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关于明成祖朱棣的电视剧《山河明月》正在热播,剧中很多历史人物的出现引起了热议。例如,姚广孝和刘基竟然是好朋友,原本是洪武三年出生的靖难名将朱能竟然提前长大,和朱棣称兄道弟。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我们在欣赏剧情时也不能太苛刻。本文不谈剧情,来了解一位历史人物。
在剧中,出现了一桩淮西侵地案,其中永嘉侯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成为该案件的主要人物。在历史上,朱亮祖曾经是一位难得的勇将,他曾扛住徐达的围攻,砍伤过常遇春,最后因太过跋扈被朱元璋用鞭子活活打死,他的长子朱暹也一同被杀。更为悲惨的是,10年之后,朱亮祖家族再遭灭门。不过,朱亮祖犯罪的地方不在淮西,而是在广州。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永嘉侯朱亮祖,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位明初悍将的善恶因果。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淮西将领是他的立身之本。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除了他本宗之外,还有6位朱姓臣子跟随朱元璋,分别是:朱升、朱寿、朱亮祖、朱亮、朱潜、朱鼎。
这六人虽然都姓朱,但和朱元璋并无亲属关系。除了朱升之外,其他五人都是武将,而且都是淮西人。笔者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朱升是一位文臣,也是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之人。
朱寿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将领,但资历应该不深,因为他是在洪武后期才被封侯(舳舻侯)的。
朱亮的名气不大,但他有个出名的儿子,名叫朱能,也就是朱棣“靖难四名将”之一。
史书中关于朱潜和朱鼎二人的记载不多,只知道这二人在早期曾归顺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就牺牲了,后来被朱元璋追封。
本文的主人公朱亮祖,在上述六位姓朱的臣子中,算是比较出名的。
根据《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
朱亮祖是安徽六安人,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亮祖带领乡亲们保卫乡里,战绩突出,被元朝授予义兵元帅头衔,负责驻守宁国(今属安徽宣城)。
也就是说,朱亮祖最初就站在了朱元璋的对立面。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在渡江之后持续向皖南扩张,在攻打宁国时,朱元璋和朱亮祖第一次相遇。朱亮祖当时非常骁勇,朱元璋派大军攻打3个月之久,仍未攻克。最后,朱元璋用诱敌之计,成功将朱亮祖活捉。
当着朱元璋的面,朱亮祖表示愿意归降。朱元璋当时求才若渴,赏赐朱亮祖许多钱财,让他仍带领旧部。《明史》云:
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不料,几个月后,朱亮祖便带着部将背叛了朱元璋,他死守宣城,让朱元璋寸步难进。朱元璋为了攻打朱亮祖,白白损失了五六千人。
当时,朱元璋正在谋划攻打南京,不想在宣城浪费太多时间,于是先撤兵。等朱元璋攻下南京,立即派徐达率领6万兵马攻打宣城,要活捉朱亮祖。
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第一名将,围城歼敌本就是他的长项,但是,朱亮祖实在太顽强,他竟然扛住了徐达的几番攻打。徐达无奈,只得停止主动出击,改为围而不攻。
朱亮祖被困城中,粮草不足,只好带领精兵强将突围。徐达识破朱亮祖的意图,派猛将常遇春迎战朱亮祖。《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
常遇春竟然受伤而归,其他将领见常遇春都未能打赢朱亮祖,纷纷退却,不敢上前。
考虑到朱亮祖是使用刀的,常遇春极有可能是被他砍伤的。
常遇春乃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人称“常十万”,他在朱亮祖身上都没讨到便宜,可见朱亮祖有多勇猛。当然,朱亮祖当时是困兽之斗,常遇春或许也有轻敌之嫌。
扛住了徐达的围攻,又砍伤了常遇春,朱亮祖的表现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亲自前往宣城督战,终于抓获朱亮祖。史载:
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
朱元璋问朱亮祖:“你觉得我应该如何处置你?”
