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夏至到了,预示着真正的夏季来了,炎热酷暑也如期而至了!
这几天,南北方的朋友,都已经感受到了炎热夏季带来的高温天气,据说河南地表最高温度更是达到了74.1℃。
说到夏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冰镇西瓜、可乐、海边、沙滩等。而在古代,夏至的到来,则意味着炎热气候的折磨。
在那个没有电风扇、空调的年代,想要清凉一下,大抵只能宽衣解带、摇羽扇了。正如老祖宗所说“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因为没有天气预报等作为预警信息,古人们“熬夏日”,如同冬至起数九一样,靠着“数日子”来熬过炎炎夏日,并为此而总结出了不少的智慧经验。
比如老祖宗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什么意思呢?
就是指夏至到了不久之后,便是伏天,也就是将要进入到了全年最热的时期,老话说“热在三伏”,说得便是此意。
当然,“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俗语,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头总结,其背后其实有着精确的时日计算。
众所周知,夏至这一天,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也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到了,气温也在不断节节攀升。
老祖宗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指夏至之后,数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开始。
中国古人将“伏日”分为三个状态: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而一般来说,“三伏”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并不一定精确,受各种气象情况影响等)。从很大程度上看,“三伏”天的确处在炎热酷暑的时期。因为从时间上看,它也恰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的确是一个炎热的时期。
早在古代,在没有天气预报等情况下,人们只能观天象,看天气变化等来总结气候情况。
“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指从夏至日算起,数到了第三个“庚日,就是那一年初伏(也叫头伏)的起始日。
中国的农历是用干支纪日,按老祖宗的算法,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在一起,形成干支纪日,天干地支一个轮回就是60种组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十甲子”。
每一个天干对应一天,每隔十天,天干就会轮换一次。即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由于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今年中的某一天为庚日,次年就不一定是庚日了。也正是因为庚日的不确定性,所以每一年的入伏时间都不是固定的。
伏的日期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那么,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话,第一个“庚日(庚戌日)”就会在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在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在7月16日。即7月16日就是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按照规定,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都是固定的,为10天。所以初伏的持续时间应该是从7月16日到7月25日。
而末伏的算法,是从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算起,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往后算的话,第一个“庚日”在8月15日,即这是末伏的首日。按持续时间10天来算,也就是说末伏从8月15日至8月24日。
知道了初伏和末伏的时间,那么中伏的持续时间就显而易见了,就是指前后伏中间空余的部分时间段。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10天,而是或10天,或20天。根据年份不同,而有所差别。
按前面的推算,那么今年的中伏就有20天之久,即从7月26日到8月14日。也就是说,前后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全年天气最热的时候。
除了入伏,出伏的时间,也是以庚日来计算的,在末伏的下一个庚日。如今算下来,今年的出伏在8月25日(庚戌日)。
“伏”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即夏至虽然已经到了“阳极阴生”的时候,但是在阳气的威逼压迫之下,阴气还得暂时潜伏。
“庚”字本身是从“参宿”演变而来的,也就是猎户座。参宿为白虎七宿的主宿,而白虎七宿表示的是秋天萧杀、凄凉之气,有终止和结束的意思。而“庚”字来源于参宿,就有结束的意思。入伏要从庚日算起,即有结束的意思。
此外,根据老祖宗的“五行”相生相克算法,夏季炎热,秋季萧条,夏季属火,秋季属金。从五行的算法中,火克金,夏至过后,虽然“阳极阴生”,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而在天干中,“庚”也是属金,且为“阳金”,所以就有了用庚日来作为划分三伏的标准。
在民间,确实存在这样的说法。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阴阳之说的讲究。古人认为男为阳,女为阴。此外,单数也为阳,双数为阴。
所以,如果入伏那天为单数,那么便称为公伏;而如果入伏那天是双数,则称为母伏。老话说“伏天分公母,数九有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今年的入伏日为7月16日,民间以农历为记日,该天对应的农历则为六月十八日,为双数,也就是说今年的伏日为母伏。
母伏和公伏有什么区别呢?
按民间的说法,公伏的天气常常为天晴而少雨,而母伏往往是高温伴随着多雨。简而言之,母伏更显得闷热、潮湿。一如老话所言:
“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
“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
也就是对比来看,公伏没有母伏热。公伏的天气睛热少雨,空气中的湿度较低,其潮湿闷热感给人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而母伏又热又多雨,可谓是“上蒸下煮”,所以其天气更让人难受!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