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充新闻网

仪陇县雷家坝村水清岸绿,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杰

青山绿水之间,一个个美丽新村掩映其中,栋栋民居林立,条条道路纵横,村民在产业园里务工,做到了家门口把钱挣,老人孩子在文化广场上休闲,实现了出门就逛公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省有要求、南充见行动。我市坚定贯彻中央、省委部署,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在南充农村大地精彩呈现。

淹没区成景区 乡村面貌翻天覆地

营山县朗池街道兴云村,曾经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泥土路与外界相连。如今,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起伏,道路两旁姹紫嫣红的鲜花竞相开放,错落有致的村民聚居点是当地村民的幸福家园。

在兴云村10组村民周超颖家里,中式古典风格的茶几上,水果盘里摆着的新鲜水果,与电视机对望;厨房里燃气灶、抽油烟机、冰箱、微波炉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卫生间里干湿分区,安装了带水箱的蹲便器和浴霸。

“以前,我们家是破旧的土坯房,煮饭靠烧柴,猪圈就是厕所。”谈起今昔对比,周超颖直言,这些变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相关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她家从危房搬进楼房,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在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张家老院子、湘子仙榭、纯阳洞、荷塘月色以及各色花丛绿树,环绕着别致的村舍,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游客、村民行走在游湖栈道上,或嬉戏打闹或闲谈聊天,享受欢乐时光。

新建环八尔湖环湖路1.5公里、游步道6公里,连通了纯阳山村村头村尾以及庭院广场……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是八尔湖淹没区典型贫困村的村子,如今摇身一变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村。

完成115万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4.6万户C、D级危房整治;新(改)建各类供水设施791处、农村公路1805公里、产业路旅游路49.3公里;实施146个4G基站建设,90个通信点位功能改造,全面解决偏远村通讯信号弱覆盖问题……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南充广大农村的发展动能得到显著增强,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助农持续增收 “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抓特色。蓬安县新园乡以蜀北桑海、万亩桃李、优质水稻等为依托,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当地特色农产品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以“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助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初夏微风中,万亩桃李园,村民们正在忙着除草、修枝。在这万亩桃李园,常用务工人员有30至40人,高峰期有数百人以上,务工人员大多是附近的村民。

“每年6、7月果子成熟,我们这里最热闹,来自重庆、成都、陕西的客商络绎不绝。”作为业主,四川本禾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李双均告诉记者,经过4年建设发展,万亩桃李园年产值已达1.68亿元。

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阡陌纵横,座座白墙小楼房点缀其中,平整的水泥村道路蜿蜒其间,柑橘产业园、食用菌种植大棚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连日来,脱贫户龙从虎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忙着分拣菌棒上的食用菌。

“这几天,卖菌子又收入了2600元。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好。”龙从虎算了这样一笔收入账:自己用5万元扶贫基金入股食用菌产业园,每年保底分红就有7000元,效益好的话可以分到1万元,每年还可种植2万到3万个菌袋,合作社按每个菌袋保底利润2元进行收购,可获取劳动收益4万元到6万元。

黎明村的曙光梁曾是荒山头,杂草丛生,如今因为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存在,成为黎明村科技含量最高、产业最为富民的地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我市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结合重点帮扶村实际,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在重点帮扶村探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加大重点帮扶村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培训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截至今年一季度 动态监测帮扶4839户

在南充各地,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而乡村振兴则从本质上让乡村重新充满朝气与活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市上下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落实中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各级责任持续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农办牵头揽总责任、部门分线推进责任得到全面压实,市、县相关行业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围绕本行业巩固脱贫成果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南充市全面“摘帽”后脱贫攻坚战推进方案》和《南充市贫困动态监测预警和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1+N”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框架,用于指导5年过渡期内的衔接工作和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体工作。

———驻村帮扶力量实现有序调整。及时出台《关于组织全市现有驻村帮扶力量轮换的通知》,1047个定点帮扶单位全覆盖帮扶1041个脱贫村和25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其中113个为脱贫村),调整轮换第一书记1216名、驻村工作队员2452名。

———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摸清底数、解决问题。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动态监测帮扶4839户12956人;2021年引导全市脱贫劳力外出务工总数22.36万人,比2020年增长1.33%;脱贫家庭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较2020年增长11.8%,全市无返贫和新增贫困现象发生。

———拓宽稳定增收渠道。抓好产业带动,引导支持脱贫县、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落实产业配套政策、强化农业技术帮扶、完善带动体系机制,发挥产业促进增收实效。抓好就业促进,进一步健全就业帮扶机制,拓宽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渠道,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中省有关要求,抓好巩固拓展重点工作,落实有效衔接具体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坚持把‘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作为干事创业的基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14万获赞 109.6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