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位亲王权力最大?入选的恐怕只有三个,一是睿亲王多尔衮,二是怡亲王允祥,三是恭亲王奕訢。平台上有很多作者写过文章,都说允祥是“常务副皇帝”,其实他与奕訢比起来,似乎略有差距。

客观地讲,清代权力最大的亲王肯定是多尔衮,但他的情况特殊,生前有“皇父摄政王”的称号,死后还追封为“义皇帝”。尽管后来被顺治清算,但多尔衮应该被定位为“实掌皇权的亲王”。所以,多尔衮和允祥、奕訢没有可比性。

允祥是在雍正夺嫡时的主要帮手,奕訢是辛酉政变的功臣。此外,允祥是第一任首席军机大臣;奕訢又是乾隆皇帝规定“亲王照例不入军机”后,第一个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亲王,故此他们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既然对比的是“权力”,那么自然就要从担任的职务和获得的荣誉两方面着手。

先来看允祥

允祥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类型的。康熙朝时,允祥不过是个普通的皇子,没有任何封号。但康熙死后即雍正继位的第二天,便下旨任命允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和硕怡亲王。

总理事务大臣是个暂时性的职务,说白了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雍正元年,允祥受命总管户部三库和户部事务。顺、康、雍时期,宗室亲王一般都会兼任部务,位在尚书之上。

所以,从雍正元年开始,允祥就主管财政大权,并协助雍正成立会考府,负责国库清算和追缴亏空。在很多奏折上,允祥都会署名“总管户部三库”字样。

雍正登基之初,西北方面正值用兵,雍正皇帝借机成立了军机处,以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为军机大臣,其中以允祥为首,负责筹划西北战事的相关事宜。所以,允祥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也仅限于发言权,没有决定权。

除了总理事务大臣、主管户部、领衔军机处外,允祥还负责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的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领圆明园八旗禁军,同时还要承担雍正临时交办的差事。

总体来说,允祥就是雍正的大管家,不过雍正对他很信任,很多重要事务往往都是允祥在处理,只要随时奏报结果就行。从这一点来看,允祥是康熙朝以来第一位手握实权的亲王,甚至可以说是康熙至道光时期最有权力的亲王。

荣誉方面,怡亲王同样也是清代最为显赫的亲王之一。食亲王双份、追加仪仗、赏赐白银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惯例。最重要的是雍正允许允祥随便挑选一个儿子世袭王位(不降等世袭),还额外赏给一个郡王衔,准许他儿子继承。这样算来,允祥的儿子中,就有一个亲王爵和一个郡王爵,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

雍正为了让允祥死后还能陪伴在自己身边,首开亲王不入皇陵之例,在泰陵中赐给允祥一块墓地,但允祥固辞,没有葬入皇陵。但即便如此,雍正在营建允祥陵寝时,也给予了极高的规格。因此允祥的王陵也是清代亲王中规格最高的,超过皇后之制。

至于死后荣誉,允祥也是清代唯一一位死后获九个字谥号的亲王。按例,亲王给谥仅有一字,而允祥死后雍正下旨谥“贤”并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置于谥号之前。而且,允祥也是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亲王,乾隆继位后,鉴于十三皇叔的功绩,下旨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再来说奕訢

奕訢在道光朝名气已经很大了,是咸丰皇位的竞争对手,道光帝在遗诏中便封他为亲王,咸丰继位后,正式册封为恭亲王。

咸丰一朝,奕訢被压制,尽管也在军机处行走,但基本上没有太多实权。咸丰驾崩后,两宫太后联合奕訢扳倒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成功发动辛酉政变。

自辛酉政变后,奕訢被授予“议政王”头衔,尽管不如摄政王和辅政王,但实际上奕訢却是同治初年实掌朝政的显赫亲王。

那么,奕担任了哪些要职呢?下面有一份清单: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恭亲王奕訢,着授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宗人府令着恭亲王奕訢补授;

同年十月初二日,恭亲王奕訢,着补授内务府总管大臣;

同年十月初八日,恭亲王奕訢,着先赏食亲王双俸;

同年十月初十日,大学士、九卿会同议上康慈皇太后(奕訢生母)尊谥,敬请升祔太庙;

同年十二月初九日,恭亲王奕訢之长女,着即晋封为固伦公主;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恭亲王加恩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

……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奕訢几乎是一步登天,成为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亲王。这还不是全部,实际上奕訢担任的职务,也是清代亲王中最多、最显赫的。此外,还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荣誉。

自辛酉政变后,奕集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领神机营、稽查弘德殿(同治读书理政之地)一切事务。可以说,大清朝的政治、外交、军事、皇室事务都集奕訢于一身。如此对比,允祥自然相形见绌。严格意义上来说,奕訢才是“常务副皇帝”。

允祥和奕訢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后者是皇权的分享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也正是这种差别,才让允祥得以善终,而奕訢却几次遭受慈禧的打击,最终被剥得一干二净。

举报/反馈

左都御史

46.4万获赞 8.5万粉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