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以及皇帝都是时势造就出来的,比如郭威、柴荣,比如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能够篡位建立北宋,本质原因就是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的,要是抛开时势,也许赵匡胤就很难篡位了。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就算时势造英雄,当时柴荣也应该对赵匡胤有所防范,应该留下一些心腹忠臣来防止赵匡胤造反啊,为何柴荣没有这样做呢?难道说柴荣对赵匡胤造反一事根本不在乎?

郭荣面对的特殊时势

柴荣原本是郭威皇后的侄子,因为这层特殊的亲戚关系,所以柴荣在年幼之际就和郭威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后来更是成为郭威的心腹爱将,再加上柴荣能力很强,不管是军事能力还是政治眼光,都十分可圈可点,所以郭威对柴荣才会另眼相看。

由于郭威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所以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郭威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当时郭威有三个可以继位的人选,第一个是女婿张永德,按照亲缘关系来看,此人和郭威最亲;第二个是外甥李重进,按照亲缘关系而言,此人也比柴荣要亲一些;第三个毫无疑问就是柴荣了,他是三人当中和郭威亲缘关系最远之人。

一开始郭威确实比较犹豫,可是后来综合考虑到柴荣的身份以及能力,再加上郭威对柴皇后也比较怀念,所以最后就将柴荣过继给自己当养子,并且一步步培养他当自己的继承人,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柴荣过继给郭威之后,就改名为郭荣了,这个名字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改变过,要说他恢复原姓,那已经是儿子郭宗训被废除皇位之后的事情了,赵匡胤担心后周皇室对自己皇位有影响,才让郭宗训恢复原姓柴,在此之前,他们都应该姓郭。

郭荣的养子身份和义子是有很大区别的,养子是在宗法以及继承制度方面都符合程序的继承人,而义子则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这一点需要搞清楚,郭荣成为郭威的养子,所以才有继承郭威皇位的权利,在郭威的不断培养下,郭荣才最终顺利接过郭威的权力交接棒。

在郭荣继承皇位的道路上,最大的对手就是张永德以及李重进,虽然两人在郭威的威慑下不得不向郭荣低头,可是他们在内心始终还是有其余想法的,这一点换成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明白,郭荣自己心中就更加清楚,并且对两人比较忌惮。

郭荣登基后,一开始还是比较重用张永德以及李重进的,分别让张永德和李重进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与侍卫亲军首领,这两个职位在当时都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当时郭荣才刚成为皇帝,步伐不能太大,要不然容易闪到腰。

郭荣给自己留心腹大臣

张永德和李重进两人,是曾经和郭荣争夺皇位的有力竞争对手,所以郭荣成为皇帝后,自然不可能信任他们了,这一点是人性使然,我想大多数人都想得明白,既然郭荣已经不能再信任两人,就必须培养属于自己的心腹,可是直接培养心腹,或者直接排挤张永德和李重进,势必会引起朝中大臣不满,因此郭荣需要一个机会。

很快郭荣就等到了这个机会,当时契丹以及北汉政权想要趁着郭荣登基不久根基不稳的大好时机,对后周发起攻击,于是一场后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高平之战爆发了,在这场战役中,后周共计有七十多位大将纷纷投降了敌人,郭荣悲伤不已,幸亏有张永德、赵匡胤以及石守信等人陪着自己苦战下去,并且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有了高平之战的特殊经历,郭荣自己看出了哪些人值得信任,哪些人不值得信任,所以在高平之战胜利后,郭荣就开始借机培养自己的心腹忠臣了,在郭荣培养的诸多心腹中,赵匡胤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大。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禁军将领的赵匡胤,在高平之战后,硬是被郭荣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而张永德则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后周时期的军队组成中,殿前都点检,就相当于是军队中实权最大的武将官职了,而殿前都指挥使,属于殿前都点检之下最为重要的三个官职之一,按理来说,殿前都指挥使的地位仅次于殿前都点检。

之所以当时郭荣还没有把张永德等人排挤出最高实权机构,是因为在高平之战中,张永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郭荣没有理由对其降职,与张永德有所不同的是李重进,在高平之战后没有多久,李重进就被安排到地方任职,成为了一个官职上升,实权却不断缩小的人,这一点对李重进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继续说郭荣是如何排挤张永德的,当民间传言“禁军点检当皇帝”之后,郭荣就十分不满,于是借机将张永德降职,在张永德降职的同时,赵匡胤就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成为军队中名副其实的一号人物。

在赵匡胤被提拔的同时,禁军中还有石守信以及李继勋等人也得到提拔,不过这些人都是赵匡胤的手下,对赵匡胤的忠诚度高于对郭荣的忠诚度,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郭荣的安排中,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明白一点,郭荣绝对是担心自己皇位被抢,更加担心死后儿子坐不稳皇位的,他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稳固皇位而已,当时郭荣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张永德以及李重进,经过郭荣的一步步操作后,两个最大的对手已经被明升暗降,失去和自己竞争的筹码了。

从时局来看,郭荣已经完全坐稳了皇位,虽然赵匡胤成为郭荣新的威胁对象,但是毕竟赵匡胤才刚刚被自己扶持上去,想要在郭荣活着的时候对皇位产生动摇,那还是不太可能的,郭荣只需要先借助赵匡胤之手排挤张永德等人,等到目的达成之后,再逐渐削弱赵匡胤等人的权力,自己依旧可以稳坐钓鱼台,可以说郭荣的政治手段,还是相当高明的,至少有郭威当年的风范。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郭荣才实现了自己皇权集中的第一步,就英年早逝了,郭荣的英年早逝,直接促使他对赵匡胤的职位安排,成了后期对后周皇位最大的威胁,不过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郭荣也不可能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

郭荣去世之前,赵匡胤就已经在郭荣的一手提拔下,成为军队中的一号人物了,现在郭荣突然英年早逝,儿子郭宗训还年幼,结局其实已经不需要多想,我们都是明白的,不管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的是赵匡胤还是张永德,在郭荣去世之后,必然都会上演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是时势造就的,不随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要是当时没有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后周以及整个后周统治下来的地盘,都可能因为皇帝年幼根基不稳的原因,造成更大的混乱,但凡是有志之士或者看得懂大局之人,都会支持赵匡胤篡位的。

本身就已经掌握了后周军队,再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赵匡胤篡位成本以及风险很小,所以赵匡胤自然会顺应时势黄袍加身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赵匡胤的选择没有错,在他黄袍加身后,就连张永德都选择支持赵匡胤,朝中其余大臣,更是纷纷选择高呼万岁,一切事情都很顺利,赵匡胤就这样顺利过渡到了北宋时期,完成了篡位的整个过程。

在赵匡胤篡位之后,只有曾经就看不惯郭荣的李重进,选择发兵征讨赵匡胤,可惜他势单力薄,再加上人们都明白他是因为一己私欲才发兵针对赵匡胤的,所以支持李重进的人很少,很快李重进就兵败自焚而死了。

结语

结合郭荣生前的安排以及赵匡胤篡位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赵匡胤就是郭荣留下的最大心腹忠臣,在郭荣的安排中,赵匡胤就是排挤张永德等竞争对手的最好工具,要不是郭荣英年早逝,赵匡胤是绝对不敢篡位的,可惜郭荣死了,禁军大权又握在赵匡胤手上,有志之士都不希望国家陷入内乱,在这种时势下,赵匡胤篡位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没有任何难度,要是郭荣没有英年早逝,或者郭宗训已经成年,而且还是一个明君,那么赵匡胤想要篡位,难度系数就直线上升了,甚至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都很小!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举报/反馈

嗔痴历史官

67.1万获赞 41.1万粉丝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