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北宋书法家、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既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杼。
而如此妙境,则在米芾手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米芾 《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写来十分随意,但扎实的功力使这件小札也体现了用笔迅疾、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尖,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
[释文]
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
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
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
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
伯充台坐。
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纵28.3厘米 横3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释文:
芾启。久违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趋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爱。米一斛,将微
意,轻鲜悚仄。馀惟
加爱、加爱。芾顿首。
窦先生侍右。
米芾《论书帖》
米芾的这票篇《论书帖》属于随笔而写的手札,帖中内容讲了米芾本人对于草书学习的看法,还有米芾对几个以写草书为主的名家的评论。
米芾学习书法,最崇尚的当属魏晋书法,比如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这个观念在《论书帖》中也有体现,米芾始终认为,学习书法当根植传统,追求魏晋风流,否则书法便容易成为俗品。
米芾最早的时候,学习书法是以唐代书法为主,比如颜真卿、欧阳询等人的字,之后才上溯魏晋,得“二王”之精妙,融合诸家优点,最后“八面出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释文: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
张颠僧草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biàn)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盛制帖》
米芾《紫金研帖》
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珊瑚帖》
米芾《乡石帖》
米芾《彦和帖》
米芾《晋纸帖》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