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东航MU 5735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很多人都非常期待这个报告能够提供一些线索,或者说关于结论的分析性的推测意见,但事实上报告中并没有呈现出这些期望中的内容。
我们通过看这个报告,可以发现报告只是一个月来对于事故的残骸的现场的搜救,整理,以所有可以确认的事实的一个梳理和汇总。其实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这些事实也都是非常精准的,甚至很多事实是有着数据来支撑的。
比如说,飞机最后一次的雷达信号高度3300米,速度1010公里是地数,而且航向也给出了准确的数字,包括撞击中心点的精纬位置,这都是非常精准的。雷达数据对我们来讲还是很有价值的,说明飞机从巡航高度8800米,只用了大致四分钟就降到了3000多米的高度,而且地速增加到1010公里。
如此高的速度已经超出了正常巡航的范围很大,下降的速度平均每分钟超过了1000米,这也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可以推测,飞机一定是进入了一个非常快速地俯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高度丧失得非常快,而且速度增加的也很快。在这个高度之后,飞机就失去了雷达信号。而飞机从这个高度上,我们事后也发现,飞机应该是停留了一下子,然后又迅速的进入了陡直的俯冲,也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那一瞬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雷达已经无法捕捉到这个目标,所以没有后续的数据,如果需要这些数据的话,那么最可信的来源,或者说可能来源就是已经严重受损的黑匣子中的存储芯片,两部黑匣子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必须要先对芯片进行修复,然后数据才可以提取,而这个过程现在显然还没有结束。这些数据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部分的还原可能也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缺失了一些关键的部分,可能就会让调查变得极为艰难,甚至是一步一坎坷。
我们在这次的报告中还看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说,关于飞机的适航资质,飞行机组的资质,乘组的资质都是没有问题的。飞机的A检C检也都是在检修期内按照规则完成的,那这些都是被确认的事实,我们可以理解。飞行机组肯定是有资质的,飞机也是在适航的标准内,检修也都没问题,飞机也没有故障保留的记录,那是不是就可以认定为飞机在直飞这个航班的时候的记录状态就一定正常呢?
事实上,在飞行过程中呢你还是没有办法保证全部都正常的,因为可能有某些突发的事件,比如说技术性的故障会造成一些危险,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报告,每一个用词,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慎重的考量的,它是非常严谨的,恰恰是一个严谨的报告,才不会在一个月内就提出某些关于结论性的线索的分析啊判断推测,才不会有这样的内容,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内容,那恰恰说明可能他会有流于草率的问题。
仅仅过了一个月,事故残骸的现场刚刚清理结束,残骸还正在复位和分析的过程中,你就来猜测它的结论,那肯定是为时尚早。如果真的这样的语句出现在了报告里,那么势必随着调查的深入,可能有些推测要做修订,甚至被颠覆掉。
那么,这样的报告屡次的呈送给国国际民航组织,权威性一定是被动摇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报告里并没有这样的内容,恰恰反映了他的严谨和慎重。
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目前的正在进行的工作有两项,一项是黑匣子数据的修复和分析,另一项,就是对于残骸的复位和分析,这两项工作都非常重要。黑匣子的数据的分析和修复,应该说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为它是要获取一个基础性的证据,并不是直接的影响调查方向的一个线索性的东西,而目前对于调查组来讲,两个调查方向,应该是可以明确的。
第一,就是飞机在直飞这个航班的整个过程中,技术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发生过异常,而这些异常是否在事故的残骸中留有痕迹,这也就是残骸的复位和分析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第二,就是飞行机组在整个飞行的过程中,他们的技术状态,他们的交互状态,他们的心理状态,包括他们过去的职业生涯是否完全正常。
那这个就是一个是飞机的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这两个方向都要给予重视,而第二个问题的调查,很大程度上黑匣子会帮到忙,因为黑匣子里的语音记录仪可能在语音交互上会为我们提供一些佐证。
我们现在也都非常希望调查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呈现给大家,但是事故调查毕竟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是要抽丝剥茧,不断的分析可疑的情况,然后确认已经被证据所支撑的事实无端的猜测是没有意义的。那他没有办法呈现在任何的文字材料上,所以虽然我们期望调查能够有快速的进展,但是我们更期望未来的某个时间,我们看到的报告是一个权威公正,严谨,确实的报告,而且有着充足的数据材料证据来加以支撑。到那个时候,这样的报告才能成为让全国人民信服的一个公允透明客观负责的事故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