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全国设有8个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他们都属于封疆大吏,即“疆臣”;而直隶总督号称“疆臣之首”,地位相当尊贵。
直隶总督为什么被称为“疆臣之首”呢?这与他管辖的区域有关。
根据相关记载,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这就是说,直隶总督管辖的区域是直隶省。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辖区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以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
走进位于保定市的直隶总督署,在大门两侧有一副黑底金字、气魄阔大的对联。上联写着:“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写着:“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上联写的是,直隶省管辖区域广阔,不但是贯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地,还是京师的屏障之地,起着拱卫京师的重要作用。下联写的是,各位直隶总督负责军政要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国藩、李鸿章两位师生一前一后担任直隶总督,更是成为一代佳话。
难怪直隶总督被誉为“疆臣之首”。
直隶总督的设立,要追溯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10月。当时,顺治皇帝命令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苗澄为直隶总督。这是第一任直隶总督。虽然苗澄是清朝初期的朝廷重臣,但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清史稿》也没有给他作传。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张镇芳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的继子叫张伯驹,是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被启功誉为“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在设立之初,直隶总督的品级为正二品。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总督正式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品级从正二品升为从一品。
不过,直隶总督虽然有“疆臣之首”的美称,这个职位却不好当。从1661年到1912年,251年间走马灯一样走过了近100任直隶总督,平均每任直隶总督的任期不超过3年。如果从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设立直隶总督算起,那么每任直隶总督的任期不超过2年。
事实上,只当了一年多甚至几个月的直隶总督比比皆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大臣李卫,曾经三次出任直隶总督,第一次任期只有6个月,第二次任期只有3个月,倒是第三次任期长一些,有5年2个月,平均算一次任期只有约2年。
前面提到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居功至伟,堪称清朝的中流砥柱。他由两江总督转任直隶总督,也只任职2年2个月,就受“天津教案”的影响,灰溜溜地回任两江总督了。
只有李鸿章是例外。,从47岁第一次担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任职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在李鸿章之外,任期超过3年的屈指可数,只有李卫、那苏图、陈大受、方观承、杨廷璋、周元理、刘峨、梁肯堂、颜检、温成惠、方受畴、琦善、讷尔经额、桂良、刘长佑、王文韶十余人。
为什么大多数直隶总督的任期都这么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呢?
这是因为,直隶总督的位置太重要,地位太特殊。众所周知,皇帝一定要安排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出任直隶总督。可是,哪怕自己最信任的大臣,也不能将他长时间摆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否则的话,皇帝一定会担心他在当地拉帮结派,培植势力。
别的地方,离京城较远,总督们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起来什么浪。直隶总督离京城太近,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让京城地动山摇。
因此,为了政局的稳定,以及京师的安全,皇帝不会让一位直隶总督任职太久,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他调走,免得养虎成患,形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