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崭露头角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中央决定,这一天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规模空前的盛典,这次阅兵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次阅兵,阅兵指挥部把第一支方队的重任赋予了三军仪仗队,这是三军仪仗队第一次参加阅兵。

而经过各级的充分调查研究,上级决定把第一方队军旗手的重任交给了程志强

这一年,程志强已经29岁,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担任这等重大规模阅兵式上的军旗手,对他的体力与毅力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接到这个任务的当天晚上,程志强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他无法睡着,他知道此次不仅任务艰巨,更代表了国家尊严,并且这次的阅兵很可能载入史册。

第二天一早,程志强就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坚决完成任务,从此,训练场上就有了程志强与“八一”军旗迎朝阳,送落日的身影。

“八一”军旗的旗杆是用铝铁制成的,重7.5公斤,高6米,直径3公分,加上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整个在50公斤上下。

阅兵那天的天气如何无人知晓,扛着大旗踢正步的时候,大旗会随着风向、风速、风力的变换而变换重心,旗扛不扛得稳,甚至旗杠握不握得住,都是让人们担心的事情。

而且,要是在阅兵的时候突然刮起了狂风,对军旗手的素质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为了能得心应手地把旗杆举起来,程志强加强了体能训练,每天,程志强在操场上训练完,回到宿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沙包”猛打一阵。

为了锻炼腿部力量,他将几十斤的沙袋绑在腿上形影不离,当时,就连到上级单位去开会,要来回途经几百里,他都是带着这个既让他心爱又让他“心疼”的沙袋。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出国威军威,要把一切痼疾克服在操练场上,不给国家丢人,为祖国赢得尊严。

为此他穿破8双鞋底加厚1公分的特殊训练鞋,拽烂了3根旗杆,戴破了22双白手套,穿破了15双军棉袜。

作为军旗手,程志强的双手要日复一日地与金属旗杆摩擦,这是血肉之躯与钢铁制品之间的较量。

虽然程志强一直是军旗手,并且从军之前干过不少农活,后来又到仪仗营的农场握过锄头,但这家伙毕竟有十几斤重,并且还是一天都不离手。

很快,程志强的手掌,特别是五指连接处,破皮溃烂,为了让破皮溃烂的手掌早日结痂长茧,程志强加强了训练强度。

时间定格在1984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可容纳100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广场上,人山人海。

10点整,阅兵式开始了,程志强第一个手持“八一”军旗进入了阅兵式,只见他高举军旗,出脚带风,落地“砸坑”,气宇轩昂,引导着三军向前方开发。

在他的两侧,是两名胸持钢枪的英武护旗员,他的身后,是代表三军诸兵种的庞大钢铁洪流。

作为排头兵,他率先被摄入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新闻记者的摄影镜头。

全国,全世界人民,都把目光盯在了这个叫程志强的青年人身上,程志强经过天安门的最后一步落下,正好是规定的第991步。

整个受阅过程历时8分33秒,与规定时间不差一毫!他通过了共和国的检阅,也通过了历史的检阅。

于是,新时期的全国人民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从程志强开始了,他的面容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镌刻。

随后,程志强被全国人民亲切地称之为“天下第一兵”。

02、见证历史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组建至今所完成的数千次司礼任务中,程志强亲自参加并担任执行官的司礼活动有:

1984年迎接美国总统里根;

1986年司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989年迎接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1998年迎接美国总统克林顿;

1999年7月1日象征中国主权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我们可以想象到,每一次司礼任务都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程志强为中国人挣得了面子,许多来过中国的世界元首、将军都无不被他的风采所折服。

英国海军参谋长菲尔德豪斯,程志强走完阅兵表演之后,专门找到他,把双手拇指高高举过自己头顶,表示敬佩;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检阅完部队,竟然出人意料地猛回过身,紧紧握住程志强的手……

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授予北京卫戍区某师仪仗大队以“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当时已是仪仗大队副大队长的程志强觉得,有这样的荣誉是每一个仪仗兵的自豪。

1993年,程志强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大队长。

这时,作为仪仗大队的主要领导之一的程志强觉得自己的担子沉沉的。他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不仅是全大队官兵们的希望,更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03、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1984年10月1日,阅兵仪式上神采飞扬的军旗手,此时他的妻子却在田间汗湿衣襟的辛苦劳作,孩子拴在树桩上,又热又饿的孩子一直哇哇大哭。

