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一个人

原创 三声编辑部 三声

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内容的蓬勃发展,应用场景相应拓宽,为技术和内容带来了商业化可能,三者间的商业闭环也随之形成。

作者|黄泽正

在元宇宙概念下持续爆火的虚拟人(Metahuman),真的要进入2.0时代了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就出现了虚拟歌姬林明美。2007年,虚拟偶像“初音未来”随着一款音乐软件诞生,从此“虚拟偶像”的概念在全球不同地区兴起。2012年,上海禾念推出虚拟歌手洛天依,成为了中国最早实现盈利的“虚拟偶像”。

随着Unreal 4游戏引擎推出Metahuman制作工具,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付诸应用,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内容的蓬勃发展,应用场景相应拓宽,为技术和内容带来了商业化可能,三者间的商业闭环也随之形成。

而今年大热的元宇宙概念,似乎为虚拟人注入了新动能。

从词根上看,Metahuman(虚拟人)与Metaverse(元宇宙)共享了前缀meta,两者的联系也确实如字面上一般紧密。在元宇宙概念下,通过数字替身(Avatar),人们将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将被数字化复制,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完成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活动。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导演斯皮尔伯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却令人神往的虚拟游戏宇宙——绿洲。在这个世界里,形象各异的玩家,不同影视游戏中的经典角色都能打破次元壁在此汇集。而当类似《头号玩家》中真人与游戏形象对应的需求产生,虚拟人的需求空间,也肉眼可见地扩大到“每个人”身上。

换句话来说,人们所追求的已不局限于1.0时代的单纯纸片人形象,而要求更立体更逼真的“虚拟人”出现,并希望在未来以虚拟视觉形象作为自己的数字分身,在虚拟世界成为主角,从而超脱出“虚拟偶像”概念,更接近于“人”本身。

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也在采访中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2021年是虚拟人元年。基本上所有的品牌客户,都不会拒绝讨论使用虚拟人的可能性。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人对超写实虚拟人,已经不再感到意外,甚至开始讨论这个事情的本质。

01|技术

在内容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会催生大批优质内容迸发。原因在于内容生产者的想象力,在很多时候会超出当前技术的供给能力。如尼尔·史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首次提出“元宇宙”,日本虚拟歌姬林明美出现,都是距今30年前的概念。

而业内将2021年视作“虚拟人元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经过长期积淀,关键技术的迭代。

在今年年初,Epic基于Unreal引擎驱动推出MetaHuman Creator工具,让可以开发者轻松制作出高写实数字人形象。

在过往进行游戏或影片3D内容创作时,即便只打造单个超写实角色,也需要一个复杂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而Epic Games数字人类技术副总裁Vladimir Mastilovic在接受采访时强调:“MetaHuman Creator工具将之前制作超写实角色所需的数周甚至数月时间,压缩到了几分钟,使用者可以轻松制作脸部特征、调整肤色,从预设的体型、发型、衣服等选项中任意挑选。也可以投入更长时间做定制。这对Epic以及整个行业都是全新的技术”。

实际上,关于MetaHuman Creator的研发,一直都在稳步进行。在2017 SIGGRAPH大会上,Epic公司进行了“meet Mike”主题展示。在这次展示中,视觉效果作家Mike Seymour对多位行业领导者进行了实时3D扫描采访,观看者可以在VR环境中观看。随后在2018年,Epic展示过《Siren数字人》,演员Andy Serkis以外星人面孔表演了《麦克白》中的台词,两者都基于实时动捕技术。

Epic在过去几年的大量并购和持续投入同样引人瞩目。2019年Epic收购了Mastilovic的身体与面部扫描和动捕工作室3Lateral;2020年3月,Epic收购了位于曼彻斯特的面部动画工作室Cubic Motion。这两家工作室都在数字人类领域深耕多年,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前列。

