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创新思路推进发展。

近年来,贵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建设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出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广大农村产兴民富、宜居宜业。

贵阳市周边乡镇 打造“休闲花园”激活“周末经济”

4月13日,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苗坪坝的松树林里生机勃勃,撑着褐色“小伞”的羊肚菌纷纷冒出地面,十分惹眼。

“3月中旬开始陆续出菇,这几天正是大丰收的时候,加上天气晴好,羊肚菌长势喜人,周末来踏春采摘的游客非常多。”王岗村生态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施宝全笑着说。

丰收季来了,旅游旺季也来了。这段时间,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旁边的“骆越菌苑”,前来体验尝鲜食用菌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到周末就满座。

“骆越菌苑”是贵州骆越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集食用菌主题餐饮、菌菇文化及产品展示、民俗文化产品展示和体验为一体的布依风情农旅体验中心。

“这里不仅能感受原汁原味的食用菌主题农家乐,还能买香菌猪脚、香菇面条、桑葚酒等当地农特产品,体验枫香染、植物扎染、蜡染等非遗文化,我家孩子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游客张莫一说。

食用菌习俗与布依民俗相得益彰,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贵州骆越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移菌接木”的食用菌种植体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加,也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收益。

“我们一直寻求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以食用菌种植为依托,在文化上做文章,不断推动食用菌与布依民俗、旅游等深度融合,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贵州骆越魂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丽娟说,接下来,将进一步丰富亲子游等业态,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贵阳周边,许多村寨正和王岗村一样,利用都市近郊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花园”,以乡愁底蕴营建更多高品质的周末消费目的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稳稳地端起生态“金饭碗”,让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辅相成。

在观山湖区朱昌镇高寨村,贵州柏春神鹊茶场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茶点、茶面、茶膳等的制作,积极探索“体验式”农旅融合发展,在采摘体验、加工体验等方面做文章,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激活“周末经济”;

花溪区将农家乐、民俗、休闲娱乐和新鲜草莓采摘、草莓深加工等结合起来,扩展种植户的盈利空间,推出“花小莓嘉年华”和“花小莓”主题活动,为乡村振兴甜蜜赋能;

在白云区蓬莱仙界蘑力小镇,目前已建成菌菇博物馆、蘑菇主题餐厅,即将开园迎客。

水城区百车河社区 探索治理新路 提升生活品质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滥窖田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清新秀美的田园、喜庆祥和的人家……

“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变好了,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人行步道,晚上饭后还能去广场散步。”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滥窖田村村民杨万明说,以往各家各户乱堆乱放的现象没有了,党员干部带头,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维护,现在走到哪儿都感觉心情很好,很舒服。

“乡村治理重在党群一心、干群一心,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工作的落脚点,而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先行一步,示范带头,并及时了解村民的诉求。”蟠龙镇副镇长伍豪元说,对于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很支持,毕竟是自己生活的环境,维护好了,生活品质也就有了提升。

在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中,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提出“党建+乡贤+村民自治网格”的乡村治理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探索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治理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让村民自己来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从群众、乡贤寨老、致富能手、退休干部中选举一些处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的人进入乡风文明治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桥梁纽带作用。”伍豪元说,乡贤协助村“两委”收集群众所需所想,了解村情民意,融洽干群关系,协助群众改善环境卫生,帮助群众发展产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治理出效能,治理见新风。如今的百车河社区,通过推行“文明诚信积分制”管理,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每月围绕“遵纪守法、环境卫生、文明守信、优良家风和热爱公益”五个方面开展积分评比,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普定县靛山村 “兵支书”做领头雁 振兴路上建新功

走进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通村硬化路干净整洁,开阔的生态广场和周围农家田园风光交相呼应,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目前,靛山村正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已引进4家茶企种植白茶3000余亩,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1条,2021年共计生产白茶6吨,产值达700余万元,白茶产业已成为靛山村的主导产业。

靛山村支书褚代洋向记者介绍,“我们把企业引进来后,村民就只管种好茶、采好茶,企业负责生产、加工、销售,而我们村干部则需要积极作为,为村民、企业做好服务。”

近年来,安顺市充分发挥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志”的本色,遴选了一批“兵支书”参与村级发展,有效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褚代洋作为“兵支书”中的一员,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该村11名退役军人和25名党员,组成攻坚班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目前,靛山村除了白茶产业外,还发展了韭黄500亩,年产韭黄约1000吨,产值约840万元;引进锦康兔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肉兔养殖,建有养兔场一座,种兔存栏规模约13000只,年出栏商品兔约85万只,年产值约2200万元。

作为全省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的靛山村,下一步将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康养农业,加快茶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庄建成“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兴义市万峰林 美景鲜花共舞 拓宽增收门路

“油菜花很常见,但与喀斯特独特地貌组合在一起,立马就能拍出绝美大片。”周游是来自贵阳的摄影爱好者,每逢花季,他就扛着“长枪短炮”前往兴义万峰林拍摄,恣意享受盛花吐蕊的别样景致。

兴义万峰林景致奇特秀丽,每年12月至来年春季,景区内6000余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金黄色花海连绵起伏,映衬着远处的峰林和近处的乡村,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至。

“景上添花”使这里成为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赞誉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五一”假期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也让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借此吃上了“旅游饭”,精品民宿、特色餐厅、地方小吃、观光体验、休闲农业、演出活动等业态成为当地快速引流、联动乡村、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万峰林景区还依托油菜花资源,在赏花游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旅体验,推出油菜花大地艺术节、摇滚音乐节、非遗节目展演、旅行打卡赛等复合型赏花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当地进行扎染、戏剧、音乐、话剧、露营、八音坐唱、观光小火车等深度体验游,持续推出的新玩法,以花为媒,借花富民,创造了优质的消费内容,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助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让美丽田园成为幸福家园

如今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山明水秀,烟波浩渺的乌江源,碧波荡漾。

风景美如画,游客慕名来。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何兰感慨地说:“自家经营的农家乐在旺季每天的毛收入都有5000元左右,虽然很忙,但是也非常高兴。”

昔日贫困的“悬崖下村庄”,如今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十足的旅游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贵州不遗余力倾入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农业农村,沉睡在深山里如“富矿”一般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贵州各地的乡村发展做足了“特”字文章。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乡村各美其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各显神通。

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通村入户路蜿蜒盘旋,色彩斑斓的文化墙绘声绘色……

乡村靓丽了,美景转化为实际收入顺理成章。在旧州古城,美丽乡村带来的附加值与日俱增;在黄平县古城商业街,茶、中药材、牛肉干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大发展。

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近年来,贵州在乡村振兴中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创新思路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使“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民俗牌等“新招”不断,贵州顺势而为积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树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产业链延伸配套、要素集聚保障、效益集中显现的农业现代化样板。选择一批主体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好的自然村庄,开展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出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我要推荐】
【关闭本页】

【来源:贵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湘湘带你看社会

1.5亿获赞 138.2万粉丝
潇湘晨报带你看社会资讯
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