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这首充满霸气的《纪辽东》的作者,是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隋炀帝。这位在历史上以奸诈骄淫著称的帝王,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靠虚伪卑鄙手段弑父杀兄当上皇帝的卑鄙小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杨广同时又是一位非常有文采的诗人,为国家、为民族、为历史也做出过一些有益的贡献,甚至直到1400年后的今天,他的贡献仍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李密曾在檄文中骂隋炀帝的罪行太多,“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然而我们如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目光对其一生重新全面重视,将会发现杨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不能片面地对其的生平事迹进行绝对否定或肯定。

杨广的才能

年轻时的杨广,是一位形容俊美、智慧过人、年轻有为的帅才。

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特别受父母喜爱。隋朝建立后,年仅十三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先是出任并州总管,后调任主管京城地区事务的雍州牧。

公元588年,隋朝伐陈朝,开启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指挥这场重大战役的统帅,就是时年未满20岁的杨广。

剧照

杨广担任统帅后,很快攻下陈朝都城建康,俘虏了陈后主,为隋朝的统一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他又在与北方突厥达头可汗的战争中获得胜利,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重大战果,使隋朝北方边境得到了安宁。

年轻时的杨广,其表现并不亚于后来的李世民。就连魏征也不得不承认:“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而这一系列的表现,也为他后来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础。

相比杨广,太子杨勇不仅没有显赫的功勋,而且还性喜奢华,沉湎于酒色,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信任。杨广乘机收买隋文帝的近臣,不断离间太子,使得隋文帝与太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604,隋文帝得病之后,将朝中大小政事全部交杨广处理。当年4月,隋文帝病情恶化,杨广在接到杨素的报信后,先发制人,令左庶子张衡进毒药毒死了隋文帝,接着又伪造隋文帝的诏书,逼大哥杨勇自尽,自己则顺利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杨广弑父弑兄继位,违悖封建社会伦理,这也成了他为后人所不齿的主要原因。但他在皇位巩固后,却对许多制度进行了改革,把隋朝推上了一个新的昌盛时期。

创立科举制度,重视教育

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创立了设秀才和明经两科,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是杨广首创了“进士”科,完善了科举制,使封建社会的官吏选拔制度有了重大变革。

贫寒子弟可以通过读书登上仕,打破了名门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成为以后整个封建时代最基本的官员的选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隋炀帝非常重视教育。他大力推行以儒家思想,恢复各级学校,“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

”他还鼓励和表彰积极办学的官员,扩大国子监的招生名额,还兴办不少专门的学校,如培养专门法律人才的律学馆,培养医生的医学馆,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太史曹馆等等等,甚至在后宫兴办了宫教学馆,以培养和训练管理后宫事务的各种人才。

由于隋炀帝积极兴建各级各类学校,所以在他统治前期,全国各类学校的在校生规模达到近 20 万人,按当时的人口计算,平均每6中就有 1名子弟上学,这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

虽然在隋炀帝统治后期,由于他的暴政引起天下大乱,盛极一时的学校教育也随之衰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隋炀帝在其统治前期对学校教育所作出的贡献。

隆炀帝的学校教育不仅对中国,还对亚洲,尤其是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他统治期间,日本派了多批遣隋使来到中国,将隋朝的数学、天文历法学等带回日本,并仿照隋朝在日本开设了许多专门学校,为后来唐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营建东都

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在继位不到一年后,便下诏命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将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

营建洛阳并非是杨广一时的奇想,而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

但南方豪族势力较强,曾多次发生反叛,隋朝的都城长安又离南方较远,"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在洛阳建东都,可以"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通。"

秦汉以来,关中农业的水利命脉郑国渠、白渠等水利设施,因河床下切等原因,灌溉面积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这也导致了关中地区粮食产量大面积下降。

在关中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实面前,长安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漕运,一旦漕运发生困难,只能组织百姓到关东“就食”。

而关东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隋朝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都有余粮,这些余粮运到洛阳比较容易,而要运到长安则比较费事。

在洛阳营建东都还有一个好处:长安地偏西北,政令不易远达四境,尤其对东方的控制鞭长莫及;而洛阳地处全国中心,可以控制山东、覆江南。

从经济上讲,长安地处关中物产有限,各地物资供应长安,漕运艰难,耗费巨资,而洛阳四通八达,网罗天下财富,可称最理想之首都。

隋炀帝营建洛阳的速度很快。在每月役使民工两百万人的基础上,仅用十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东都的营建工程。从此洛阳成了隋朝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枢纽。

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为了完成国家从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统一,把帝国的权力中枢从西北一隅迁移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掌控,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所以客观地说,隋炀帝营建东都,是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及历史意义的。

开凿运河

几乎在营建洛阳的同时,隋炀帝又开始了另一个伟大的工程——开凿大运河。这条运河北起涿郡(北京),南到杭州,全长两干多公里,分三个阶段完成。

605年征发民工一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邗沟,;608年,征发民工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610年,征发民工六十余万,开凿江南河,贯通整个运河。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隋代,完成一项如此庞大的工程是十分不易的。

虽然运河开通后,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运河两岸也蓬勃兴起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直到今天,运河对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仍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一点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但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强迫老百姓做苦力,因劳累过度而死的老百姓难以计数。

有学者统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竟然死了二百五十万,白骨积盈于两岸。

即使这个数字有所夸大,但开凿运河的确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痛的灾难,这是所有史学家们公认的。

