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湘西赶尸”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已经不再陌生,而且时常是在惊悚和瑟瑟发抖的状态去了解它。
其实,湘西赶尸只是一种地域文化。
严格说来,赶尸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称移灵,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
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
在接触到的电影中,赶尸匠通常是穿着道袍,还有专属的法器,然后赶着一群穿着清朝时期官服的人跳着走,额头上还贴着符纸。
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来的,而且是存在于屏幕上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里面是为了营造那种惊悚的氛围,才有恐怖的感觉。
说起赶尸,不得不提湘西,因为这是地域性文化。相传几千年以前,蚩尤带兵与敌对部族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看着追随自己的士兵们一个个倒在战场上,说好的回归故里可不能食言。于是就对身边的军师说: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
接下来就是军师的一阵猛烈操作,咒语念完之后,一句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这应该是最早的赶尸了吧。
而真正普遍都听说赶尸这件事情的人和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则是在清代中期,他们负责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尸体运送回家乡。
因为赶尸本身就比较神秘,而且在普通人看来是很晦气的,所以赶尸匠要招徒弟其实是很难的。一是招人难,二是要求也很高。
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再者,赶尸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每个尸体都可以赶得。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
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
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地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
就像变魔术一样,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罢了。起初揭秘的人好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揭秘魔术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感到神秘了。
湘西赶尸也一样,越是神秘就越有人前赴后继地去探寻,然后揭秘。
要揭秘的第一点就是防腐。无论是背尸还是分尸,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尸体的防腐,因为赶尸的路都在山区,少则需十天半月,多则一个多月。
赶尸人会用各种草药对尸体做去水处理后,进行草药熏蒸,这样处理后的尸体就不会那么快腐烂。
要揭秘的第二点是尸体为什么会自己走?难道真的是因为符纸的作用吗?
当然不是。
关于这一点,田铁武作为湘西最后一个赶尸匠,他现场亲自示范。处理过的尸体不会短时间内腐烂,这时候让尸体伸直前臂与地面平行,然后用长而细的竹竿顺着手臂用绳索固定,这两个尸体就连成一个立体的架子,不会翻倒了。
再拿一个绳子连在第一具尸体上,然后在另一头用手轻微用力一拉,尸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就象提线木偶一样歪歪斜斜的直腿走起来啦。
如果尸体数量太多的话,赶尸匠们则需要配合,通常一队是三个人。一个人带路,另外两个分别在尸体的前端和后端,竹竿把尸体的手臂固定牢固,然后挑起竹竿,给人一种尸体会走路的错觉。
在黑夜里工作的赶尸匠,总是给人一种恐惧和神秘感, 两个人在尸体一前一后挑起竹竿,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错觉,眼见之人觉得是尸体自己跟着第一个再走。
田铁武亲自示范之后,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了。
作为一种习俗,赶尸是巫术的一部分。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应该说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要再轻易相信道听途说,也不用自己吓自己,相信科学,才是硬道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