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我国北方地区迎来了一次 “全能型”寒潮,在东北的人们感受到了今年第一次暴雪甚至特大暴雪,本次寒潮过后,人们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气温回升期,毕竟现在才是阳历11月,天气再冷也是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说是到深冬时期来一次寒潮的持续时间会较长且气温较低,虽说这次寒潮快要过去了,但我们今年入冬寒潮的威力已初见端倪,。初冬就已经有如此威力的寒潮,是不是也预示着今年冬天会有极端寒冷的天气出现?那么,如此猛烈的寒潮是不是也在打脸科学家预测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今天就和各位探讨下这些问题。

不断出现的强寒潮是否在打脸科学家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首先全球变暖的概念是从大数据几十年的跨度进行分析,其中有个别年份依然会出现气候波动,偏冷或者偏热这都有可能,并不是说往后每年的气温就会一成不变的越来越热,如果某一年出现极端天气强寒潮来袭,该年的气温也依然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事实上,正是由于全球变暖的作用下,全球各地近几年不断出现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且出现的频率有增无减、因此也可以判断出全球变暖这个趋势并没有改变,某年的极端寒冬并不能线性的表达或者改变对当前持续变暖的态势,以大数据为例,借用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从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气温最热的十年,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已经比19世纪的气温要高的多,极端严寒的冬天也要少的多,这多少都有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多的因素在里面。

如此一来是不是也意味着今年冬天会是自2016年之后又一个寒冬的年份?

对此,相关气象专家也给出了答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北京对今年入冬后的未来四个月全国气候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以下的预测结论:

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今年冬天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且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其中12月份我国大部份地区的气温较往年持平或偏高,但到明年1至2月份期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将会开始明显加强,将很大几率会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届时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会显得偏低,尤其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一个阶段性的强降温、强降雪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等地则会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各位市民到时务必要注意寒冬保暖。

既然今年冬天出现寒冬的气候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我们又应该怎样有效应对极寒天气呢?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给出了建议,如果出现大范围的极端寒冷天气,那么对市民的生活出行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到时出现手脚无措的局面。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寒潮事件,我们要多关注气象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多关注寒潮信息,各地市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向市民发送第一手气候资料,引导市民做好寒冬准备。

其次,要加强寒冬干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气象灾害,提高其预警能力,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加强对冬季极寒事件的跟踪,包括出现强雨雪后道路结冰等各种大小的安全情况的及时追踪,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最后,鉴于出现极端寒潮的时间正值是明年的年初1月至2月期间,正值我国农历新年,届时人们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如何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和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希望相关部门履行好自身职责范围的情况下,我们市民也要提高素质,及时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引导信息,做好相应的保暖工作。

举报/反馈

奇点使者

901万获赞 94.1万粉丝
深度解读,有趣有料,通俗易懂
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