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去世。

蒋氏父子虽已故去,但两人的灵柩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此事不仅成为了蒋家后人的一块心病,同时也牵动着两岸各界的神经。

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细节吗?

蒋介石离世后,遗体浮厝慈湖

所谓浮厝,其实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安置遗体的特殊方式。即用砖石或木条放在棺椁四角,使棺椁离地三寸,暂不入土归葬,称为浮厝。

在什么情况下会采用浮厝呢?

一是客死他乡,短时间内无法将遗体运回故里,可以用浮厝的方式暂寄,等待时机成熟时再做安排。

二是家道中落,亲属不忍心薄葬先人,于是浮厝暂寄,待来日重振家族时,再风光下葬。

由此也不难看出两蒋的铜棺为何会采用浮厝这种方式了。

那么为什么会将遗体暂厝在“慈湖”别墅呢?

“慈湖”别墅是蒋介石生前最喜欢的一处行馆,政务不忙的时候,蒋介石隔三差五地就跑来小住。

他常对身边人提起:“自己死后,暂厝于此。”

那么蒋介石为何会留下暂厝于慈湖的遗愿呢?他理想的葬身之地又是哪里呢?

很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到底希望归葬何处,但是南京很多当地人都知道,那紫金山畔的“正气亭”,就是蒋介石最中意的“入土为安”的地方。

正气亭位于南京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紫金山南麓、紫霞湖东岸。

1947年,蒋介石命人在这片苍松翠柏之中建造了一座方亭,蒋介石亲题“正气亭”匾额挂于亭前,其意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并撰楹联一副,上联是“浩气远连忠烈塔”,下联为“紫霞笼罩宝珠峰”,落款“民国三十六年九月蒋氏中正”。

正气亭以苏州花岗石为基础,重檐飞角,蓝琉璃瓦,大红立柱。亭中藻井,青天白日图案格外醒目。亭后的花岗石墙上还镶有一块石碑,刻有《正气亭记》,碑文的作者正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原因有四。

其一,蒋介石一直自诩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和信徒,希望在自己死后也能陪伴在先总理的身旁。

其二,彰显其“历史地位”。

其三,此地位于明孝陵之上。蒋介石一直认为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高于明太祖朱元璋,所以死后的陵墓也要高他一头

其四,此地景色宜人,前面有水,后面靠山,是不可多得的幽静之处。而且南京有一句老话,叫“日出紫金,日落栖霞”。

不过,蒋介石虽然为自己选好了身后的栖身之地,但是他却还来不及经营,就仓皇败退台湾。

因此,他才在临终前留下了“灵柩暂厝慈湖,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的遗言。

据蒋家卫士回忆,因为蒋介石去世的很突然,其实并未留下什么临终遗言,所谓蒋介石的心愿是葬在中山陵的说法,系来源于其子蒋经国的《守父灵——月记》。

大意为经宋美龄同意,将蒋介石的灵柩暂时停于慈湖,等“光复大陆”以后,就完成蒋介石的遗愿把灵柩迁到中山陵内。

老蒋不愿意葬在台湾省,小蒋自然也紧随其后效仿之。那么小蒋又是怎么安排自己身后事的呢?难道也要葬在紫金山不成?

小蒋留有遗言,死后葬其母旁

相较于老蒋自称“死后葬在先总理旁”不同,小蒋的遗言则希望葬在浙江奉化溪口。

蒋家父子的籍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溪口背靠武山,面临剡溪,山光水影,风景如画,如今这里已成为了5A级旅游景区。

1939年12月12日,蒋经国母亲毛福梅在这里去世,遗体安厝在她常去诵经念佛的家庙摩诃殿内,并在1946年正式下葬于殿旁。

蒋经国母亲毛福梅的坟墓坐西北朝东南,坟茔由石头堆砌一周围护,简朴而端庄。

蒋经国特地请来他的老师、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为母亲题写墓碑,即“先妣毛太君之墓”。

蒋经国生前,曾对子女说:“我死后,要回故乡浙江奉化溪口,葬在我母亲墓旁。”

就这样,两蒋的灵柩一放就是数十载。

就在两蒋遗体停放多年后,蒋家终于有人站出来了,重新提起了归葬大陆一事。他就是蒋经国的第三子蒋孝勇。

蒋孝勇力促下葬,李登辉跳脚阻止

1996年,蒋孝勇在一次入院检查时,赫然发现自己居然患上了难以治愈的食道癌。

起初,蒋孝勇接受了漫长的西医治疗,然而病情并没有好转,身体反而每况日下。

后来经人推荐,中医兴许更为有效,于是蒋孝勇开始尝试与大陆方面联系,希望得到名医的治疗的同时,顺道去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看看。

大陆方面得知后,对蒋孝勇的请求表示热烈欢迎,并精心为其安排了行程。

1996年5月,蒋孝勇带着夫人与三个孩子途径中国香港,后去到了老家溪口。

蒋孝勇在大陆的期间,曾与国台办有关负责人就两蒋移灵之事说明情况。

其实,祖国大陆对“两蒋”归葬一直相当宽容。

曾在1982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首次提及希望将蒋介石移葬大陆。

经过组织内一番讨论,最终给出的答复可以说极尽宽容:“如果两蒋是以‘国民党已故领导人’的身份归葬,大陆方面热烈欢迎,并予以配合;但是,如果两蒋是以‘中华民国已故总统’的身份归葬,那么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1996年7月8日,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蒋经国三子蒋孝勇在国民党中央直属第六组会议上,提出蒋介石、蒋经国灵柩尽快移灵,提议成立一个“移灵奉安委员会”,造成了两岸间的震撼。

