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是康熙朝名臣、廉臣、词臣,在他的老家山西阳城县中道庄内,立有一个“冢宰总宪”的牌坊,上面写着“一门衍泽”“五世承恩”的字样。这座牌坊的名气很大,曾见证了山西第一名门望族陈氏家族的辉煌历程。

与清代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样,陈氏家族自明末到清中期时,出了九个进士,六个翰林,以及诸多的举人、贡、监生等。御史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鼎盛时期的陈氏家族。

进士九出,翰林六鸣

陈廷敬老家的牌坊中门题字一共列出了四个人的名字,分别为:

诰赠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陈三乐;

累赠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刑二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经济;

累封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刑二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昌期;

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廷敬。

此外牌坊的左门和右门同样也有一些陈氏家族的人名及官名,但都不及中门四位品级之高。

中门上所写的这四个尚书,其实有三个都是朝廷追赠的,生前并没有担任过实职。仅有陈廷敬一人是真正的朝廷大员。

陈氏家族发迹很早,陈廷敬属于陈氏家族第九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陈氏家族的第五代陈天佑登进士第,成为陈氏家族的第一个进士。

此后的近百年时间中,陈氏家族再也没有出过进士,直到第八世陈昌言(陈廷敬伯父)才于崇祯七年考中进士。至于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则是一个低级的监生功名。

陈氏家族第九世这一辈人中,出了陈廷敬、陈元(陈昌言子)两个进士。陈元生于崇祯五年四月,陈廷敬生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顺治十五年,陈廷敬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成为陈氏家族的第三位进士、第一位翰林。

因为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死于顺治十二年十月,此时的陈元遵制守孝,未能参加顺治十五年举行的会试。第二年,朝廷举行恩科,陈元即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成为陈氏家族第四个进士、第二位翰林。

陈廷敬的伯父、叔叔这两脉因为英年早逝,香火几乎断绝。陈廷敬这一脉则兄弟众多,共有八人,陈廷敬为长子。这些兄弟中只有陈廷翰一人考中举人,其他的皆为贡生、秀才,但全部都入仕。

陈氏家族第十世,即陈廷敬子侄辈中的二十人中,出了四个进士,两个是陈廷敬儿子,分别是陈豫朋、陈壮履,以及两个侄子陈随贞、陈观颙。其中陈豫朋、陈壮履、陈随贞三人入翰林。此外子侄辈中还有举人一人,贡生五人,监生三人,为官入仕者共有九人。

陈氏家族第十一世,即陈廷敬孙辈中,共有三十八人,但考中进士的仅有一人,即陈豫朋长子陈师俭;举人有六人,岁贡生一人,监生九人,入仕为官者共七人。

陈师俭于雍正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也是陈廷敬孙子辈中最突出的一个。同时他也是陈氏家族中最后一位进士,也是最后一位翰林。他考中进士的那一年,专门拜见了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田从典。

田从典也是山西阳城人,与陈氏家族向来交好。田从典见陈师俭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颇为感慨,即为陈氏家族题写了一幅楹联:

德积一门九进士

恩荣三世六词林

这幅楹联后来就一直挂在陈氏宗祠中。陈氏家族从明嘉靖时期至清雍正时期,共出了九个进士以及六个翰林。遗憾的是,陈元、陈师俭英年早逝,官做得都不大。陈随贞辞官归隐,成就也不大,真正在为官、为学方面有建树的,仅有陈廷敬、陈豫朋、陈壮履父子三人。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陈氏家族自陈廷敬开始走向鼎盛,到了十二世之后家族逐渐走向衰落。以时间推算的话,进入乾隆朝以后,陈氏家族再也没有人考中过进士,甚至连举人、秀才也是寥寥无几。

随着家道中落,陈廷敬终其一生留下的诸多遗著也都散落遗失,到了乾隆七年的时候,才有陈壮履的女婿,于成龙的曾孙于大梃整理刊刻。陈廷敬的《述古训》、《午亭笔话》等遗著才得以流传后世。

乾隆朝时,陈氏子弟大多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几乎就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人才,仅有女诗人陈静渊稍有名气,此外还有陈名俭、陈崇俭、陈传始等在学术上小有名气。

陈氏家族以文学起家,几辈人中诗人的数量不少,他们的诗集大多失传,但流传至今的诗作尚有不少,史料中有名有姓的记载就有三十多人之多。仅此而论,陈氏家族便可堪称山西第一名门望族。

历史上,任何一个家族都不可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更别说是世代为官。其实不仅仅是陈氏家族,江南地区的一些名门望族同样也是如此,像桐城张氏家族、海宁的陈氏家族、金坛的于氏家族等,也是应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这个历史规律。

举报/反馈

左都御史

46.4万获赞 8.5万粉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