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编者按
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14年后,奥运火炬再次在北京点燃,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从夏奥到冬奥,从筹办到举办,这背后浓缩了不少“双奥人物”浓墨重彩的光辉岁月。《法治日报》推出三位来自法律领域的“双奥人物”,详述他们的法治情怀与奥运情缘——
不谈故事,只谈思考。
和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锋最初的交流便是如此。陈锋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品牌保护团队负责人,全程参与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的市场开发工作,代表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作市场开发陈述,这样的经历本有很多奇闻轶事可说,但他的关注点更多地在于有关体育法治的思考上。
从互联网上能获取到的与陈锋有关的信息,几乎都是这方面的内容。他善于也勤于研究,有关体育赛事赞助、体育商品特许经营权利许可、体育赛事品牌保护相关法律问题、运动员形象权使用等,都以一篇篇理论文章的形式体现出他对体育法治浓厚的研究兴趣与出色的研究成果。
与体育法治结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他的机会。此后,他一路成长为体育法治专家。
一路走来,陈锋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体育与法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曾经边缘化的体育法治如今也站在聚光灯之下,是我国体育事业和法治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的见证。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捷足先登 填补空白
坐姿端正,腰板挺直,陈锋身上依然留着军人的烙印。
他曾经在部队服役很多年,转业后到国企工作。“我的专业本来是英语,后来觉得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还要再掌握一门专业,便读了法律硕士研究生,通过司法考试,后来又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陈锋说。这样的知识储备为他后来接触奥运打下基础。
原本在国企“岁月静好”的他,被一则招聘信息改变了命运。陈锋依稀记得,2001年11月北京奥组委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其中一个岗位是合同管理和品牌保护处处长,陈锋当即参加了应聘,经过严格考核和激烈竞争,如愿被录用。“奥运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都是当时尚无人研究的新领域,如果我能捷足先登,率先进入这个领域,就会抢占先机。”陈锋为此辞去国企工作。
新岗位让他感到既新鲜有趣又有挑战性。据他介绍,“当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够健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不强,对于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不用白不用的思想还较多存在,所以,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有一种责任大如天的感觉。”
在陈锋看来,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进行依法保护非常重要。“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比如,哪些赛事标志应该归哪些法律保护更有利、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在保护赛事资产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补齐?”陈锋说。
在陈锋看来,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非常重要。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向政府请求帮助,政府都积极予以协助解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终北京奥运会的品牌保护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肯定。
再度相遇 胸有成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时,当时北京奥组委一定级别的工作人员去向都有专门安排,但本可以到一个体制内的岗位上稳稳当当过日子的陈锋,却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我还是想继续从事体育赛事法律管理工作。”陈锋觉得去律所工作对他更合适。
不过,命运似乎注定他就应该干这一行,就在他犹豫是否要转换领域的时候,新的机会来了。2010年2月,南京成为2014年第2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城市。随后,青奥组委会选中陈锋来做奥运会品牌保护和市场开发工作。
南京青奥会的品牌保护工作对陈锋来说已是轻车熟路,陈锋做得轻松愉快。很快,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开始了,其间已经历过多场重大赛事工作的陈锋,再次进入官方视野,被选定代表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作市场开发陈述。
这一次,陈锋很有底气:“我不会被问住的!”在他看来,这都是国际奥委会的赛事,规则要求也基本都一样,为此,他在作陈述前就已胸有成竹,“能不能给我们举办权不知道,但我们这些人都是懂奥运规则的,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在这方面绝对是可以得高分的。基本上,问我什么问题,他话没说完,我的答案就已经准备好了。”
发挥优势 破解难题
这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初期时已经有很大差别。“当时,我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怎么办。”陈锋比较两次申办时的不同状态,欣慰于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带给自己的成长。
“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单纯有法律背景,不懂得大型赛事的操作,实际上在具体工作中是很难使上劲的。”陈锋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难题,比如要维护赞助商排他性供货权好像是违反政府采购法,这让许多组委会犯难,但实际上如果对赛事的市场开发操作模式理解得够深,从法律角度是能够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陈锋觉得,自己如今发挥专业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大。虽然相关案例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但是社会对体育法治的关注度大大增加了,这从各法律机构组织的冬奥法治研讨活动及媒体大量报道就可以看出。
他本人所接受的咨询量也在增加。“各个赛事活动的组委会对法律管理非常重视,最少一半以上的咨询都是有关法律的。过去大家都凭着政府部门工作经验做事,现在明显觉得政府经验不够用,对‘合不合法’‘能不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好的趋势。”
对于未来中国体育法治的进一步完善,陈锋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快体育体制改革的步伐,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社会化、法治化,只有这样,法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体育法治建设才能加强。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渠洋 朱婵婵 岳铼
有你的“点赞”“在看”
法报君会更努力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75.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