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国内电视台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结果仅有0.5的惨淡收视率,似乎昭示着又是一部失败的作品。然而,当我们在十几年后再看这部电视剧时,却发现它一下子从“惨淡播放”变成了“叫好又叫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次打开国产电视剧的排行榜时,会发现这部剧已经以9.7分的评分高居第二,仅次于同样评分却有着20万人评分的国内经典电视剧《红楼梦》。

与如今网络时代的总会有作品突然爆火不同,《大明王朝》口碑是一种慢慢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国内观众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权谋剧的复杂性的过程。

说起来,还得提提被认为是美剧权谋的大热门《纸牌屋》,很多人都极为推崇。《纸牌屋》自然是不错的,但有些剧情下主角的选择却有时候没有行为逻辑,居然直接干起了上不了权力斗争台面的脏活。有观众评价道:

这部剧在权谋方面与其说是权力斗争的真实场景,倒不如说是大众想象中的宫斗剧式的斗争演绎。

而《大明王朝》恰恰摆脱了这种评价,虽然说不至于完全还原了古代的权力斗争,但复刻上七八分总归是有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部剧有着太多符合古代封建王朝的行为逻辑,让一切事情的发生是如此顺理成章:

亮点之一:严嵩的势力为什么只愿意分给皇帝一百万两?

曾经有观众评价道“严嵩都成为了阁老了,为什么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居然傻到只给皇帝一百万两?

其实,严嵩没有办法约束下属,恰恰才是“最写实”的。若我们看遍了爽文,大概会觉得在危难时刻,严阁老会振臂一呼,让自己的圈子里不要再继续贪墨,再贪可就完了。

但按照权谋剧的行为逻辑,这样的行为恰恰不可能发生。实际上,众多各级官员之所以加入严嵩的组织,不就是为了能够贪墨更多吗?如果要保全严嵩的整个势力,就要以不能贪墨为代价,那么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还不如放任它完了。

毕竟,严嵩倒了,底下的人大不了另找靠山,继续贪墨就死了。而在《大明王朝》里情节的展开就相当符合逻辑:

在往年,其他人巡盐,只能巡出约100万两;而在严嵩派了自己的亲信去巡盐,却是比原来多了两百万两。这多交的两百万两,自然都是从严嵩势力下的小官员的口袋里给掏出来的。从这个程度讲,这个因贪墨而结成的集团,居然能够为了整体利益,愿意吐出200万两,这执行力和凝聚力已经算严嵩御下相当有方了。

倘若严嵩当真是转了性子,真就强行压着下面的人,一分钱都不让拿,把银子都尽数上交,那么严嵩底下那帮人大概很快就要离心离德,严嵩只会倒更快。

换句话讲,严嵩的结局早已经注定,无论他采用什么方式,都犹如抱薪救火,越演越烈。

亮点之二:不为了凸显徐阶、张居正,而故意让严嵩等人变得羸弱

说起来,如今不少国产剧总是有着这样的毛病:为了凸显主角的高瞻远瞩,体现主角的道德高尚,总是要么不停地给配角或反派“降低”智商,又或者将他们丑化。

然而,恰如古语所言“将遇良才、棋逢对手”,主角的对手足够强,才能让权力博弈体现出针尖对麦芒的感觉。毕竟,既然能成为权力顶端的人,除了少数皇帝家的皇亲国戚外,又有哪个会是凡俗之辈呢?

而大明王朝里,无论是作为裁判者的嘉靖,还是作为权力下交锋的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无一不是真正的“聪明人”。在这部剧的第一集就将这种气氛和角色演绎了出来:

严嵩和徐阶等人在为了户部报销发票的部门利益争得不可开交,徐阶等人报了账,而严嵩却轻松将其给引到了自己的地盘江浙地区,争取了改稻为桑的利益,明显棋高一着。等到了浙江发生水患时,他又揣测圣意后找徐阶谈心,索要更多的赈灾粮。

这样的人物塑造,不生硬,却又让观众理解了严嵩为何能执掌大权数十年。不仅如此,小说与电视剧还给了这个作为大反派的严嵩一个合理的“败北”:

先是塑造一个沉不住气的儿子,然后让严嵩的手下各有各的算盘,搞得严嵩迫不得已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式地救火,最终逐渐露出破绽,酿成败北之局。

亮点之三:正视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一支强大势力——宦官集团

说起宦官,在古代那是相当有影响力的。然而,随着近些年大主角剧的播出,这个本该有着复杂人性、深谙利益盘算的群体却越来越刻板化,形象逐渐单薄。

而在《大明王朝1566》中,对于这些拥有着不俗影响力的宦官集团却不吝笔墨,主要任务几乎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从公公吕芳的得势到失势,便将政治逻辑和个人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作为伺候皇帝多年的亲信,也是宫中的大管家,吕芳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亮点。在皇帝一天天神神叨叨的情况下,吕芳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底下的人安排好宫中的每一件事情,完全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跋扈。

不仅如此,吕芳其实是一个有底线的公公,他用自己“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一方面满足着皇帝的欲望,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追求。最终,他不愿意为了满足皇帝那完全不讲理的需求,而成为没有价值追求的爪牙,只得归隐田园。

很多人感叹吕芳的败北,其实这恰恰是吕芳的成功,他看似大权旁落,却又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安稳推出,实现全身而退。这实在是权谋的最高境界。说起来,倒和张良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可惜的是,由于电视剧的剧集有限制,导致原著小说里有太多精妙细节无法一一呈现,实在是遗憾。说到这,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并收藏刘和平写的《大明王朝1566》,感受到古代封建社会的运行规律,更能品味这本权谋小说界的经典之作。

讲句题外话,如今不少人抱怨好的书籍太少,这其实也有几分原因是“劣币驱逐良币”造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该更多地支持像《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优质作品,这实际上和古代“千金买马骨”是一个道理。

举报/反馈

酒熟梅子青

45.2万获赞 14.1万粉丝
文章是理想,是拥抱理想中的自己;动态是生活,是生活重压下的憩息。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