在蒋经国去世、蒋家第三代弃政后,蒋家后人的处境十分尴尬。蒋纬国十分担心存放着两蒋遗体的慈湖行宫遭到不法分子的破坏,于是希望台湾当局配合,归葬大陆。

蒋家人的提议在台湾政界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这显然是在表达对李登辉的不满。

这一招还真是给李登辉出了一道难题。他知道,如果就坡下驴,放任蒋家人移灵大陆,大陆出于统战考虑或许真的会同意。但是这样一来,自己的处境将会十分被动。

当时台湾省籍情绪的问题,一再地被媒体、政客炒作,“如果贸然移灵,这会让许多外省族群对当政的李登辉有更多‘误解’,认为本省籍的李登辉是要把‘外来政权’的两蒋赶回大陆”。

这一时期,李登辉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能甩开国民党政治招牌的程度,因此,李登辉必须把他恨之入骨的两蒋灵柩给强留下来。

于是李登辉跳脚反对移灵一事,并授意俞国华、李焕、蒋仕彦等“自己人”组成了“移灵奉安研究小组”,研究结果是:目前移灵时机不成熟,应该先给两蒋在台湾举行葬礼,移灵溪口的事以后再说。

而且包括蒋经国私生子蒋孝严在内的诸多人士也表示不同意移灵。

蒋纬国因此大怒,怒斥李登辉的研究小组“不要脸”,怒斥蒋孝严没资格过问蒋家的事,大有非移灵不可的架势。

李登辉眼看这个结果不能令蒋纬国、蒋孝勇信服,为了让蒋家人无话可说,研究小组跑到了宋美龄那里,直到宋美龄发出主张两阶段移灵的手信,才暂时平息

宋美龄其手信表示,第一,先葬在台湾,第二,等两岸统一再回到浙江省奉化县,国民党中常会虽通过此决议,但最后并未执行。

宋美龄晚年看出蒋家人斗不过,因此很多事情上都顺着李登辉。

蒋纬国赴美为宋美龄祝寿时,曾谈及蒋介石“入土为安”的彻底解决方案。

对于移灵一事,宋美龄给出了自己想法。

一,如果说蒋介石能够葬于南京紫金山,那么在她去世之后,就葬于上海,和自己的母亲倪桂珍女士葬在一起。

二,如果蒋介石不能归葬南京紫金山,而是归葬在了溪口老家,那么她愿意和蒋介石合葬在一起。

但是,在国民党高层一再推脱:“兹事体大,要好好研究,待统一后再谈移灵比较合适。”

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因患癌症,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

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因呼吸问题和内出血不治辞世,享年82岁。

至此,蒋家嫡出的第二代、第三代一个也不剩了。由蒋家人提起的移灵事宜再一次被搁置了。

2002年“中共十六大”期间,时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台胞联谊会会长陈朝典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蒋家愿意让蒋的灵柩回乡安葬在一起,而且按一定的程序来办,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同时指出,蒋介石一直希望能把自己葬在中山陵,与孙中山先生葬在一起,这恐怕不能实现”。

2004年1月27日,蒋经国遗孀蒋方良再次对两蒋移灵一事提出了申请,她代表全体家属具名向台湾当局表示:家属原本希望在2005年的3、4月间迁葬。

不过支持迁葬的蒋方良与长媳蒋徐乃锦分别在2004年12月15日、2005年8月20日相继去世,两蒋移灵再起波折。

移灵奉安典礼原定于2005年9月间举行,但因家属于该年8月间函请暂缓办理,再于2006年9月函知有关部门,表示移灵事宜应得全体继承人之同意,原计划暂缓执行。

蒋经国庶子蒋孝严当时曾认为,在陈水扁时期移灵两蒋,让他感觉不踏实,希望等到马英九2008年当选后再说;蒋经国三媳蒋方智怡曾一度倡言要归葬浙江奉化,但遭到蒋孝严等人反对。

2007年12月,当时李登辉出席了一场社会活动,活动结束后,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当媒体问到如何看待两蒋安葬的问题时,李登辉一脸不耐烦的表示:“又不是安葬我,你问我干什么,要问你也应该问他们家媳妇儿的意见啊。”

如此表态,仿佛若干年前跳脚阻止安葬一事与他无关一般。

在记者的追问下,李登辉终于表述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本土(台湾)比较好。”

2018年2月,“台独”分子在对蒋介石灵柩泼红漆,这是其灵柩首遭破坏,相关部门事后为清理耗资24万多元,此时再次引发两蒋移灵讨论。

3月1日,蒋万安表示:作为一名后辈,他也希望两蒋能入土为安,但是必须尊重长辈们的想法,并由家属共同决定。

2019年4月,桃园地方法院判决,将此前对蒋介石灵柩泼红漆的“台独”分子拘役55至59天。

2021年岛内对蒋介石铜像做“不可恢复性处置”,如今已经大约处理了百分之27左右。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人死后应该“入土为安”。然而,两蒋去世多年却仍未下葬。

台湾方面常用的一种托词便是:“待统一之后再谈遗灵比较合适”。

相反,祖国大陆的态度倒是极为宽容,早已为其灵柩回乡的愿望打开了大门。

那么蒋家父子灵柩何时才能入土为安呢?蒋、美遗骨能否归葬一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大陆妥善保护两蒋故居 宋美龄留下三点指示》

中国文化报道《李登辉为什么反对蒋介石父子安葬大陆》

举报/反馈

知行路上道历史

149万获赞 10.5万粉丝
把历史变为我们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