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如明太祖、刘邦等一众开国帝王,也有类似于隋炀帝这类的亡国之君,同时还有许多像汉武帝、周昭王这类的中兴之主。
从历史的纬度来看,汉武帝和周昭王继承王朝之时面临的情况十分的相似,盛世继承者,内忧外患交织。
同时经过他们的一番治理,国家的实力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但结局确实截然不同。
周昭王之后,周王朝走向衰弱式微,而汉朝则如日中天,威服天下,而周昭王和汉武帝继承了相同的王朝,却为何走向了不同的拐点?
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周昭王,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相同点,都是盛世之后的第一位继承者。
先来说周昭王,周昭王继承的是"成康盛世",周王朝从一个西垂小邦,到建立西周政权,再经过成康两位君王的治理,发展到周昭王继位之初,已经出现了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
据《古本竹纪年》当中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此外,在各类古籍上也多有记载成康之时的繁荣景象。
同样的,汉武帝所继承的"文景之治"下的汉王朝,比起成康之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曾经评价文景之治到:"周云成康,汉云文景,美矣。"将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周朝的成康之治相提并论,也佐证汉武帝和周昭王所继承的王朝从本质上都是底蕴深厚的。
周昭王和汉武帝在继承盛世的同时,还面临着共同的困境。首先是周昭王时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
在史记当中,对周昭王记载最多的便是他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事迹,而其中也以东夷和南蛮为主要的征讨对象。
凭借着成康之治的丰厚底蕴,周昭王取得了对会和虎两个部族的胜利。
周昭王并不是好大喜功的君王,他之所以频繁地对外用兵,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东夷和南蛮等外族屡屡入侵,暴虐西周子民。
而汉武帝时代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且不提南越国等南方部落对汉朝的威胁,汉武帝继位之初,匈奴实力巨大,且屡屡入侵掠夺汉朝百姓,甚至还一度威胁到长安。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匈奴入侵汉朝的次数高达16次之多,几乎每两三年都会入侵一次 汉朝不堪其扰。
此外,周昭王和汉武帝还面临着严重的"内患"。
众所周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将天下的土地和百姓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地拥有极大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血缘关系为主要枢纽的分封制弊端开始显露,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到了周昭王这一代甚至直接威胁到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一些诸侯甚至公然无事周王命令。
西汉刘邦开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等发展到汉景帝汉武帝时期,地方诸侯实力壮大,甚至还发起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当时的吴军兵力甚至达到了二十万之巨。
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下去,但到了汉武帝之时地方势力依旧最大,诸侯造反的事例也不少见。
两位君王拥有相似的起点,同时周昭王和汉武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君王,但这二人却带领各自的王朝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周昭王虽然四处征伐不臣,提高了周王室的权威,巩固了周王的统治,但却留下来巨大的隐患。
其中之一就是地方势力的进一步壮大,特别是昭王南征不反,六师尽丧,给周王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周昭王之前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大部分都便宜了地方诸侯势力。
而汉武帝则不一样,汉武帝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在地方诸侯国当中大力推行推恩令政策,在无形当中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同时举全国之力与心腹大患匈奴作战,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迫使匈奴远遁漠北。
在汉武帝的手中,基本上解决了汉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此外,周昭王之后,周朝不仅仅没有强大,反而加快地衰弱。周昭王执政末期,国内社会矛盾突出。
当时的"国人"对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感到十分的不满,而周昭王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没有去解决,而是听之任之,以至于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更加激发了国人心中的不满。
"时王之为患,其为国人"说的就是这一个现象,以至于后期发生国人暴动,周王室一片混乱,不得已之下实现"共和",也从侧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
汉武帝之后的汉朝则截然相反,虽然经过连年的征战,国人苦不堪言,但为后世之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推行察举制一定程度上促进阶层流动、打击豪强势力等等,以至于在汉武帝之后又出现了著名的"昭宣中兴"。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代,这和汉武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周昭王和汉武帝之后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
首先就是在政治制度上的根本差异,西周实行的是奴隶分封制度,大封天下,地方诸侯国几乎就是国中之国,而周王室对于各地方诸侯而言更多的像是宗主。
虽然时间的不断推移,在分封制度的背景之下,地方势力做大是必然的事情,不是周昭王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此消彼长之下,周王室自然而然的也会走向衰弱。
反观汉武帝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封建社会的主格调,虽然刘邦开国之初实行了分封制度,但在后代君王的努力之下,尚且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中央政府的实力远超于地方诸侯。
其次,就是周昭王和汉武帝对根本问题上的差异。
周王朝维护巩固统治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
到了周昭王时代周王室本来就有衰弱的苗头,此时在鲁国公然发生了兄弟砌墙的事件,周昭王居然听之任之,这无疑是对维系周王室统治秩序的一种公然破坏。
汉武帝则对加权中央集权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从北击匈奴到南平百越,再到平定各诸侯国的叛乱,强力推行推恩令等等,都可以看出汉武帝对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决心。
无论是谁敢破坏这个秩序,汉武帝都给予其最沉重的打击。
最后就是两位君王在军事领域的差异性结果使然。
周昭王执政时期虽然对外战争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打出了周王室的威风,但周昭王在最后一战,征伐荆楚之时,全军覆没,周王本人也一去不返,不知所踪。
这对于周王室来说是一场无比巨大的损失,精锐部队六师尽丧,周王室对地方诸侯的威慑力大大下降。
反观汉武帝,在关乎国运的战争当中无一例外地都取得了胜利,任用良将,开疆拓土,尽管战争不断给百姓造成巨大的困苦,但总体上还保持在一个安稳的状态,更没有出现君王战死的状况。
总而言之,周昭王和汉武帝带领各自的王朝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既有偶然也有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