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考古界,兵马俑的发现,那就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放眼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出土文物能够与兵马俑媲美的,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974年陕西农民挖井的时候,发现了兵马俑。

但其实,骊山脚下的百姓们,早就知道地下有陶俑,他们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经常从地下挖出这种东西,但是谁也没把它们当回事,都把这种东西叫“瓦爷”。只是他们不知道,地下的“瓦爷”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改变这些“瓦爷”命运的,是一个叫杨高健的18岁小伙儿。

1974年春天,陕西大旱,眼看着地里的庄稼就要旱死,骊山脚下西杨春的百姓们决定挖井引水。那个年代没有打井机器,全靠人工来挖。

3月29日,杨高健和杨志发、杨彦信、杨宜洲等几个人一起挥汗如雨地干着活,突然,杨高健的锄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杨高健嘴里还嘟囔着:“不会让我挖到瓦爷了吧”。

随着继续深入的挖,他们不但挖出了一些陶俑片,居然还有青铜制作的“弩”,还有成捆的青铜箭头。

杨高健和其他村民不一样,上过学,初中毕业,他知道这些东西不简单,于是,他赶紧报告给了村里的支书杨建成

杨建成不愧是支书,觉悟就是高,立马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公社水利干事房树民,赶巧了,这个房树民略懂考古,他看了看挖出来的东西,赶紧上报给了临潼文化馆。

临潼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让人把东西送到县里,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文物界的宝贝,但是,当时的环境特殊,赵康民也不敢声张,自己偷偷的在文化馆里修补这些文物。

赵康民有个亲戚叫蔺安稳,当时在新华社当记者,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内参,名字叫《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成功的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注意,国家文物局迅速派人到陕西。

于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徐徐在世人面前展开。

截至目前为止,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来了8000多个兵马俑,这些兵俑与真人大小一模一样,有将军俑,跪射俑,站射俑,还有古代战车遗迹,完全还原了古代战场的情景。

更妙的是,这些陶俑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完全不是批量复制出来的,就像真人一样,难以理解的是,这些陶俑手中拿的兵器,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真兵器,并不是假的陶制品。

因为兵马俑在秦始皇陵附近,因此,长期以来,专家们都认为这个规模庞大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也只有秦始皇,能摆下这么大的谱。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人能解释,这么大规模的一个陪葬品,史书中为什么没有任何的记载,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详细的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但是对于兵马俑,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不仅仅是《史记》没有记载,在中国2000多年来的任何史书上,都没有发现有对兵马俑的记载,这到底是为什么?

兵马俑是秦国的“军事机密”

兵马俑,在当时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目前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长期关注、研究兵马俑的建筑学家陈景元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而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秦宣太后的陪葬品,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芈月”。

这个芈月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的儿媳妇,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秦昭襄王的老妈,也是中国第一个称“太后”的人,更是第一个以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长达41年的人。

她是绝对有资格,拥有这么大规模陪葬品的。

陈景元先生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是他对于兵马俑,却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兵马俑内部的古建筑,也是他研究的范围。

1957年,陈先生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了研究好建筑,他涉猎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史和建筑史。

1961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开始对临潼县进行城市规划,因为当时秦始皇陵墓已经被列入保护对象,所以,他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好好考虑如何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保护,而陈景元正是当初的设计团队成员之一。

当时并不知道秦始皇陵的准确位置,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划定了一个30-40平方公里的保护圈,这个圈已经足够大了,远远大于秦始皇陵的范围。

1974年,兵马俑在临潼被发现,发现不久,就被判定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这引起了陈景元的怀疑,随着他不断的对兵马俑进行研究,发现了更多的可疑之处。

疑点一:距离和位置

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墓东侧1.5公里的地方,这还仅仅是直线距离,地缘距离有2公里远,这个位置,已经远远超出当初他们划定的“保护范围”。

要知道,当时,他们划定的这个保护范围,已经是留下了充足的余地了,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不可能离他的陵墓有这么远。

其次,秦始皇陵位于骊山之北,面朝大河,是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秦国历代那么多王,这种风水宝地,难道之前的“王”们都没有看中吗?难道秦始皇的祖先们,会知道他们的后代会出一个一统天下的人物,主动把这块地方给他留下吗?

