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影
要说我国的经济和其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就不得不说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许多西方文化生活开始进入到我国,其中红酒就是西方文化生活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红酒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因为味道苦涩,所以无法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而为了打开中国的红酒市场,一些红酒企业会在红酒中添加一些甜味剂,使红酒的口感变得甘甜,但是在红酒瓶上依旧标注着“干红”。相信不少人都喝过甜滋滋的“假红酒”。
虽然这种做法对消费者有一些“作弊”因素,但正是基于此,它成功地在中国开启了红酒市场。不知道大家是否喝过“雪碧兑红酒”,可能在现在的80、90后对其特别鄙视,但这种饮用方式不文雅,缺乏仪式感,破坏了葡萄酒文化的韵味,但是也有欧美人在茶里加入砂糖和牛奶,再包装成奶茶,在世界市场上贩卖,但是没有人破坏了茶文化。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红酒兑雪碧”饮用方式的倡议者并不是社会上的门外汉,而是专业的红酒企业,这家企业是中法合资的王朝酒业有限公司。然而这一做法削弱王朝品牌的高端调性,为后来王朝红酒的衰落也埋下了伏笔。
其实在当时王朝葡萄酒推出这种方式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市场销量。在当时许多了解西方文化的人还抨击过王朝葡萄酒的做法,曾经讽刺他们说欧美国家用了百年时间才将红葡萄酒中的糖分给提取出来,结果被你们用两元钱一听的雪碧又兑了回去。
而后来王朝葡萄酒更是把让这种酒变甜的理念,转化成了一场大型的社交活动公关。当时1996年,王朝酒业在四川北路举办了“红王朝加雪碧——四川北路海派饮料节”,用王朝酒换雪碧,分发给很多行人和游客。这样一来,王朝酒业一举把自己推向了市场的顶端。
1998年10月,时任张裕葡萄酒总经理孙利强、长城葡萄酒总经理何琇、王朝葡萄酒时任总经理高孝德齐聚烟台,共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当时,这三家企业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三大巨头,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3%,因此三家坐在一起,就代表了我国葡萄酒的半壁江山。但现在,王朝葡萄酒逐渐衰落,连年亏损。那么,王朝酒业究竟在几十年里经历了什么?
王朝的前身是天津的一家葡萄园酒厂,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个葡萄园酒庄只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直到外国葡萄酒巨头人头马的投资,这家酒厂的命运才得以改变。
1980年,许多外国资本涌入国内市场,人头马是其中之一。当时人头马觉得国内的红酒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打算投资一家酒庄,正好看到了天津葡萄酒厂,于是开始投资,后来酒厂就改了名字——王朝葡萄酒公司,在初期投资137万元,年产10万多瓶,这在当时葡萄酒的规模可以说在国内数一数二。
在“中外合资”的加持下,王朝一经上市便力压长城、张裕,成为当时中国市场的红酒代表。王朝葡萄酒也不负众望,推出国内第一款全汁半干白葡萄酒并连续五年荣获国际金奖,并且凭着这份荣誉,王朝葡萄酒在90年代成为国宴酒,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王朝风光的背后,却未能跟进消费形势进行品牌创新,大部分收入依赖于低端产品的销售。
首先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进入新世纪后张裕就实施了多品牌战略,2002年注册了张裕解百纳,并推出了高端葡萄酒。同年,长城也推出了高端年份酒。然而,由于自身体制的局限性,王朝酒业的改革运动一直十分缓慢。直到2015年才实现市场化改革,橡胶桶的陈酿必须推迟发售,这个酒市场的反响很好,但是市场份额一般。
2011年,王朝酒业不再有当年占据市场份额的嚣张气焰,慢慢地被其他同行取代,净利润同比暴跌97.3%。与此同时,洋河股份试图将王朝收入囊中,不过未果。不难想象,王朝酒业为了维持盈利,在2020年卖出了多少家当。此时,市场上的红酒行业已经被各大酒厂牢牢控制在市场的各个层面。
而在2020年王朝酒业亏损结束后,也召开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并成立了新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也不难看出王朝的董事会也想重回巅峰。在王朝酒业高层换帅后,似乎意识到了如今市场的风向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在2021年改变了红酒产品的包装,还拿出12万瓶酒送给经销商品尝,试图让经销商重拾信心。只是,截止目前来看,王朝酒业在港股的股票价格依然走低,现已经跌到了0.36港元左右,市值为4.49亿。
王朝酒业作为一个老牌企业,曾经代表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先进酿酒技术。如果王朝酒业能够解决过去十年积累的问题,重塑品牌形象,也将对现有的红酒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最后王朝酒业能否夺回市场份额,还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