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女将军,更是得到周总理承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无私的共产主义战士,她的一生十分跌宕起伏,从一个事事不由己的小童养媳变成一个坚毅的共产主义战士。李贞同志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也可以成为巾帼英雄。
李贞的婚姻不顺,直到遇到第三任丈夫,她才算是找到了灵魂伴侣。但是她和第三任丈夫的婚姻也并非一帆风顺。建国之后,她一度想和丈夫离婚,不过丈夫没有答应,而是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她泪流满面。
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浏阳,家中世代务农,代代贫困,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李贞的父母一共育有6个孩子,都是女孩。雪上加霜的是,她的父亲早早就离开了人世,养家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她妈妈身上。
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李贞在只有6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一户姓古的人家去做童养媳。作为童养媳,李贞寄人篱下,承担了沉重的劳动,还遭受着婆婆的冷眼,这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未免太过残酷。
16岁时,李贞和丈夫完婚。丈夫古天顺是一个耿直的青年,但是脾气暴躁,两人经常生气。李贞对婚姻生活很失望,一直期待一个转机,改变自己的生活,到21岁时,她毅然脱离了夫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加入了游击队。她的婆家担心因为这事受到追究,就把李贞休了。
1932年,李贞在得到组织批准之后,结了第二次婚。这次她的结婚对象是中央浏阳区委书记张启龙,这段婚姻也不顺利。结婚后不久,张启龙被错误地判定为“改组派”,为了避免拖累妻子,他主动在离婚申请书上签了字。
李贞的第三任丈夫是甘泗淇,他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经担任红十八师的政委。他俩还是贺龙撮合到一起的,那时是长征前夕,贺龙把李贞叫来,说要给她介绍个伴:“他叫甘泗淇,是个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高材生,现在担任红十八师的政委,很正直的一个小伙子。”
李贞那时经历了两段不成功的婚姻,对婚姻之事已经不大感兴趣了。她对贺龙说:“长征路上都是同志,不都是伴儿吗。我们俩文化水平也不匹配,又正是革命艰难的时候,有个万一,心里也不好受。”
贺龙倒是没有因此灰心,他转而找到甘泗淇,向他介绍李贞。甘泗淇通过介绍,和后期的了解,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坚强的革命女斗士。李贞的态度也被他软化了,后来,两个人赶在长征开始前结为夫妻,还是贺龙这个媒人给他们主的婚。
在第三段婚姻里,李贞先后两次怀上和丈夫的爱情结晶,但是因为当时条件的恶劣,都不幸流产了。第一次怀孕期间,李贞还在长征途中。那时,她和同志们跋涉雪山草地,缺衣少粮,本来就是很严峻的条件,对一个孕妇来说就更为艰难。
李贞在长征中担任红六军团的组织部长,她每天除了辛苦跋涉,还要参加组织工作,管理队伍,照顾病号,一刻也不得闲。骡马数量有限,谁也不好意思浪费资源,都把骡马让给了不便行走的伤员。尽管自己怀孕后步履艰难,李贞还是没有选择乘骡马,坚持自己走。
过雪山时,廖汉生为了照顾李贞,送给她一个皮筒子,让她用来御寒。李贞转头就把它改成了两件,自己一件,另一件给了一个身体同样不好的同志。孕期虚弱,又过度劳累,李贞后来病倒了,在红军过草地时,失去了孩子。得知自己的孩子夭折之后,李贞伤心之下,病情更加重了,发起了高烧。
妻子状态不好,甘泗淇就经常过来扶着她走,或者背着她。战友们为了他们的身体着想,提出用担架抬着李贞。李贞十分要强,在清醒的时候很抗拒坐担架。贺龙来劝,她这才松口。
第二个孩子是在十八折战斗中失去的,那时李贞和游击队员被敌人包围,身后就是悬崖,除此之外,无路可去。敌人叫嚷着要抓活的,李贞鼓励战友一起从悬崖跳下去,搏一搏,总之不能被活捉。
队友还有些犹豫,李贞已经坚定地跳下去了,她可还怀着身孕呢。李贞落地后昏迷了一会,等醒来之后,她就感觉孩子保不住了。因为月份太小,孩子生下了就没能活下去,是个已经成型的男孩。任务需要,李贞流产后没有恢复期,急匆匆地就又开始赶路了。
李贞和丈夫一起为革命奔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那两次流产之后,也一直没有考虑过生育。后来,抗美援朝之后,甘泗淇成为了总政治部副主任,夫妻俩可算安定下来了,但也不知道是年岁渐长还是早年的流产损伤了身体,李贞再也没有怀孕。
抗美援朝后,甘泗淇回国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那时,不少老战友见了他常常跟他开玩笑说:“老甘啊,太遗憾了,你没个孩子!”
没有孩子这件事一直都是李贞的心病,甘泗淇的很多老战友也为他惋惜。李贞始终觉得自己对不起丈夫,最后下定决心向丈夫提出离婚:“老甘,我们离婚吧,现在也不算太晚,你还来得及再找个妻子,生个孩子。”
甘泗淇难得地生起了气,他对妻子说了一句话:“我想要的是一个爱人,不是一个孩子。”听了丈夫的这句话,李贞泪流满面,自此安了心,和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李贞和丈夫就抚养亲友和烈士的遗孤,总共有20多个孩子。有时候人来齐了,吃饭的时候能坐满两三桌,家里其乐融融的。李贞和丈夫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情愿为孩子付出,全权包办了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就算家里经济为此而紧张,他们也毫无怨言。
李贞对这20多个孩子视如己出,都是一样的关爱,但是她也很有分寸,知道爱孩子归爱,原则也是不能丢的。她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让他们自食其力,在生活工作方面都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寄希望从李贞这里获得特殊照顾,真正做到了公私分明,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了正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没能有机会养育自己的亲生孩子,李贞和丈夫就把自己的一腔慈爱都给了其他孩子。他们先后抚养了2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二人亲友的,有的是烈士子女,但无论身份如何,孩子们都在他们这里获得了关爱和照顾,茁壮快乐地长大了。没有自己的孩子,就关爱其他的孩子,这种无私的大爱也只能是出自共产主义战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