在“资金+经验”的积淀下,MetaHuman Creator拥有丰富的素材库,目前用户只需要提交申请,通过后即可免费创建自己的虚拟人。整个制作界面非常简便,软件已将面部的各个部位进行了分类,是一款高度模块化的制作工具,降低了用户开发门槛。

今年5月20日,以“AYAYI”为代号的账号在小红书开号发图。很快,一张带着光影的“个人形象图”迅速以“神图”姿态开始传播。目前这张图已经收获了超过10.9万次点赞和1.4万收藏。用户们在下方留言主要分为两类:感叹“实在太好看”,疑问“姐姐是否为AI”。紧接着,不同平台的用户开始了围绕AYAYI的作画、仿妆等二次创作。与此同时AYAYI入驻抖音,继续“扩圈”路径。

“AYAYI”正是燃麦科技运用Unreal引擎推出的第一款Metahuman产品。在观感上,AYAYI作为“3D高保真数字仿真人”的整体效果已经和真人十分接近。今年6月15日、16日,AYAYI受娇兰邀请,在上海的娇兰夏日亲「蜜」花园活动进行了打卡。燃麦科技负责人告诉《三声》,这次是娇兰“首次非真人打卡破圈合作”,AYAYI作为Metahuman的顶级形象、高效率、可塑性强等特点在合作中得以显见。

在发布打卡照后的一个月时间内,运营团队陆续收到了用户对AYAYI“AI脸,建模脸,又A又飒,有态度,高级脸”等诸多关键词评论。燃麦科技负责人表示,Metahuman的发展依赖着技术推动,但其成功同样离不开建立在成熟技术基础上的运营,“从人物设定,人物建模,审美调整到整体的内容,本质上和一个真人偶像的运营类似,但整体难度甚至更大。”

因此在通过技术完善形象的基础上,燃麦科技团队持续以AYAYI社交账号为载体、通过日常的展示传达着她的态度以及个性。

除国外的MetaHuman Creator外,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智谱AI、微软小冰公司等多家机构共同研发的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也取得了技术突破。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个,可以同时处理中英文和图片数据。模型还引入大规模知识图谱,构建了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人工智能框架,通过这种框架分析,能帮助虚拟人理解前沿技术信息。

6月1日,基于“悟道2.0”诞生的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在北京正式亮相,并于6月16日发布微博,表示其即将入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清华大学也为华智冰办理了学生证和邮箱。

当国内国外的虚拟人技术打破绝对桎梏,虚拟人供应链的成本下降,品质提升,对内容的运营能力成为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02|内容

当技术端实现突破,随之而来的是内容端的爆发。小冰团队研发虚拟学生“华智冰”、次世文化与人工智能框架小冰联合推出AI MERROR、GLA格兰莫颐打造虚拟人ALiCE,七维科技推出ViUP虚拟主播等诸多尝试,都是对当前科技成果的具象化表现。

而横向对比各家五花八门的虚拟人,可以看出基本沿着形象、动态、技能、故事线的内容模式打造。当技术缩短了虚拟人供应链的时间链条,供应成本,成批量的虚拟人在市场上涌现,人们对虚拟人形象的普遍接受,也意味着新时代的虚拟人们,已很难再凭借单一形象持续吸引用户,其成功的要素必须包括能提供多层次的内容。

成立于2017年的GLA格兰莫颐文化艺术集团,拥有“东方浪漫美学”和“Y2K未来治愈”两大内容标签。在《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之前的报道中,GLA格兰莫颐致力于创造原创数字沉浸体验作品和多元商业价值开发,并于2019年推出了第一个原创数字艺术展《瑰丽·犹在境》。

2020 年疫情期间,纯虚拟维度的内容体验需求开始增强,GLA格兰莫颐意识到人物身份的建立是“虚拟世界观(元宇宙)第一资产”,同时公司也希望能有表现力更强的内容载体,将自身的沉浸式艺术呈现给用户,于是由GLA格兰莫颐自主孵化研发的虚拟人ALiCE应需求而生。

