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把宝剑来说,最悲哀的结局并不是在披荆斩棘中逐渐地钝滞,而是在束之高阁之后失去了锋芒,生满了铁锈。
而对于一位将军来说,最悲哀的结局并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在军事生涯面对最大的挑战和机遇之时,没有机会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而在我国的军事将领之中,就有这么一位令人遗憾的将军,不但非常可惜的错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而且在他打算再一次大展拳脚之时,死于非命,让人为之遗憾。
1908年,卢东升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时,他的父母把他送到离家几十英里的地主家去放牛。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陈赓,而陈赓正是这个地主家的孩子。
后来,在陈赓的影响下,卢东升也选择了参军报国。陈赓当上营长后,卢东升还救过他一命,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陈赓腿部受伤,眼看敌人已经追上了他,卢东升使出浑身解数,把他背到草地中,躲过了敌人的视线,找了一条小路背着他逃走。
红军成功在陕北会师后,卢东升再次见到了陈赓,但此时卢东升已成长为与老大哥陈赓平起平坐的高级将领了。但对于他来说,对陈赓仍然心存感激,始终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大哥。
1937年8月,红色第二方面军和红色第二十八军在陕西进行了整编,八路军120师358旅成立,也是八路军整编之初的六大旅之一。
至于358旅的第一旅长,现在公认是张宗逊,然而严格说来这是不准确的,改编之初,张宗逊只是一名代理旅长,而358旅真正的旅长正是卢东升。
因为卢东升是红军第二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所以应被任命为358旅旅长,不幸的是,在他被任命为旅长之后,他没有选择就职。
1955年被授予军衔时,我军所有军事史料中都提到了八路军358旅,而介绍旅长的一栏中都是:旅长卢东升(未就职,后为张宗逊)。
原来,因为当年的“三王事件”发生在当时的120师,卢东生作为贺龙的得意部下,受到了牵连,被认为存在“军阀主义”。因此,他非常生气,就没有去358旅就职,而是申请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不久,由于身体原因,他随刘亚楼赴苏联就医,没想到,他这一去就过了八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才回到祖国。
在1941年9月时,卢东升从伏龙芝军校毕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选择回来,他仍然有机会取得巨大的军事成就。但遗憾的是,赶上了苏德战争爆发,交通中断,他被派往东北抗日同盟的教学旅,担任苏军的教官。
卢东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初的决定会让他错过在国内参加抗日战争这一个再次书写创造辉煌的机会。
回国不久,他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这时,苏联红军在日本投降后占领了东北,当时东北区主要领导陈云奉命到哈尔滨担任书记。
正当卢东升准备继续为革命而战时,一场悲剧让他意外身亡。
那是1945年11月18日,当时卢东升正在参加东北分区的一个会议,陈云的行李忘了拿,由于卢东升会讲俄语,便主动要求帮陈云回去取行李。
结果在路上,他遭到了两名苏联兵痞的抢劫,在苏军服役多年的卢东升立即用熟练的俄语责骂了他们,两名士兵得知他是红军军官,担心此事被曝光会被正法,于是开枪打死卢东升,一位卓越的军事将领的生命就这样阴差阳错的陨落,让人无尽的叹息。
回首卢东升的生命历程,如果他就任了358旅的旅长,他的人生轨迹将完全不同,他不但将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巨大成就,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也会创造了更多的辉煌,继续书写传奇。
作为第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八路军358旅指定的旅长,如果卢东升没有被苏联士兵枪杀,到1955年,他至少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可惜的是,历史已成定局。参加革命十多年、为革命南北作战的卢东升最终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在苏联兵痞的手中,让人无比愤慨。
卢东升遇害后,松江军区立即派人调查,但当时东北三省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数十万苏军打败关东军后,他们在这里犯下的罪行无数,封锁道路,公然抢劫、杀害平民之事屡见不鲜。因此,究竟是谁杀了卢东升时至今日仍然是个无头悬案。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过几次转折点,这几次转折点正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遇。很显然,卢东升抓住了他人生第1次转折点,在陈赓的影响下,于革命斗争的初期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他却因为性格上的缺陷失去了从卓越到伟大的重要转折,而当一个人错过了上天给他的第二次机遇时,是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回的。
所以在他回国之后,早已物是人非,而他最后的结局更是为他不完美的军事生涯带来了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