朱亮祖回答:“我生前已经尽力,死而无憾。”
朱亮祖的豪迈感染了朱元璋,朱元璋亲自为他松绑,再次招降了他。
两次被朱元璋擒获,朱亮祖这次彻底服气,当即表示愿意为朱元璋效犬马之劳。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朱亮祖绝对算得上是一员悍将,他的能力和豪情深得朱元璋的青睐。为了收服朱亮祖,朱元璋至少损失六千余人,徐达、常遇春纷纷出马,甚至需要朱元璋亲自坐镇才能折服这员大将。若朱亮祖投奔朱元璋的时间再早些,他或许会是另一个常遇春也未可知。
朱亮祖是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将领,朱元璋对他的能力虽然认可,但最初并没有让他担任主将。在最初的两年,朱亮祖一直跟随邓愈。从攻打南昌,到九江之战,邓愈所到之处,都少不了朱亮祖的战功。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朱亮祖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表现得十分勇猛,他手臂受伤,仍坚持冲在最前沿,缴获了陈友谅一艘巨舰。
陈友谅死后,朱亮祖因功被升为广信卫指挥使。
两年后,张士诚派麾下大将李伯升率军20万攻打诸暨,胡大海之子胡德济力战不敌,急忙向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求援,李文忠的主力部队在衢州,救援不及,他便只带上几名亲信快马连夜奔赴浦江(今属金华),找驻守那里的朱亮祖帮忙。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自率朱亮祖等,日驰六十里赴救,抵龙潭,去敌二十里,据险为营。
意思是,李文忠找到朱亮祖后,带着朱亮祖从浦江疾驰60里杀到龙潭,将李伯升打败,并将敌军赶到20里以外,然后保住了诸全。
很多人认为,这一战应该是李文忠之功。实际上,李文忠只带了几个人,他从衢州奔到浦江,已经疲惫不堪。真正疾驰60里将李伯升20万大军杀退的将领,正是朱亮祖。
这场战争并未结束,此后,朱亮祖聚拢士卒,又对李伯升展开一次猛烈攻击,《明史》云:
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
朱亮祖乘胜追击,俘获敌将数百人,李伯升丢下20万大军,灰溜溜的遁逃。
所以,战后,“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朱元璋给朱亮祖很丰厚的赏赐,就是对朱亮祖此役的最大认同。
同年,朱元璋麾下的另一名大将胡深攻打福建的枭雄陈友定,朱元璋派朱亮祖从侧翼呼应胡深。结果,朱亮祖的表现太过惊艳,他“克崇安、建阳,功最多”,直接抢了胡深的风头。朱元璋大喜,晋升朱亮祖为浙江行省参政。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即将攻破苏州,张士诚危在旦夕,远在浙东的方国珍有唇亡齿寒之感,他派弟弟方国瑛带兵10万北上,朱亮祖在得到朱元璋的允许后,以迅雷之势攻打方国瑛,方国瑛被朱亮祖一顿狂揍,最终逃到海上才侥幸活命。此后,方国珍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招惹朱元璋。在平定张士诚之后,朱元璋派朱亮祖随汤和南下,方国珍投降。
总结下来,朱亮祖在鄱阳湖之战中攻打过陈友谅,在龙潭之战中击败过李伯升(张士诚麾下),在福建打败过陈友定,在浙东狂揍过方国瑛(方国珍之弟)。
攻则摧城拔寨,守则扎根一隅。作为朱元璋麾下的将领,朱亮祖几乎参与攻打过所有朱元璋的对手,并且鲜有败绩。这样的悍将,朱元璋怎能不爱?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是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朱亮祖和廖永忠、杨璟等人奉命平定广州和广西,大军如犁庭扫穴,所向披靡。待班师回朝,朱元璋命太子朱标亲自到龙湾迎接朱亮祖等人,给了朱亮祖足够的尊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6公28侯,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至此,朱亮祖辛苦半生,一朝成为朝廷勋贵。
身为勋贵的朱亮祖也没闲着,例如,洪武四年,汤和伐蜀(征讨明玉珍之子明升),朱亮祖为右副将。洪武八年,傅友德出征北伐,朱亮祖为副将。此外,朱亮祖还参与明朝初年的屯田,直到洪武十二年,朱亮祖被朱元璋派往南疆,镇守广东。
广东当时并不发达,不仅盗贼众多,还经常被倭寇袭扰。朱亮祖到达广东后,立即征发民夫修建广东北城,加强沿海防卫,等腾出手来,他又血洗了几座土匪山寨,手腕颇为强硬。当地的士绅恶霸见状,纷纷投奔到朱亮祖和他的长子麾下。