再次,古代帝王陵墓,一般都是南北走向,而兵马俑是在秦始皇陵墓的东1.5公里处,如果要按照个规格算南北的话,那秦始皇陵把整个骊山南北都囊括了,基本是不可能的。

疑点二:陶俑的头饰、衣服的颜色和铭文

在出土的陶俑中,陈景元发现了很多楚国风格的头饰,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根本不能接受的。

楚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楚之间是最大的仇人,秦始皇的陪葬品,怎么可能用楚国风格。

但是,秦宣太后芈月,却是地地道道的楚国人,为了给她一个娘家的感觉,用楚国的头饰,是非常有可能的。

还有陶俑的衣服颜色。

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都是灰头灰脸,很多人会以为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其实并不是。

兵马俑刚被挖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五颜六色的,色彩非常鲜亮,只是出土以后颜色迅速的消退了,就变成现在的“土”颜色了。

这一点,与秦始皇的风格也是不一致的,《史记》记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秦始皇时代,士兵的衣服、旗帜全部都是黑色的,而这些陶俑却是彩色的,很是符合女人的审美。

另外,在兵马俑中,发现了一个字“芈”,似乎也佐证了,这个兵马俑是属于秦宣太后芈月的。

疑点三:战车

战车这个东西,流行于春秋时代,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更加强悍的骑兵,就已经取代了战车,到秦始皇时代,主流的作战方式已经演变成骑兵加步兵。

但是,在兵马俑中,却有大量的战车存在,蹊跷的是,这些战车不是陶制品,而是木制品,也就是说,它是真实的战车。

另外,这些战车的“轴距”也是有差异的,宽窄不一。

我们知道,秦始皇时代,就已经开始“车同轨”了,这是强制标准,“3C认证”,没有人敢违反的。

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兵马俑应该是秦始皇之前的产物。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定,兵马俑就是秦宣太后的陪葬品呢?也未必。

有“中国兵马俑之父”之称的,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在兵马俑内发现了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吕不韦生活在秦宣太后100年后,不可能是秦宣太后的陪葬品”。

在秦始皇刚刚亲政不久,吕不韦就被他给赐死了,秦始皇恨透了吕不韦,绝对不会允许他的名字出现在自己的陪葬品之内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大胆推测,兵马俑其实是秦国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而且是从秦惠文王时代,就世代流传了下来。

首先,陶俑做的非常逼真,身高1.8米,和真人大小,形态,动作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有很多楚人的头饰,很有可能,秦人就是以楚国为假想敌,进行军事训练。

其次,兵马俑内,一号坑为步兵,二号坑为骑兵,战车,步兵多兵种配合,与真实的战场是一模一样的。

再次,陶俑所持的兵器,居然是真的刀剑,而不是陶制品,是不是以备战争需要?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大部分陶俑所持的兵器都没有了,它们去哪里了呢?

通过《史记》我们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章邯被秦二世派出去打仗,他所带领的军队,就是由骊山上的囚徒所组成,而它们的兵器,也是从骊山所取,这些兵器,很有可能就是兵马俑中的兵器。

另外,当时一些人物的言论,似乎也佐证了,秦国有这样一个“秘密军事基地”的所在。

尉缭在任秦国国尉时,曾提出“治兵者,若祕于地”,李斯在获罪为自己开脱时,也曾向秦二世提起自己的功绩“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阴修甲兵”。

韩非子在出使过秦国后,也曾向韩王提到:秦国在修象兵“与象人同事也,夫知祸磐石象人”。这个“象兵”应该说的就是兵马俑。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兵马俑并不是完全沉没在地下,而是半下沉式的,它的顶部还有棚,里面甬道交错,可以轻松的供人通过,完全不像是陪葬的风格。

如果说,兵马俑是秦国的“秘密军事基地”,那么,在秦国的严苛法律之下,有谁敢提,有谁敢写,又有谁敢记录下来。

文字记载毁于战火

如果,兵马俑在当时不是什么秘密,那么,如此浩大的工程,必定会留下一些文字资料,哪怕是参参一笔,史官也会记录一下。

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找到任何记载,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文字记载毁于战火之中了。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搞了一个“焚书坑儒”,把六国的史书全部都烧了,而且,也不允许民间藏的有相关的史书,所有的史书,都在秦国的“官方图书馆”里保存。

但是,项羽进入咸阳以后,放了一把大火,烧了3个多月,把整个秦始皇的皇宫,烧的毛都不剩了,关于兵马俑的相关记载,恐怕也毁于这场大火了。

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其实他的参考资料并不多,《左传》和《战国策》这两本书,是他的重要参考资料,剩余部分,都是司马迁走访各地,与一些老人交流,搜罗过来的,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历史故事。

关于秦始皇的陵墓,《史记》中看似描写很详细,其实更像是一个人的口头叙述,很有可能是当年参与修陵墓的人,侥幸逃了回去,向别人转诉的,后来被司马迁听取了。

另外,在《史记》中有大段的内容,都是摘抄《左传》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比对一下,注意,要看原版的《左传》和《史记》,而不是其他改编版的。

如果,秦国没有经历项羽的大火,那么,关于秦始皇陵墓的描写,会有更加详细的资料,兵马俑到底是什么用途,也会有更加清晰地介绍。

但是,无论如何,兵马俑都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

举报/反馈

历史百小生

62.2万获赞 19.2万粉丝
讲一段段你能听的懂的历史故事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