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个是包办婚姻妻子彭德华,一个是深爱的德国美女伊姆加德,季羡林忍痛选择了前者,谁知后者竟痴等了他60年。

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早年留学德国,精通德文、梵文等7种语言,尤其对吐火罗文的研究取得瞩目成绩,可以说是世界仅有几个的专家之一。

1935年,季羡林辞别父母和结发妻子彭德华,还有一对年幼的儿女远赴德国留学。对于彭德华,季羡林只是遵从父母的安排,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彭德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对文学文字也不感兴趣,所以两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就连季羡林留学和回国分居两地的时候,她也没给丈夫写过一封信,因为根本提不起笔。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心抚养孩子、孝敬老人,默默支撑起一个家,让季羡林没有后顾之忧。

风华正茂的季羡林对知识充满着热切的渴望,他住在校友田德望房东迈耶家的隔壁,靠着一个月120马克的补贴过着清贫的留学生生活。他极为俭朴,又极为刻苦,年轻英俊,待人有礼,深得邻居的好感。

迈耶夫妇有一个女儿叫伊姆加德,年龄比季羡林小一点,长得娇媚可爱,金发碧眼,皮肤白皙。她是一个热情而活泼的女孩,与季羡林偶有交流也落落大方。

当时,季羡林要写博士论文,需要打印出来提交给导师,但是季羡林却犯了难,因为他既买不起打印机,也根本不会使用。幸好伊姆加德主动提出帮忙,用一台淘汰下来的老式打印机帮他打字。季羡林非常高兴,但是又担心付不起报酬。“我要的报酬就是——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这不算高吧?”伊姆加德闪烁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说出这一句。一瞬间,竟令季羡林心神荡漾。

由于季羡林的论文文字看起来稀奇古怪,又因为修改,一个叠一个,一团乱麻,伊姆加德小姐根本看不懂。因此,当她打字时,季羡林必须坐在旁边,一一对照就这么朝夕相处,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每当伊姆加德完成一篇论文的打字,季羡林就会遵守约定,带着她去逛哥廷根的一处名胜。4年时光里,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季羡林完成了博士在读和毕业期间所有的论文,哥廷根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纯洁美好的爱情面前,季羡林时常充满着矛盾和痛苦。因为,尽管他爱伊姆加德,伊姆加德也爱他,但奈何他已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家中的妻子虽不是自己所选所爱,但是这么多年为家庭默默付出,并没有任何过错,自己怎能背叛她、背叛孩子呢?为此,他决定斩断情根,也尽量不要伤害到伊姆加德。

等到归国的日期定下,也就是离别的时刻到了。那个晚上,当论文打印完毕,季羡林望着美丽的伊姆加德,万分不舍。他艰难地说出一句:“对不起,我要离开了,我的国家需要我……”伊姆加德已经忍不住噙着泪花,恳求他:“羡林˙季,你留下来好吗?我也需要你。”

季羡林心如刀割,但他还是摇摇头说:“对不起,我得回到我的祖国去,伊姆加德小姐,请忘了我吧,以后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比我更好更爱你的男子的,他……会代替我呵护你一辈子。”伊姆加德知道季羡林不会留下了,只能擦了擦眼泪,在文稿的最后一行,打上一句深情的祝福。

就这样,季羡林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开启了他的研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把对伊姆加德的爱藏在在心里,狠心不再联系。对于妻子彭德华,他是极为敬重的,在那个很多学者打着婚姻解放的旗号与包办婚姻一刀两断的时代,他却始终敬畏婚姻,与妻子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直至1994年妻子离世。

对于伊姆加德,季羡林心存愧疚,也有一份隐隐的挂念,不知道对方是否已经觅得良人。1980年,季羡林率领学术代表团赴德访问,最后一站是哥廷根。他站在伊姆加德的家门口,渴望再见一面。但是开门的却不是她,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女人,他只能带着遗憾回国。到底她是已经去世,还是搬家了?

后来他在《留德十年》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伊姆加德,也让世人了解大师曾有过的一段爱而不得的感情。2000年,有一个电视台在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时,专门派人前往哥廷根打听这个伊姆加德的消息,得到她的住址。

她居然一直住在季羡林重访的那栋房子的二楼,满头银发,穿着玫瑰红长裙,气质动人。她对来访的人诉说她的经历。原来,自从季羡林回国,短暂的几次通信后,再也没有爱人的消息,但是,痴情的她却选择等候,孤独而坚贞,伴着一台老式打印机,任时光流逝60年。

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与季羡林忍痛分别,多年后,又一次阴差阳错擦肩而过。只有在季羡林90岁的生日那天,她寄给他的一张照片才到了他的手中。这段异国情缘,终究成为一段唯美而伤感的记忆,伴随季羡林一生的时光。

这让我们看到,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爱是忍让,爱更是一份遥遥的祝福。

举报/反馈

三人SHU屋

69.6万获赞 2万粉丝
以史为鉴,以文会友。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