GLA格兰莫颐Ai发起人王韧告诉《三声》,ALiCE模型并未使用Unreal引擎,团队选择抓取大量脸型数据,综合亚洲、欧洲人种的平均脸型完成设计。在早期,GLA团队曾深度分析过Blackpink的Jennie,日本偶像小松菜奈等明星,结合粉丝性别分布,形成了对于“亚洲纯欲厌世脸”的认知,最终输出了ALiCE形象。

在基础设定上,ALiCE是来自2077年的梦想家daydreamer,GLA格兰莫颐创始人Constance则表示,ALiCE的音乐人、艺术家以及时尚博主标签是其核心竞争力。

在音乐层面,ALiCE一直在向“智能创作”迈进。团队首先基于大量人类艺术作品集进行深度学习,得到可创作模型。然后经过上百万次的计算机迭代,根据人工介入频次形成初步原型,这一过程需要耗时数月。最后还需要根据不同曲风进行分支训练,最短40个小时即可导出终版曲目。

今年6月4日,ALiCE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平台发布了第一首个人单曲《Reality》。据王韧透露,歌词是ALiCE经过4周左右的训练,自主“创作”完成的,“ALiCE可以从词义和音乐情绪两个维度来进行歌词创作。”《Reality》

除音乐领域外,ALiCE还先后与多家知名品牌合作,其中包括GUCCI、GIVENCHY、欧莱雅旗下国际美妆品牌Urban Decay等等。未来,GLA团队还将进一步升级ALiCE交互方式,提升其创作、互动能力,为Z世代粉丝创造更多作品。

王韧希望利用GLA在现实空间做虚拟融合的内容优势,让ALiCE“站在Z世代人群的中央,代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他在采访中告诉《三声》:“现在的 GenZ 更自我,更主张全方位的体验。所以ALiCE的渗透是音乐、时尚、艺术多维度的。我们不希望在原本的虚拟市场里闭门造车,而在试图提供更多元的内容。”

前段时间在各大新闻媒体刷屏的虚拟人“华智冰”,同样符合“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内容”的整体思路。在9月22日微软第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上,小冰公司现场展示了一段由“华智冰”演唱歌曲《男孩》的视频。在视频中,华智冰人美声甜,表情动作与真人别无二致。根据官方介绍,她的歌声、人类生物学特征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肢体则由团队成员通过训练完成。

在后续的演示视频中,可以发现虚拟学生华智冰正沿着“智商+情商”两个方向进行发展。既能独立进行音乐、水墨画、水彩画、以及古体诗和现代诗等各项文艺内容创作,之后甚至还能编程、写代码、做网页,且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

华智冰缔造者之一,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介绍说:“华智冰是形象与大脑的结合,我个人的想法是将她真正主体化,让她能够像自然人一样与人交流互动。这种交流对话是基于她所具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结合上下文自己新生成的,而非针对预设问题与答案检索出来的一些既定回答或语句。”

03|场景

当有关虚拟人的内容生产愈发蓬勃,对其商业化场景的拓展也密集展开,此过程中可以明显发觉虚拟人在诞生早期更受B端青睐,但其针对C端的尝试也一直在同步进行。

《三声》曾在一文中提出,“虚拟偶像”的概念和想象力能在疫情等不确定时期,为整体商业环境提供安全感,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其边界仍然存在,不论是Live2D的“纸片人”、Vtuber,还是VOCALOID的虚拟歌姬,抑或从真人偶像延伸出的虚拟形象,其新产品的诞生存在一种“从模仿到复制”的观瞻。

沿此路径发展的局限点在于,产品的诞生基于此前已成功的现成产品,其路径存在着越走越窄的危险。作为同样具备不受时间、地点、技能限制,可以受到主观运营把握,生产效率较高的“虚拟产品”,Metahuman看似“局限于真人”的点实际上成为了打破痛点的另一种思路。

