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日本占领了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同时对上海进行了侵略。日本对华侵略不断进行, 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中国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了全面抗日。

一、卢沟桥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畔进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现芦沟桥镇)搜索,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拒绝。日本以此为借口,突然向宛平县城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第二天上午,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京市长秦德纯(签署秦土协定的那位)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协商后,双方派员前往调查。

但日军趁交涉之际部署军队,于8日4点50分,向宛平城猛烈攻击,并抢占宛平东北沙岗,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

7月8日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坚决抵抗日寇的侵略。

当时驻北京第二十九军司令宋哲元(冯玉祥系)请示南京的蒋介石,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军队抵抗,一方面又允许地方当局与日方谈判。日方一方面与中方会谈,一方面向北京和天津增兵。7月11日,日军开始再次进攻宛平城,造成城内居民伤亡。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全民守土抗战。

7月下旬日军向平津大举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英勇抵抗,战斗惨烈。由于敌强我弱,第二十九军作战失利,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北京、天津相继失守。

二、上海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9日上海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与藏驾驶汽车闯进虹桥机场的警戒线内,被中国保安队击毙的事件,日本以此为借口准备进攻上海。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北站和北四川路之间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少将下令向中国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中国守军予以猛烈还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下达全国总动员令,陆续调集70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冯玉祥任总司令(后期为蒋介石)、顾祝同任副司令、陈诚为总指挥。

从8月10日开始日本先后向上海派遣20多万兵力,由松井石根担任总司令不断扩大战争规模。

战争开始在宝山、罗店、浏河一带展开,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1月,因日军在杭州湾偷袭登陆不断派兵增援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为了保存实力、以利再战被迫撤退。在这次战争中,先后涌现出了坚守宝山壮烈牺牲的营长姚子青、血战罗店为国捐躯的旅长蔡炳炎、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团副谢晋元。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掉日机40多架次。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卢沟桥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多次派周恩来等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抗日问题,但是蒋介石表面上同意合作,实际上想控制红军和陕甘宁边区,所以一直没有达成协议。直到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前线形势日趋紧张,蒋介石受到日本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急需得到红军在军事上的支援,同意了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条件。

9月下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作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零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全军编制共4.5万人。

南方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下辖四个支队,支队司令分别为: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

四、结语

在日本的侵略之下,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国民党开始抗日。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日。

举报/反馈

重拾史事

4549获赞 3654粉丝
历史那么久,可以再看看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