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拉·默克尔从来就不是一位充满魅力的政治家。
初入政坛之时,她被称为“科尔的小女孩”,默默跟在德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科尔身后,仿佛一个不甚出彩的小透明。
后来,她成为德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并三度获得连任,逐渐在支持者中获得了“德国妈咪”的称呼,因其给了德国民众类似母亲般满满的安全感。
欧洲人民习惯称她为“铁娘子”,将她和另一位“铁娘子”——英国史上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置于同等的高度。也有人冠之以“欧洲女王”的称号,将其视为欧盟的实际领导人、欧洲的掌舵者。
当地时间2021年6月11日,英国康沃尔,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峰会)举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晤。图/IC photo
国际社会则称她为“世界上最具权势的女性”“西方自由秩序最后的守护者”。尤其是在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大闹西方”之时,默克尔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之为“房间里唯一一个大人”。
她不在意外表,一个锅盖头、一身西装套装几乎成了她的标志性形象。她很少畅想未来,更多时候是在埋头处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也鲜少表露情绪,大部分时候都给人以冷静、理性、踏实的感觉。
但她无疑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今年67岁的默克尔从政30余年,一半时间都在总理之位上度过。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若是9月26日大选后的组阁谈判拖至12月,她也将超越科尔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
而这一切都可以回到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年。
“科尔的小女孩”
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时,默克尔已经35岁。
职场上有“35岁危机”之说,但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默克尔当时在东德科学院有着稳定的、前途无量的工作。
她自己选择放弃“铁饭碗”,走向了未知的政坛。
2019年,默克尔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描述了柏林墙对她的意义——“柏林墙限制了我的机会,它真切地阻挡了我的道路。”
默克尔1954年出生于德国汉堡,但很快就随家人迁至东德地区,此后一直在东德生活。默克尔7岁的时候,柏林竖起了一道长达100多公里的黑墙,阻隔了东西德人民的自由往来。
一直到1989年11月9日晚,愤怒的德国民众用锤子、榔头等铁器推倒了柏林墙。而这道墙的倒塌,也正式打开了默克尔从政的大门。
“那里以前只有一道黑墙,突然一道门打开了”,“对我来说也是如此,跨过那道门的时刻已经到来。于是,我抛下了作为科学家的工作,进入政治领域。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魔法般的时刻。”默克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道。
当地时间2021年9月15日,德国巴伐利亚州,德国总理默克尔参观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图/IC photo
默克尔并非生于政治世家,她的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她在成长过程中也并未涉足政治,而是作为一名学霸一路读到博士后留在了科学院工作。但她的政治之路可以算得上是一帆风顺。
1989年,默克尔加入了“民主觉醒”组织,并很快成为民主德国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自由选举政府的副发言人。1990年,默克尔随着“民主觉醒”一起加入基民盟。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任基民盟主席的科尔成为两德统一后的首任总理。出人意料的是,科尔在组建新政府时任命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默克尔为妇女和青年部部长,这使得刚从政不过一年的默克尔成为德国最年轻的联邦部长。1994年,默克尔又出任了更具影响力的环境和核能安全部长。
政治上的快速晋升和默克尔不修边幅、不善言辞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开始称呼默克尔为“科尔的小女孩”,认为她不过是科尔的小跟班、一个不算耀眼的政治花瓶。
默克尔显然不喜欢这个颇具歧视性的称号。只是,她并未一味反驳,而是踏实工作,用实际工作成果逐渐抹去了这个称呼。
“德国妈咪”
默克尔本名为安格拉·卡斯纳。1977年还在莱比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时,默克尔就和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结婚,这也是“默克尔”这个姓氏的由来。
1982年,默克尔和丈夫离婚。几年后,她和德国洪堡大学教授、量子化学家约阿希姆·绍尔相恋,并于1998年正式结婚。在这两段婚姻中,默克尔都没有生育孩子。
但是,没有孩子的默克尔最为德国人所熟知的一个称号是“妈咪”。
1991年至1998年,默克尔在科尔政府中从事妇女、青年、环境等方面的工作,积攒了丰富的政治技巧,同时取得了相当的政治成果。
也是在此期间,默克尔在基民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在科尔大选惨败、丑闻爆发后登上了基民盟主席之位。
作为“科尔的小女孩”,默克尔在面对基民盟的这一危机时并未留情。1999年底,科尔被爆出接受政治献金的丑闻,默克尔随后在《法兰克福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科尔是害群之马》的文章,要求科尔引咎辞职。
她在文章中称,基民盟“需要学会走路”,相信自己可以在没有“战马”科尔的情况下和政治对手战斗,努力让基民盟和身陷丑闻的科尔切割。
科尔后来曾评论默克尔此举称,“我引来了我的杀手……我把一条蛇放在了我的手臂上”。
但经此一役,许多人突然意识到,这个基民盟最高领导人、有时候仍显得腼腆害羞的女性,已经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一名“铁娘子”。
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登上了德国政治最高舞台,以微弱的优势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图/IC photo
没有人预料到,她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16年。这16年间,默克尔带领德国度过一个又一个危机,让德国经济从“欧洲病夫”成长为欧洲稳定的引擎,也让二战战败国德国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声音。
但默克尔的形象并无太大改变。她仍然低调、严谨、不善言辞,但又极具亲和力。也因此,默克尔在德国支持者中获得了“妈咪”(Mutti)的称号。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对新京报记者称,德国母亲这个称号直接体现了德国民众对她的信任。
2013年德国大选期间,郑春荣前往德国考察大选情况。据他回忆,当时默克尔甚至直接对德国选民说,不用去选了,她会处理好一切,大有一种“有我在,你们放心”的老母亲意味在。
“危机总理”
但事实上,在众多称号中,默克尔最受外界认可的一个称号是“危机总理”。
