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在《感动中国》的颁奖礼上,江梦南目光坚定地告诉主持人:
“我希望能够为他人驱除病痛,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士,让大家都能够平等地生活。”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一个瑶族教师家庭,被确诊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时,她只有半岁。
当时,一听到医院的诊断,梦南母亲直接瘫软了下去,夫妻二人并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
他们抱着孩子,在湖南省内找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做了一次又一次检查,可每一次结果都一样。
最后,他们把孩子带到北京,去中国最好的儿童医院和儿科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办法把脑神经修补好。”
一个半岁的孩子,失聪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医生劝他们:“不要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了,准备进聋哑学校吧。”
从梦南出生起,父母就计划着一定要把她送进重点大学,甚至是清华、北大,若要就此放弃,他们真的不甘心。
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梦南父母放弃了医生的建议,决定自己帮助孩子,做语言康复训练。
直到多年后他们才明白,正是当时这一份爱的信念、果敢和坚定,奠定了梦南一生的高度。
为了掌握语言康复的方法,梦南母亲特地到聋儿言语康复中心,参加特教老师培训。
女儿背对着妈妈,二人前面是一面镜子,妈妈在后面讲话,孩子在镜子中观察模仿妈妈的口型。
父母拉着孩子的手,分别放到自己和孩子的喉咙上,让她感受声带震动,体会说话和不说话的区别。
当被问道:“正常的孩子可以听,可以模仿,但是江梦南不能听不能模仿,只能看,关键是她还听不到自己的发声,这一关怎么迈?”
大约是回忆起那段灰暗的日子,父亲的神情略显沮丧:“就蠢蠢地坚持下去,没完没了地坚持下去,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不管,就是往这个方向去吧,也不知道会有多久。”
在绝望中坚持,这无疑是痛苦的,梦南爸爸曾多次在梦中惊叫着坐起来:
其实,按照当时的政策,夫妻二人原本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但他们决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抚养梦南,这无异于一场赌博。
当梦南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时,为了训练她舌头的灵活度,以便发更复杂的音,父母开始让梦南学着吹泡泡糖。不到两岁时,梦南就已经能把泡泡糖吹出各种花样。
家里贴满了各种图片,动植物的、生活用具的、交通工具的,梦南发出的每一个字,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经历不下于万次的练习和纠正。
经过如此循环往复的锤炼,梦南同时学会了普通话和宜章话,因为听不到声音,她学会了读唇语。
苦心人,天不负。不到3岁时,梦南的语言能力,已经和同龄人相差不大。
虽然现在的梦南已经记不起,她是如何区分同一个音节的不同语调的,但她始终没忘记,父母在培养自己时,所付出的辛苦和承受的煎熬。
梦南3岁时,被父母送去幼儿园,像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样。父母不是没想过,听障的孩子走到一群正常的孩子中间将面对什么,但是梦南父亲说:
“她必须要融入社会,不能因为担心就不去,越早越好。她必须经历的就得经历,不能感情用事。”
好在小时候,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别并不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不同变得越来越明显。
梦南6岁时,同龄的小朋友都上小学了,可梦南却因为听力障碍被推迟入学。
梦南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小学在台阶上面,学前班在台阶下面。她站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一个一个往上爬,而她只能顺着台阶,一阶一阶往下走。
终于,7岁那年,梦南以旁听生的身份入学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
尽管表达能力已经没有问题,但听力仍有障碍,她不能跟小朋友正常交流,同学在背后叫她,她听不见。她开始变得失落,开始觉得生活不公平,她向父母抱怨:“为什么别人都听得见,而我却听不见呢?”
