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随着全国疫情趋缓,国内多地开始放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时限及频次要求。
封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上海,浙江宁波、杭州,江苏盐城、苏州,广东深圳、珠海,湖北武汉等地均已将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在个别城市,如江西抚州,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型服务行业的普通人群等已由3天1检变为7天1检。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强调,常态化核酸检测应做到精准。即使在最严格的情况下,2-3天一检也已经足够,在当地没有病例的平稳期,普通群众没必要长时间、大规模的连续核酸检测。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告诉封面新闻,多地适当放宽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要求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及防疫态势的认识更加深入有关。建议针对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等要求出台更加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让地方有章可循。
多地调整核酸检测时限要求
检测频次怎么定?
6月1日,浙江宁波宣布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全市范围内居民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
此前的5月31日,上海宣布:6月1日零时起,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在此之前,上海市复工复产、出入公共场所都需提供48小时核酸报告。
更早之前,广东深圳、珠海,江苏苏州,湖北武汉等地也已将核酸查验调整为72小时。在一些全域低风险地区,如江西抚州,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型服务行业的普通人群等已由3天1检变为7天1检。江西新余普通人群由3天1检调整为10天1检。
目前,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开展的时限、频次等暂无统一标准。
马亮认为,多地适当放宽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要求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及防疫态势的认识更加深入有关。相信会有更多的城市根据防疫实际要求来跟进“降频”。“核酸检测频次的科学性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让各地去遵循。希望政府部门出台详细的指导性意见,避免地方过频或过少地进行核酸检测。”
卢洪洲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精准,各地检测频次应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及实际检测能力设置。“奥密克戎变异株通常情况下是3天潜伏期,3天以后就进入症状期。哪怕在最严格的时候,保持2-3天一次的核酸检测频率也足够了。”
北京某小区进行核酸检测。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影
在5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指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也要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个别地区核酸检测强制执行
普通人需要长时间定期检测吗?
各地执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力度也有所不同。
5月31日,吉林省四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称,6月2日6时至17时将开展城区居民核酸检测。对无故不参加本轮核酸检测的人员,将对其“吉祥码”赋“黄码”,限制出入小区和公共场所,补检费用自理并进行训诫,两次以上未参加核酸检测的,依法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消息发出后引发热议。当晚,四平市删除了此前的通报,相关措施改为: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本次核酸检测的人员,“吉祥码”赋“黄码”。被赋“黄码”人员,主动补检后,将及时取消“黄码”。
而在更多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以“半强制”为主,比如不按时检测将赋“灰码”,进入公共场所需持有效期内核酸阴性证明等。
5月2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一社区,居民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卢洪洲认为,在疫情大规模流行期间,这类“半强制”手段无可厚非,但如果已经两三个礼拜都没有一个病例,这种行为就没有必要。“如果两个最长潜伏期以后都没有病例,这个地方基本可以按照国际公认的疫情防控的基本原则,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在当地无社会面本土感染病例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长时间、大规模地连续核酸检测?卢洪洲表示,由于奥密克戎输入性病例经常会出现,所以即使在疫情平稳期,对从事口岸、冷链、卫生行业、物流等高危行业人群,还是需要保持高频次的核酸检测,隔天或3天做一次。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疫情时没必要长时间、大规模进行定期检测。
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财政承担
如何探索防疫、经济、日常生活最大效益比?
在疫情趋缓、各地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探索更加深入之外,这一调整的另一背景也引发关注。
5月26日,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
马亮指出,常态化核酸检测之下,各地财政也面临一定压力。科学地放宽核酸检测频次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核酸检测频次及覆盖人群,也能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平衡防疫、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马亮认为,需要考虑核酸检测频次、覆盖人群及检测要求三大因素。建议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循序渐进地探索科学的检测频次。对大型城市,可采取错峰或轮换的检测覆盖,例如北京采取了分区单双日核酸检测的形式。此外,划分重点人群,重点排查、关注高风险人群及长时间未检测人群,同时加强对核酸检测的宣传和引导,让大家自觉配合,主动检测。“把钱花在刀刃上,每一次检测都是有意义的,这非常关键。”
5月30日,上海市普陀区一小区的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前的扫码登记。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卢洪洲表示,从长远看,若想化被动为主动,仍要靠“科学”,加强基础研究,研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病毒在变,我们需要研发更有效的疫苗,还要加强对口服小分子药物的普及和研究。”
“未来,接种肌肉注射核酸疫苗或通用保守T细胞表位多肽加强针,再加上吸入‘鼻喷式’核酸或多肽疫苗,或可做到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届时,加上及时方便的自助核酸检测或居家核酸自测试剂、特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口服,我们就可以掌握主动权,生活有望恢复正常。”卢洪洲说。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5552万获赞 416.3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