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对营销都不陌生,这是产品销售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互联网企业中,数字营销更是产品产出的重要一环。数字营销依托互联网,所能进行的销售方式多种多样,与之相比传统营销完全被碾压。
(传统营销效率低下)
产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注入,需要人才来推动。至今为止,我国互联网网民已愈12亿,整个互联网产业前景广阔无比。依托互联网,所有企业都能有与传统销售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也因此互联网数字营销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未来10-20年,整个互联网数字营销人才缺口或可达到500万,高缺口就意味着高薪资和晋升快。
至2019年为止,互联网广告已占整个广告行业超过50%份额。大资本与平台合作,头部网红为其宣传,广告铺天盖地;中小型资本也会找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网红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插入自身产品的广告。
(2012-2018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
这已经成为当下广告的一种趋势,这是由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决定的。现在的人们绝大多数的空闲时间都是刷手机,而与互联网从业人员合作,将产品进行定向投放,远比将广告投放给电视台或进行其他传统宣传合算。
因此互联网广告占比越来越高是一种趋势。互联网营销产业在飞速膨胀,但在互联网内进行营销的人才却并不多。房海军是杭州煜丰电商公司的总裁,他曾公开表示,“整个市场缺乏高阶人才,并且筛选不出特别优秀的人才”。
产业在发展,人才却严重不足,则各个企业势必会针对人才展开激烈的争夺。如此便造成了行业内人员离职频繁,企业留不住人才,并且招不上新鲜血液。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望于从业互联网企业的人员并不少,但大多素质达不到企业的招人标准,因此才造成人才匮乏的现象。绝大部分的代理商和广告商们觉得能进行有效营销的人才“严重缺乏”。整个行业有点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却进不来。
其实归根结底,是行业内的人才培养机制有缺陷。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全面,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的企业少之又少。然而这是行业内必然产生的现象。
(需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行业人才高度匮乏,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脚,那么高水准的从业人员高流动性就是一种必然。彼时耗费巨大代价辛苦培养的人才被挖走,而自身又没有人才补充,培养人才反倒是成了费力不讨好的行为。
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这不是一句口号。每天都有新的互联网企业诞生,那些在中下层的厂商们想尽办法想让自家的产品得到曝光。数字营销职位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有需求,此岗位的日需求量已超过50万。
各个岗位都急缺人才,效果、数据分析、策划等类别的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其中主播的需求量最大,达到了45%。主要因为电商产业发展离不开直播行业。紧随其后的就是数据分析类人才,这类人才不比其他类,培养难度较大,大多通过高校招聘,因此针对这类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其薪资均值也尤为可观。
(主播尤为紧缺)
由于整个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互联网数字营销行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90%的主播都缺少核心竞争力,创作能力较低,因此流量十分不稳定。
整个行业内的培养体系仍不健全。其一,如前文所说,各家企业不愿意花费大力气给他人做嫁衣是。其二,行业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简而言之就是培训体系尚较为初始,比较落后。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另一方面就是行业发展迅速,培训体系需要时间健全。
“直播+短视频”能通过关注粉丝们的喜好定向的投放广告,比如将某一食品交给一个吃播进行推广,那他的粉丝的购买率是远远超过漫无目的的投放广告的,这是品牌商们用脚也知道该怎么投票的商业模式。可惜的是他们并不具备培养人才的能力,更不要提培养体系了。
如今想要培养数字营销行业的人才,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完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需要高校方面健全培养机制。无论什么行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是最高效也是素质最高的。
高校本来就有为社会提供人才的义务,也有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义务。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企业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两相结合,给与行业相关的学生们提供一条新的就职方向,有意向就职的学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二次学习。
(三峡大学与三一重工联合校企培养)
也可以进行第三方职业教育。除了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校的完善素质培养外,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对有意于从业互联网数字营销的人员进行培训,并给予一定的量化考核,合格者给予证明,并有机会进入到相关企业进行工作积累经验。
一直以来培训机构都有不错的生存土壤,并且这些机构不和升学挂钩,而是更倾向于对工作有利。如注会课程、外语证书、从业资格证书等类似的需要考试的相关培训课程。
(建造师培训班)
针对需求量超过五百万,并且逐步递增的数字营销行业来说,也可以由第三方进行人才培养,在满足一定的要求后予以合格证书以作为行业的从业标准。又或者直接将完成培养任务的人才投放到相关行业,由各个企业进行筛选。
总之,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并且数字营销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那么就不应该按照传统行业的标准来进行约束。企业不愿意费力不讨好,高校人才产出不足。那么就可以以高校人才和业内资深从业者作为骨干,第三方培训的新从业人员作为新鲜血液构建完善的体系。
尽管行业需求大,晋升的渠道也相对完善,但从业人员依旧是从基层做起。如果抱着一步登天想法,或是对没有毅力扎根在这一行的人来说,就算行业前景再广阔,那他们个人的晋升渠道也相当狭窄。尤其是跨行业人员,在进行选择时务必要三思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