在虚拟人赛道深耕多年的七维科技,于近期推出了ViUP虚拟主播系统。在该系统中,虚拟主播可通过AI识别技术进行交互问答;同时内置多位虚拟角色,人物的发型、服装、声音、虚拟背景等可根据用户喜好和应用场景进行搭配;影视级抠像技术则能保证真人和虚拟主播同屏的互动效果。七维科技认为,通过ViUP虚拟主播系统,能让虚拟人进入电商直播带货、课程录制、金融行业、旅游行业等多个行业,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

基于面捕和动捕系统,结合自主研发的实时三维渲染引擎技术,七维科技还同步推出了接近于真人形象的虚拟数字人。公司方面表示:“品牌企业主通过艺术家完成符合品牌形象的IP设计,融合ViUP虚拟主播技术,进行人设打造,可有效规避真人代言产生的隐患。”

在动漫影视领域,七维科技在研发数字虚拟人相关产品的同时,已与光线传媒达成了战略合作,目前获得了多个动画IP的合作授权。七维科技透露,未来将把这些具有IP属性的动画“纸片人”与数字虚拟人技术结合,完成真人化驱动,跨界进入数字营销、文旅等行业,实现场景化IP运营。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也在最近的文章中表示:“和真人艺人相比,数字艺人在安全性、可控性、时间灵活度等方面有很多优势。虽然数字艺人替代真人艺人短期内还不至于大面积发生,但长期来看,数字艺人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

在平台层面,今年9月,小红书发起“潮流数字时代”企划,让站内虚拟人博主进行GUCCI、Givenchy、Maison Margiela等品牌新品全球首发上身合作。实际上,在时尚场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众多虚拟人打通商业化的起手式。

目前,ALiCE已经在小红书平台发布了与GUCCI、Givenchy等品牌的联名照,公司CEO Constance表示,小红书参与推动了GUCCI与ALiCE的合作,有很多品牌方通过小红书找到他们寻求联动。

除ALiCE之外,虚拟人“imma”多次与MM6等品牌联动,AYAYI成为BOSE耳机首席消噪体验官。次世文化与各细分领域的品牌、机构合作的案例则更加丰富。其参与创建了花西子品牌虚拟代言人“花西子”、新华社数字航天员“小铮”、爱奇艺德漾工作室旗下虚拟男模“ASK”等超写实虚拟人,并为“IDO珠宝”等品牌打造品牌虚拟形象。

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告诉《三声》:“在今年的赛道里面,B端市场对超写实虚拟人的需求很大。”他认为,品牌方选择与次世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看中次世的美术、运营及整体产品化能力。

在当前虚拟人IP井喷的阶段,陈燕也意识到了一些可能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入场者越来越多,虚拟人呈现出同质化现象。赛道很快将进入红海阶段,商业化机会只会流向头部虚拟人IP,大量的虚拟人将“死”在启动期。

而在陈燕看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应用场景仍未充分展开:“虚拟人行业当下的生产关系是‘技术服务于产品,而产品要应用于场景’。场景没有拉开前,市场上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多虚拟人。”

在当前看似一片大好的虚拟人业态背后,虚拟人IP仍处于偏概念层及依附已有场景辅助需求的阶段。而在技术积淀和元宇宙热的裹挟下,投资人、品牌方、内容方、科技公司等各方势力纷纷跑步入场,行业内也感叹2021年仿佛成为了“虚拟人元年”。

而正如2016年的“VR元年”之后,VR产业由于整体质量层次不齐,缺乏商业应用场景等问题迅速遇冷,当年风光无限的magic leap最新估值仅为20亿美元。VR行业的前车之鉴,不由得让人对现在的“虚拟人元年”存在担忧。

陈燕也告诉《三声》:“相比于对元宇宙的过分狂热,虚拟人生产者们还有更多更现实的工作要做。”

参考资料:

分分钟打造超写实角色!MetaHuman这个黑科技怎么用?

当虚拟人成为潮流新宠,小红书开启数字时代 |新榜

关于元宇宙:一场对话,没有标题 |易凯资本

END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原标题:《「虚拟」一个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