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时光飞逝,岁月如梭,11月7日,我们将告别深秋,迎来初冬!立冬节气,是冬天的开始,也是传统24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至此,万物收藏也。立冬节气的到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每年11月7~8日交节,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于立冬的解释为“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节气到来,代表着“春生、夏芸、秋收”后,进入“冬藏”的时节,立冬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农民也结束了农忙时节进入“猫冬”的阶段,在我国很多地方,立冬都有很多传统的文化习俗!

比如说,立冬有“祭祀”的习俗,不过,北方很多地区,秋冬季节祭祀先祖多以“寒衣节”为主。当然,随着气温的转冷,冬季“补冬”的习俗也很多,这一天北方人钟情于“吃饺子”,一方面。“饺子”有交子的含义,另一方面,老人们认为,立冬吃饺子,冬天不冻耳朵!

当然,在很多地方的农村,立冬节气也流传着许多的俗语,尤其是,“立冬宜晴不宜雨”,很多村里的老人认为,这是老祖宗的讲究,关乎来年庄稼的收成,那么,这句俗语有何寓意呢?是否有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具体讨论一下!

据农村老人解释,俗语“立冬宜晴不宜雨”,指的是立冬这天,最好是晴天,下雨会有不好的寓意!在老人看来,俗语还有“立冬晴,一冬凌”,立冬是晴天的话,那么,冬天会比较冷,冬天的降雪也会很多,这对于农作物来说,不仅有利于缓解农田病害的发生,而冬天里的一场场降雪,犹如棉被一样,能够确保冬小麦的越冬,避免冬小麦被冻伤。而且,冬天降雪较多,进入春天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小麦进入返青的时节,对于土壤墒情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冬季降雪多,有利于来年开春后,冬小麦的快速返青,有利于庄稼的正常生长,有利于确保庄稼的丰收!因此,在农村俗语中,常有“冬天麦盖三场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俗语,也有“一九一场雪,猪狗不吃黑”的论断!

当然,对于立冬,俗语“立冬宜晴不宜雨”,很多人认为,这是老祖宗的讲究,毕竟,自古流传下来,很多都是先人经验的总结!也有人认为,这些是无稽之言,没有任何科学佐证,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的糟粕,是具有主观臆断的性质!那么,您认为,这句俗语有道理吗?今年恰逢“双拉尼娜年”,对于冬季普遍认为偏冷下,冬天北方的降雪或将较为频繁,对于来年庄稼的丰收是否也大势所趋了呢?

7日立冬,俗话“立冬宜晴不宜雨”,老祖宗的讲究,关乎收成!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

#立冬#
举报/反馈

猪友巴巴

98.1万获赞 17.6万粉丝
服务三农,专注农村,分享更多趣味事!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