一直忙碌的魏茜芳没有时间给孩子喂奶,已经装好的玉米需要赶紧运回去,天上乌云密布,说下就下,道路泥泞,魏茜芳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翻过一道坡又一道沟。

从早上4:00到晚上7:00,忙了一整天之后,终于把所有玉米运回家里。

回到家里正吃晚饭的时候,邻居慌里慌张地跑到他们家告诉魏茜芳:她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程志强走过天安门广场了。

那气场,威风凛凛的,意气风发,再看看自己的一身泥水,魏茜芳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泪水哗哗而下。

那一年,程志强荣立二等功,魏茜芳却因为过度劳动患上严重的胃病,她吃饭受到了很大影响,体重直线下降,最后降到了80多斤,整个人都面黄肌瘦。

程志强知道后带她去部队医院看病,医生检查之后开了药单,魏茜芳无意间看到了药的价格,拉着程志强就往外走,边走边说:“咱不看了,不看了没什么大事的,况且家里还有欠账呢,这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到家中魏茜芳泪流满面地给程志强托付起后事:“跟你结婚5年,为了还债,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要是死了,只求你给我买一条弹力裤,也算我们夫妻一场。还有,你不能亏待了咱闺女,她跟咱太苦了,一定要把她照顾好……”

铁铮铮的男儿听到这些话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看着受苦受难的妻子,程志强无法帮助,因为此时的仪仗队离不开他。

程志强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入伍的军人,参加过无数著名战役,屡建战功。

1973年,程志强参军这一天,年迈的父亲含泪相送十余里,并把一直珍藏多年、上面写着“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字样的钢笔送给了他。

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程志强手捧着父亲赠送的钢笔,遥思父母双亲。但是,为了祖国的仪仗事业,他把对父母的爱珍藏在心底,化作搞好工作的动力。

1993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赋予仪仗大队七运会开幕式表演任务国旗护卫队、会旗护卫队、红旗方队3个比较繁重的训练任务均由程志强一人组织。

1993年的程志强已经38岁了,在军营里算是年纪较高的了,但是他和其他小战士一样,在训练场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

大队政委刘海双望着敖红了双眼的程志强,心头一阵阵发紧,真怕他顶不住累倒了。偏偏这时通信员交给刘政委一封电报,他定睛一看,脑子里嗡的一声,程志强的父亲病逝了!

刘政委与程志强搭班子多年,听程志强念叨最多的就是他那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慈祥父亲。

从1993年开始,程志强的父亲就一直身体不好,来来回回病重了七八次,但是他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一次也没有在床前尽过孝。

父亲也支持他的工作,并没有埋怨什么,况且有儿媳妇在,就等同于儿子在了。

现如今,老家人去世了,如果这次不让他回去料理后事,尽孝道,那岂不是要给他的终生都留下遗憾。

可是眼下的情况根本离不开他,更别说让他回去了,此次如此重要的开幕式,如有闪失,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刘政委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程志强旁边,程志强看着旁边吞吞吐吐的刘政委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刘政委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便将手中攥的快出水的电报递到程志强面前。

程志强看着电报,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身体不住地颤抖着。刘海刚想上前劝慰几句,程志强忍着悲伤摆手说:“政委,你现在什么也不用说了,我不能回去。”

刘政委的眼睛湿润了,他昂起头,百感交集化作一句撕肝裂肺的集合口令。

在肃立的三军仪仗大队官兵面前,他饱含泪花告诉大家:“就在几个小时前,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同志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可他不能回家尽孝……让我们为这位可敬的老人默哀三分钟!”

