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戈壁茫茫。弱水河畔的胡杨已褪去青翠,换上满身金黄。
此时,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于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已进入倒计时,与无数参研参试人员一样,北京某总体研究所一个特别的团队也正在进行最后冲刺。
他们各怀绝技、默契配合、以老带新,多次共同保障任务圆满成功,铸就了航天发射场上最稳固的水暖电“铁三角”。
所谓“水暖电”,是给排水消防专业、暖通空调专业、电气专业的简称。
如果把发射塔架比作人体,给排水消防系统好比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既要输送养分,又要预防事故;暖通空调专业如同呼吸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用以维持气体交换和冷热均衡;供配电系统好比人体的神经系统,用以支持人体的指令下达和动作传输。
“水暖电”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铸造了稳定支撑火箭成功发射的“铁三角”。
2016年执行“天宫二号”任务(左至右:刘惠文、张忠霞、张兵)
“只要张工说没问题,我们就放心。”很难相信,这样高度评价的对象竟是风华正茂的“80后”——张兵。
作为北京某总体研究所暖通空调系统总体技术负责人,稳重细致的他总是在各个细节上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在产品测试阶段,厂房内温湿度超标就会导致测试工作暂停或延后;推进剂调温阶段,如果不能精准调控推进剂温度,就无法开展后续的加注流程,严重影响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干旱少雨,气候恶劣,极热极寒天气频现,对空调系统的保障能力和可靠性的考验最严峻。
2016年,张兵受命接手酒泉方向暖通总体工作。“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张兵进行了大量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总结出了“三个心中有数”——对设备状态心中有数,对薄弱环节心中有数,对发射流程心中有数。仅2016年,他就出差14次,在戈壁滩度过了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几乎所有节假日,保障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顺利升空。张兵说:“如果任务时没人关注我们,那就说明我们工作做到位了,这是每一个航天总体人的本分。”
2018年至2019年,张兵主导完成了酒泉发射中心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升级改造。为了更准确的获得塔上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空间数据,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攀登塔架,逐层勘测现况。“我来!”张兵从一层爬到近百米的塔顶,又从顶层爬回底层,几个来回下来,汗水湿透了工作服。
“其实他有恐高症,站在钢爬梯上腿都在抖。”多年的老搭档张忠霞忍不住说,“他白天勘测,晚上绘图,终于出色完成了技术改造工作,整个发射场的空调系统面貌焕然一新。”一旁的张兵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给排水消防系统的酒泉方向总体技术负责人张忠霞是“铁三角”中的“铁娘子”。开朗乐观的她天生有一股东北大妞敢打敢拼的豪气,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大侠”。
张忠霞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结缘于2009年。受戈壁自然环境所限,水源匮乏,水量不足,水质矿化都会导致消防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都是参加工作不满7年的她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这个‘角’必须撑起来!”她先一遍遍琢磨东风航天城繁杂的给排水消防系统,直到熟烂于心,然后通过充分调动来水、合理规划用水、推进节水措施等举措,迅速打开局面。2016年,美丽的东风人工湖终于落成,不仅解决了水资源的优化再分配,还对场区绿化灌溉、微气候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她又在为东风渠引水工程建设论证忙碌着。
每到发射,张忠霞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她保障的火箭加注口消防系统是火箭推进剂一旦泄露要应急响应的系统,导流槽、发射台喷水降温系统则需要发射瞬间喷出大量的水给导流槽、发射台迎火面进行降温。注水、起泵、调试、确认……火箭转场前至少需要3到5次的联调,才可能逼近“万无一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气动阀都要经过反复检查,一旦漏水都会导致“给火箭洗澡”的严重后果。这样繁琐的工作,她一干就是12年。
12年心血倾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成为张忠霞时时挂在嘴边的第二故乡。凌晨赶飞机,坐当天最晚航班回京,第二天正常上班是她的日常。去年,张忠霞因过度疲劳突患面部神经炎入院就诊,同时被查出早期肺癌。“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不能下火线。”病床上张忠霞还在用电话跟进工作细节,被主治医生批评为“最不省心的病人”。
“好好养病,有我们在,你放心!”刘惠文再三劝说着。作为酒泉方向供配电系统总体技术负责人,老刘不仅工作干得漂亮,更默默承担了团队里所有的内勤保障工作。得知张忠霞患病的消息,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去看望,就是为了给她送上“定心丸”。
“我们业务相关,岗位相联,彼此的默契更让我们在必要时甚至可以互为替补。”说起团队,刘惠文总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戈壁腹地风沙大,恶劣的自然环境容易造成架空输电线路故障及电压波动,影响设备运行。供配电系统是发射场的“能源心脏”,一旦断电,发射任务立刻终止,后果可想而知。“从手把手将我带入门的前辈专家,到我自己,再到现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同志……各个角点一直在以老带新,才能让‘铁三角’良性延续。”
参加工作的21年以来,最让刘惠文难忘的就是被称作“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抢修经历。2016年的中秋之夜,天宫二号顺利发射升空。已经坚守一线18天的刘惠文终于松了口气。在回京途中,场区打来电话,让他大吃一惊——地上一二层的电缆已经全部烧毁,一片焦黑,损失惨重。“这是我的职责,我得回去!”
这时距“神十一”发射任务仅有一个月时间,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刘惠文除了不眠不休地编写方案,甚至走到现场亲手拽电缆,测绝缘,放阻火包,手指和嘴唇全是裂开的血口。经过大家昼夜不停地施工,终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前7天完成了恢复工作,为“神十一”地面设备测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每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航天人始终以团队的姿态在战斗!”虽然受到了各级嘉奖,刘惠文还是很谦虚,单位的航天娃都很喜爱这个笑眯眯的伯伯,总是缠着他讲述发射场上的小故事,小小的种子就这样在稚嫩的心灵上渐渐萌芽。
10月16日凌晨,戈壁上空明月高悬。“5、4、3、2、1,点火!”随着神箭划破夜空,中华儿女终于再探九天、叩问苍穹!
2021年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左至右:张忠霞、张兵、刘惠文)
此时此刻,张兵与无数航天人一样感慨万千;千里之外的北京,后方保障的张忠霞与刘惠文也心潮澎湃,久久难平。
三角、四角、无数个角……原来在伟大的事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角点,只有无数人撑起无数个角点,才能无限逼近一个圆,圆满的圆……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杨小琪
摄影 | 郭凯、刘牧、张兵、张忠霞
摄影 |刘惠文、李志鹏
编辑 |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