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作战,指的是作战方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作战,两线作战会导致战斗力分散,通常是兵家之大忌。在战争时期,很多国家都会尽力避免两线作战。就比如欧洲的德国,由于位于欧洲中部地区,德国历史上多次面临两线作战。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在一战之前曾经提出施里芬计划,计划的内容是,战争爆发后,先用少量兵力挡住俄国,然后集中全力打垮英法。施里芬计划比较符合德国的实际,但一战爆发后,德国未能快速击败英法,最终还是面临了两线作战。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全部战败,但在世界历史上,也有国家面临两线作战,最后取得了胜利,就比如印度这个国家。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是南亚最大的国家,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印度面临了两线作战。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原本都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个国家因为克什米尔等问题多次大打出手。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71年,这场战争,印度的目的是肢解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完整。

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的领土有两块,一块土地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另一块土地是现在的孟加拉国,当时叫东巴基斯坦,曾经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孟加拉国只有东南部一小部分和缅甸接壤,其他方向都和印度接壤,北部靠近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是印度和东北地区交通联系的必经之地,因此孟加拉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947年印巴分治后,孟加拉地区属于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这让印度非常难受,印度常有肢解巴基斯坦的想法。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后,印度直接出兵孟加拉地区,开始在东部战线和巴基斯坦作战,同时巴基斯坦又从西部向印度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和以往的印巴战争不同,以往印巴战争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这一次印度却在西部和东部两条战线和巴基斯坦交战,但面对两线作战,印度却取得了胜利,最终孟加拉地区脱离了巴基斯坦。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印度实力强于巴基斯坦。印巴分治后,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和人口都要多于巴基斯坦,而且印度这块土地是当年英属印度的核心地区。英国在英属印度的各种遗产,包括工业设施,军事设施,主要都被印度继承。因此印巴分治后,印度的实力强于巴基斯坦。

第二,印度部署得当。这场战争,印度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肢解巴基斯坦,推动孟加拉地区脱离巴基斯坦。因此印度制定了印度版的施里芬计划,内容是,西部军力主要用于防守,不能进攻,目的是挡住巴基斯坦西部的进攻,防卫首都新德里。而东部军力,主要是进攻,目的是打败孟加拉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

通过这一计划,印度在战争爆发后,集中优势兵力,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基斯坦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切断了东巴的内部联系。然后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了东巴基斯坦的首府达卡。当印度完成这一军事行动时,巴基斯坦也未能在西部突破印度防线。最终印度取得了战争胜利,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了孟加拉国。

举报/反馈

世界纵横说

55万获赞 5.7万粉丝
分享世界人文地理历史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