父母告诉她:“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你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生活对于江梦南,仿佛总是刚把一个困难踩在脚下,另一个困难便迎头赶上,小小的人儿,这一路都在披荆斩棘。
尽管听不见,她仍然靠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的口型上课,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四年级暑假,她自学了五年级的课程,开学直接跳进六年级,追上了入学时落下的一年。并在小学毕业时,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此时,她已经接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事实。读中学时,她决定要跟其他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样,到离家百里外的重点中学读书。
父母原本是不同意的,却被女儿一句话触动:“因为我知道自己听不见,就需要比别的孩子更早地去适应外边的社会、外边的世界。”
住校期间,没有父母督促起床,听不到室友的声音,为了能按时上学,梦南把手机设置好闹铃,调为震动,一整晚都紧紧地抓在手里。
她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听不见,对大家来说不需要做到的事,我必须要做到,就是在这种信念下,我的手是不会松的。”
别人能做到的事,她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她也要求自己做到。她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训练成一种肌肉记忆。
十二载寒窗苦读,六年独立求学,2010年高考,江梦南的成绩超过一本线2分,无论是对于听障的江梦南,还是对其他考生而言,这无疑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可她并不满意。
为了争取复读的机会,她告诉爸爸:“如果我走出这一步的话,我的平台就这么高了,我能不能再考一年,因为我小学节约了一年。”
2011年,江梦南第二次参加高考,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离家太远,母亲本是不同意的,可是梦南说:“我想去离家更远的地方看一看。”结果,父女二人先斩后奏,瞒着母亲报了志愿。
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江梦南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驱除病痛。
又因为自身缺陷,她不能成为医生,但是医药不分家,她选择了药学专业。
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离家北上的时候,她拒绝父母相送,而是一个人坐了32个小时火车,来到吉林。
那个曾经连说话都费劲的女孩长大了,在父母的呵护下,她已羽翼丰满,振翅欲飞。
父母给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学习的能力、生存的智慧、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性格。
此时的梦南,心中有爱、有梦、有独立面对一切的勇气。
同学们评价梦南“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想办法去解决,她不会轻言放弃”,大家还给她起了个外号——猛南。
大学期间,梦南连续3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连续2次获得东荣奖学金,还曾获得白求恩医学奖学金。
英语四、六级考试,她舍弃了分数占比35%的听力,依然顺利通关。她用英语发表的论文,被收入国际权威数据库、科学野门索引以及SCI。
硕士毕业后,为了继续研究药学,2016年,江梦南报考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并顺利通过考试。
据江梦南小时候的老师回忆:“她并不是那种天赋型的孩子,她成绩的取得完全是靠她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可是,每当有人问她“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不是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时,她是这样回答的:
“很多人跟我这样说,但我并不知道,因为对我而言,已经习惯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也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说,千万不要因为我听不见,就放低了对我的要求和标准。
“我怕他们因为我可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因为我听不见,而觉得我取得的这个成绩特别大,放大好几倍,其实我并不希望这样,我更希望他们以一个健全人的标准来要求我。”
清华的学习压力很大,但是,据梦南在清华的导师透露:“她做的模型效果,已经达到了世界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模型的最好效果。”
2020年,江梦南当选“清华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五任会长。
“她其实真的不是一个弱者,她是一个比我们都要强的强者。”
无论什么样的困难,她都能乘风破浪。在大多数正常人看来都千难万难的事,早已被她踩在脚下。
梦南在清华的第一个室友李乐说:“先是在新闻上看到她的消息,我甚至都想,我要怎么去鼓励她。但是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她就像一朵向日葵站在我面前。”
为了探索自己更多的潜能,2019年,梦南装上了人工耳蜗。
人生第一次,她真实地听到了这个世界,她听到了鸟叫、蛙鸣、听到了车水马龙。
初听世界的梦南,会把播放器中播出的“工作”听成“微弱”,她还不能把听到的声音跟文字联系起来,她还需要继续不断地进行听力训练。
可那又怎样呢?凭借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她呢?
她就像一朵昂扬着的向日葵,在风雨中,张扬着生命里最坚韧的那股力量。
知名男星靠家暴圈粉无数?如果他不被封杀,娱乐圈真的没救了
爱恨纠葛、满屏狗血,19年前孙俪的这部国产神剧,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被封神的婚姻,不及她本人一半惊艳
2022年了,还有人听“过气歌手”周杰伦的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