隋场帝开凿运河的原因,并不像有些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到江南游玩,而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当时的江南地区,虽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缩布帛之饶,复衣天下”,但如果依赖陆路运输到长安或者洛阳,费用实在是太高,水运才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我国的主要河流全是东西走向,所以为了攫取江南的财富,隋王朝有必要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

开凿运河也有政治上的考虑。隋统一全国后,江南土族时常发生叛乱。隋文帝时,就发生过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烩等叛乱,江南豪族纷纷响应。

对于这些叛乱,隋朝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常常无法及时平定。而如果开凿一条大运河,就可以大大缩短军队调动的行程和日期,有利于加强对于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

另外,隋炀帝早就有征伐高丽的打算。开凿大运河,有“以通运漕”,保证军队供给,以征伐高丽的军事目的。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工程,和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一样,在当时劳民伤财招人埋怨,但留给后世的却是中华民族之宝。

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至今仍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漕运之主线,直到今天,这一工程仍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开拓西域,改善民族关系

隋炀帝在其短短的十几年统治期间,致力于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中原与西域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又一次高潮。

隋炀帝即位时,西域由西突厥与吐谷浑两个国家控制。

隋炀帝为打开西域通道,发动了对西突厥与吐谷浑的几次战役,收回了西域大片领土,并在那里建立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西域各国也相继与隋朝有了往来。

大业三年,隋炀帝西巡至高昌、伊吾等地,西域 27国王在道路两旁迎接隋炀帝。

这些国王们见隋炀帝的随从一个个“佩金玉,被锦锈,鼓乐歌舞,绵亘数十里”,一个个都臣服在隋炀帝面前,纷纷向隋炀帝表示愿意"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年年朝贡隋朝。

在隋炀帝在位的大业年间,西域有 30多国派使者、商人来长安、洛阳等地,学习汉族文化,与大隋进行各种交流。隋炀帝专门在长安的建春门外修建了四方馆,以"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在与西域频繁的交往中。隋朝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充实,隋炀帝的九部乐中,有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等六部乐都是从西域传来的,可见隋炀帝时中西文化交流之兴盛。

隋炀帝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往,使久已废绝的丝绸之路又恢复了繁华景象,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关系的发展,为唐代中西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说,隋炀帝是继汉武帝之后又一位在经营西域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皇帝。

隋炀帝在积极经营西域的同时,还把眼光投向了蔚蓝色的大海。公元607年,杨广派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了流求。

三年后,又派虎责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军到达台湾。随着大批军兵涌入台湾,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与日本建立良好关系。在日本使者主动来隋朝交流访问的同时,隋炀帝也在公元608年派出了以裴世清为正使的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受到了热烈欢迎。

代表团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日本天皇还一再向使团表示了对隋朝的仰慕,表示"冀风大国惟新之化",并再次派小野妹子等遣隋使到隋朝学习。这些使者的往来,为后来唐代的中日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隋朝时,马来半岛称为“赤土”。公元608年,杨广派常骏等人出使赤土,受到赤土国王的友 好接待,之后其王子那邪迦随常骏到隋朝入贡。

惰炀帝大悦,赐给那邪迦大批财物,并授予其“秉义尉”的官衔。从那以后,其余南洋诸国也同隋朝建立了往来,这对增进双方的了解,无疑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进行多项改革

隋炀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他曾下令精简官吏,既减少了冗繁的官僚层次,又节省了政府开支;他制定了《大业律》五百条,“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

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是时,百姓久厌严刻,喜于宽刑。”虽然后来隋朝没有能够坚持依法办事,但《大业律》在中国法制史上还是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经济方面,隋炀帝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课,男子以二十二成丁。"

这是在隋炀帝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又一大改革。取消奴婢部曲的授田,对占有众多依附人口的豪强地主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把成丁时间从二十一岁改为 二十二岁,相对缩短了农民承担租调衙役的时间。这些措施,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隋炀帝还很重视文化和教育,曾组织专人对古代典籍进行搜集和编撰,"共成三十一部,一万七千余卷。"他还在各州、 县设置了各级学校,使更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隋炀帝一生最大的失策是连续入侵高丽。史书上评价他的这一失策为:"隋主三征辽左,人贫国败,实此之由。"

隋炀帝三次入侵高丽的战争是非正义的,隋炀帝发动这场战争,不仅给高丽人民增添了灾难,也把隋朝人民推上了绝境。

无休止的徭役、兵役,使得"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懂,谷价踊贵,东北尤甚,斗米值数百钱……于是始相聚为盗。"

公元611年,王薄以《无向辽东浪死歌》为号召,率先举起了反隋大旗,燃起了反隋的冲天大火。

公元618年3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率领司马德勘等人发动叛乱,将隋炀帝勒死在江都行宫,终年五十岁。一个曾经强盛无比的大隋王朝,就此轰然倒塌,前后不过三十七年。

结语:

隋炀帝是个很有水平,也很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但又是公认的暴君。他开阔疆土有大功;穷奢极欲、不悯民力有大过,无愧于历史给他的“暴君”结论。

今天我们评价隋炀帝,应该承认他在开阔疆土,兴建洛阳,开凿运河,开科取士等几个方面,是对社会、对历史作出的贡献,即使到现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仍然在造福我们这些1400年后的后人。

杨广的身上有着两面性,虽然劣大于优,但他也不是没有优点。正是他的兴建洛阳,开凿运河,开科取士,才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角度,我们也不应该一棍子将杨广打死,对不对?

参考资料:

尚志迈:《隋炀帝的历史功绩述评》

举报/反馈

锐评alk

1053万获赞 29万粉丝
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分析科普
乘风计划作者,教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