朱亮祖以悍将的身份镇守广东,本就有震慑作用。他手段强硬,朱元璋并不反对,然而,他却有居功自傲之嫌,经常干涉地方政务。《明史·朱亮祖传》记载: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
意思是说,朱亮祖打仗悍勇,徒有匹夫之勇,却不知学。
他在番禺(今广州)时,番禺的士绅勾结朱亮祖欺行霸市,强占民财,百姓稍有微词,他们就编造理由将对方下狱问罪。番禺的知县道同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派人将这些士绅抓获,朱亮祖便出面救人。
《明史·道同传》记载:
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
意思是,朱亮祖摆酒宴请道同吃饭,希望道同放过那些人。道同问朱亮祖:“你是朝廷勋贵重臣,怎能为那些卑鄙小人说话?”朱亮祖见道同不给面子,第二天,便派人砸开牢笼,放那些士绅出来,并且找借口当众鞭打道同。
后来,道同又抓获了倚势作恶的恶霸罗氏,但罗氏是朱亮祖爱妾的亲戚。为了讨小妾欢心,朱亮祖又派人将罗氏救走。道同忍无可忍,要写奏折弹劾朱亮祖。朱亮祖见势不好,恶人先告状,率先弹劾道同违法乱纪,干预军务。
朱元璋因信任朱亮祖,立即下旨赐死道同。过了几天,朱元璋才接到道同的奏折,这才明白误信朱亮祖的谗言,连忙派人去救道同,但朱亮祖下手太快,等使臣到达番禺时,道同已经被“奉旨”斩杀。
道同之死,导致广东民怨沸腾,朱元璋怒不可遏,召朱亮祖回南京。《明史》云:
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朱亮祖回京后,对自己的罪行不知悔改,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一同鞭打致死。
朱亮祖此前鞭打番禺知县,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死在鞭子上。从此,明朝这位战功赫赫的永嘉侯、这位欺压百姓的永嘉侯从大明朝消失了。
朱亮祖死后,朱元璋仍有恻隐之心,他念及朱亮祖之功,命礼部以侯爵之礼安葬朱亮祖,并且让朱亮祖的小儿子朱昱继承永嘉侯的爵位。
朱亮祖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朱亮祖被鞭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三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前夕。朱亮祖死后,他的次子朱昱已经成年,。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洗心革面,发扬父亲的悍勇,重整家风。要么怀恨在心,寻机会为父亲报仇。
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朱昱选择了后者。他很快被胡惟庸利用,踏上了谋反的“列车”。不过,胡惟庸的运气不好,他的党羽涂节因犯事被抓,涂节提前供出了胡惟庸的预谋,朱元璋大惊,果断杀掉了胡惟庸。
“胡惟庸案”是洪武四大案之首,因此案被杀的人多达3万多,但它最初爆发的时候,朱元璋也仅仅诛杀了胡惟庸、涂节等数十名核心成员极其家眷。
胡惟庸被杀,他的罪行没有完全被完全曝光,此后几年,朱元璋发现当年参与胡惟庸谋逆案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都是漏网之鱼,于是开始逐一清理。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查出来包括李善长在内的许多勋贵都曾和胡惟庸案有牵连,其中就包括朱亮祖的次子朱昱,朱元璋一怒之下诛杀朱昱,并且灭了朱亮祖一门。
从义军骁将,到大明勋贵,朱亮祖用了13年;从大明勋贵到被鞭杀而死,朱亮祖也用了13年。从父兄被杀,到家族灭门,朱昱用了10年。短短36年间,是一个名将和一个家族的兴衰。
洪武年间,朱元璋诛杀功臣无数,很多功臣之死,让后世扼腕叹息。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为朱亮祖叫屈。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朱元璋后期不杀功臣,即使胡惟庸案没有爆发,朱亮祖也会是一样的结局。
《道德经》有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一切都有因果,善有善终,恶有恶报,朱亮祖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他的结局值得后人思之,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