。


有机会参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让吴佳妮觉得荣幸,特别是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中提到:“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让她感到青年工作的重要性。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静安区的国际化程度高,文化包容度高,吴佳妮希望通过工作架起友谊之桥,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国际青年交流交往。“未来我们将继续张开怀抱,为开展青年国际合作和交流交往搭建平台,为青年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与智慧。”


青年的样子,就是未来的模样。青年给上海带来了勃勃生机,密切的国际交流交往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源源动力。吴佳妮希望能够发动“青年一起来”,把响亮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我们相信只有团结协作、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才能促进全球发展向更加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迈进;只有聆听青年声音,相信青年力量,凝聚青年共识,才能最大程度克服全球疫情的影响,携手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塑造属于全世界的、属于青年的更美好的未来。”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天一

用思想力、创造力、行动力迸发青春动能


天一是冰岛留学生Francesca Ran的中文名,能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并作为留学生代表在上海分会场发言,让这名复旦大学国务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感到荣幸。


自2020年来中国留学后,天一参加了学校的汉语课程,老师主动找她谈心,会为他们组织欢度春节、互助学伴、线上书信等活动,她也很快交到中国朋友,一起赶论文、做课堂汇报,骑共享单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从留学生活中她感受到中国精神中的包容性,以包容性创造可能性,“只有在包容的环境下,思维碰撞、文化互鉴、共同发展才成为可能。”


说到“以开放性彰显主动性”,天一觉得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全世界的青年可走进中国,中国的青年也向往世界。她所在的国务学院创办了“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由青年力量组织和运营,面向全世界青年,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涉及海洋治理、粮食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等内容。她见证了中国青年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此次论坛的分议题之一是“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天一和许多朋友也关注教育的公平与发展,学校有拓客、生命树等关注教育的公益社团,他们或与留守儿童线上连线授课,或为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提供陪伴,或是把“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外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事业。“我看到了中国青年的热忱,也看到了中国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不懈努力。”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青年发展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天一觉得,面对充满变革、机遇、挑战与不确定性的大时代,立足全球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青年凝聚共识、加强团结合作,以前所未有的思想力、创造力、行动力为人类社会发展迸发更强大的青春动能。

《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发布

支持《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
促进全球青年发展
我们在一起!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周胜洁/文 吴恺/图 施培琦/视频
部分来源:共青团中央
整合:赫兹、世界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举报/反馈

青春上海

397万获赞 9万粉丝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官方百家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