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我来到江西省博物馆。修复专家们的天工妙手让我逐渐恢复了昔日风采,但那颗丢失的獠牙却成了我心中最大的遗憾:难道我要一直当只‘缺牙’虎吗……”6月1日上午,10岁的王程祺化身为憨态可掬的“小鸟虎”,带领观众参观当天开展的“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

图为观众在展厅内和“小鸟虎”合影。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摄

“为献礼‘六一’国际儿童节,江西省博物馆精心打造了首个儿童主题展,选取了镇馆之宝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作为主题展的核心展品。”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叶蓉介绍说,“小鸟虎”因“双尾曲卷、背伏小鸟”的独特造型而得名。它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重6.2千克,是目前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

记者了解到,“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展期三个月,通过“小鸟虎·大揭秘”“小鸟虎·大发现”“小鸟虎·大创想”三个部分介绍了“小鸟虎”的发现、修复等过程,并将大洋洲商墓同时出土的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等国宝级文物构成“小鸟虎的朋友圈”共同展出。

图为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欣赏“小鸟虎”。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摄

为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江西省博物馆将核心文物“萌化”处理,并将互动体验环节设计进展览当中。其中,“小鸟虎·大创想”部分展出了一些由儿童创作的“小鸟虎”艺术作品,并设有彩绘、涂鸦、拼搭、拓印等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

图为儿童创作的“小鸟虎”艺术作品。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摄

去年底成为江西省博物馆小小志愿者的王程祺告诉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解“小鸟虎”的故事让许多来参观的小伙伴觉得很新鲜,“希望更多小伙伴在这种有趣的参观中,和我一起穿越到青铜虎背后的古老时期,探索江西与虎的不解之缘”。

据悉,江西省博物馆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定期针对儿童群体推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培养“小赣将”小小志愿者团队。(记者袁慧晶)

【来源: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湘湘带你看社会

1.6亿获赞 138.8万粉丝
潇湘晨报带你看社会资讯
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