没有哀乐,没有花圈,仪仗队员静静地肃立着。尽管他们不知道在为谁的父亲默哀,但一颗颗赤诚的心是相通的,奔涌的热泪凝聚成无穷的力量。

几分钟后,程志强那洪钟般的口令声又在操场上响起,部队在他的口令下继续操练起来。

操练结束,收队回到寝室,程志强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不能在父亲床前尽孝,现在父亲走了都不能送父亲一程。

无尽的悲痛全部涌上心头,和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在脑海里回荡,父亲慈祥的面孔印在了程志强的脑海里。

一直无声地哭泣到夜深人静,程志强情绪有些稳定了,他面对家的方向向父亲磕几个头,算是在远方送别父亲了。

打开录音机,悲伤地诉说起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尊敬的父亲,不孝之子在千里之外为您送行了,是不孝子的错,未能让您在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如今也不能亲自回去送您一程。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我既然选择精忠报国也请您老人家在九泉之外原谅儿子的不孝吧……”程志强的录音由妻子亲自带来回去。

村委会得知程志强不能回来的消息之后便开始张罗程志强父亲的追悼会,县里的各位领导知道之后全部赶来。

县委书记告诉诸位乡亲和领导班子:“程志强正在执行重大任务,暂时不能回来为父亲送葬,他为国尽忠,我们要替他尽孝。”

出殡那天县六大班子成员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程志的妻子带着程志强的录音跟随着,程志强的录音一遍又一遍地在广播上播放。

许多与程志强素不相识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自发地跟随在送葬队伍后面,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来代替这位忠国英雄尽孝。

父母之情、父子之情、夫妻之情,都排在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的后面。

27年来,程志强探亲仅59天,平均每年只有2天,他没和父母过一个团圆年;4位亲人相继去世,他没能见最后一面,就连自己的婚礼都是妹妹替他去的,所有的遗憾都凝聚成祖国至上。

04、墨海有为 传承文化

铁血军人程志强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前辈和兄长有多位书法家,因此,他也很自然地爱上了书法。

参军时,每天的训练十分艰苦,回到宿舍常常累得一动都不想动,但是程志强把宝贵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研习书法上,把周围所有的报纸都拿来练习。

当时部队有要求,没到集合时间不能提前起床,程志强就每天早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练习硬笔书法,一坚持就是几年。

直到升任干部后,他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书房、画室,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钻研书法艺术,因此更加得心应手。

退休后,他创办了玉泉山书画院,从此,终于能有更自由的时间投入到其所钟爱的书法上来。

程志强的书法以行书、隶书为主,篆书其次。他写隶书,笔势潇洒凝重;写行书,势如行云流水;写篆书,气韵婉转流畅。

无论是信手拈来的寥寥数字,还是精心书写的鸿篇巨幅,都是高格调的作品。观其书作,苍劲雄浑、奇正相生,古朴苍劲、厚重典雅。

隶书讲究去繁就简,易曲为直,程志强将军人的刚毅、旷达之心融入其中,潇洒挥毫间大气磅礴,势纵而锋敛;硬直而刚,粗犷而圆润;参差错落,跌宕而丰腴,让观者于雄浑中见劲秀,于大气中见性灵,不禁拍案称奇。

程志强在自己习练书法的同时,也感染了很多其身边的人。

在我们对他采访完以后,程院长在习练书法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小姑娘刚进门,程院长就问她:“最近练习得如何?”

小姑娘笑着说说:“那一撇我一直练不好。”

程院长接着说:“练书法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练总会有练成的一天,年轻人最易心浮气躁,你一定要沉下心认真练,坚决不能放弃。”

玉泉山书画院拥有众多的学员,他们会定期进行集中上课,课后会预留作业,下次进行评定,在作品评价时,不会给任何人讲情面。

他们会根据学员们的学习进步情况进行职务的分配。

程院长说:“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我们要把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要发扬光大,所以要按照章法进行,不能误人子弟,更不能误传中国文化。”

程志强27载仪仗生涯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在他眼里,仪仗事业重于生命,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退休后,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却依旧心系国家和部队,举办了多次大型的笔会等活动以拍卖等方式筹款,无偿为部队和有困难的战友捐款捐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援助之手。

他说:“这都是我们这一代的义务,退休了,多干点老有所为的事,多做点有益的事、慈善的事,我是全党的优秀党工作者,更应该做,这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程志强。

2、徐刚.中国的“仪仗之神”[J].少先队小干部,2016(Z1):24-25.

3、张星.程志强:激情永远的“第一兵”[N].天津日报,2010-07-30

4、程志强.程志强书画作品欣赏[J].中国科技投资,2011(12):74-75.

举报/反馈

局小乖简史

74.5万获赞 16.5万粉丝
跟着局小乖,一本正经谈论古今与风云人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