2005年上台之初,默克尔在首次总理讲话中称,“很多人会说,这个执政联盟只会采取小动作,不会采取大的动作。我的回答是,‘是的,那就是我们将做的’”。
但历史给她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2020年的新冠危机,默克尔任内的危机似乎从未停止。
在她的第一任期内,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她短暂陷入了迷茫之中。但她很快采取了有效措施,通过“以旧换新补贴”增加了短时工作岗位,缓冲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因此,她在2009年的选举中成功赢得连任。
然而很快,欧元债务危机来袭。默克尔游走于欧盟之间,致力于拯救欧元。因为她坚信,“若是欧元失败了,欧洲也就败了”。
她成功挽救了欧元,并将其视为任内最大的成就之一。但是,因为以极为苛刻的条件救助希腊,她一度成为希腊等国家最讨厌的政治人物。当时,希腊报纸将她比作希特勒,几乎每次她的到访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抗议。
如果说欧债危机让默克尔被一些欧洲民众憎恨,2015年的难民危机则成为默克尔执政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
“绝大多数情况下,默克尔都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她很少会感情用事地做出决定。但在难民危机中,默克尔做出了一个不太像她会做出的决定。”郑春荣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默克尔。
2015年,数百万叙利亚难民因为内战逃离故国来到欧洲。许多国家对于接收大规模的难民犹疑不定,但默克尔做出一个惊呆许多人的决定:开放国门、接收难民。她当时对德国民众坚定地表示,“我们可以做到”(Wir schaffen das)。
德国内政部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德国共接收了210万以上的难民,是欧洲接收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
这个决定让默克尔获得赞声一片,《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等不约而同将年度人物的称号授予了她。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在这个问题上,她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方”。
但这个决定也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德国国内,反对移民的极右翼政党支持率迅速攀升,而默克尔的支持率一落千丈,这导致她不得不调整难民接收政策,并在2018年作出了不再竞选基民盟党主席职务的承诺。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德国人民再次感受到了默克尔作为一名科学家务实作风带来的益处。
在这场危机中,默克尔一方面积极制定防疫政策,另一方面苦口婆心劝导德国民众,甚至罕见地在公开场合落泪,最终较为迅速地压制住了德国疫情。如今,虽然疫情危机仍未彻底消除,但默克尔的支持率再次回升至高点。很多人称,若是她继续参选,很有可能再次赢得第五个任期。
当地时间2021年1月5日,德国柏林,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德国决定收紧并延长“硬性封锁令”至1月底。图/IC photo
默克尔在一场又一场危机中赢得了“危机管理人”的称号。有人以此称赞她务实、稳健的领导风格,但也有人以此抨击她缺乏远景规划,总是等到危机来临才采取行动,从而导致欧盟分裂愈发明显。
“欧洲女王”
《经济学人》杂志9月21日刊发一篇题为《欧盟将非常想念安格拉·默克尔》的文章,称默克尔对于欧盟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因为其纳粹历史,德国对于承担欧盟领导甚至国际社会领导角色一直非常谨慎。但在默克尔任期内,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而默克尔也带领欧盟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成为欧盟的实际掌权人,她则因此获得了“欧洲女王”的称号。
默克尔在欧洲的影响力非一朝一夕形成。
在欧洲现任的各国领导人中,她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她执掌德国的16年间,法国换了4位总统,英国换了5位首相,意大利换了9位总理,就连欧盟也换了3位主席。
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危机、新冠疫情危机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危机中,默克尔协调欧盟各国达成一致立场,确保了欧盟的团结与稳定。
也正是德国在这些危机中的表现,让曾经的欧盟“法德轴心”逐渐转换为“德法轴心”,默克尔也成为国际社会默认的欧盟“实际领导人”。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智库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相比于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数欧洲人更倾向于让默克尔出任“欧洲总统”一职——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默克尔此前已表示她卸任后不会再在德国或欧盟层面担任政治职务。
对此,ECFR认为,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成为欧洲的中心力量,致力于维护欧盟的团结,而不是寻求自身的霸权,因此更加获得欧洲民众的信赖和支持。
然而,BBC称,默克尔虽然被称为“欧洲女王”,她的“王冠”却有些黯淡无光。
批评人士抨击她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才行动,缺乏远景规划,这使得欧盟越来越脆弱。以欧债危机为例,她让希腊留在了欧元区内,确保了欧元区的稳定,但很多人批评她“从未想过拯救了欧元区后应该怎么做”,这导致欧洲内部出现深刻的南北分裂问题。
这种分裂在之后的难民危机、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欧元怀疑势力上升,还有很多人抨击默克尔的欧洲政策根本上是“德国优先”。
但默克尔在推进欧洲一体化、推动欧盟战略自主上的作用毋庸置疑。法国《回声报》甚至将默克尔称为“欧洲祖母”,认为她不仅加强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让欧盟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变得更为独立自主。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欧洲研究所欧盟联络人、政治学教授Kurt Hubner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欧盟无疑会非常想念默克尔,因为没有默克尔坐镇的欧盟,内部或将更为分裂,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民粹主义支持者、欧盟怀疑论者上台。
“自由世界总理”
执政16年,许多人都记住了默克尔的菱形拍照手势。据她本人透露,这样是为了让自己上半身挺直,避免驼背。
但默克尔最具标志性的一张照片,却是2018年G7峰会期间,默克尔和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对峙的一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中,默克尔微微俯身,双手撑在桌面上,面对着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显得气势凌人。而特朗普则坐在椅子上双手交臂,微微仰头望着桌子另一侧的默克尔。在默克尔身边,围绕着马克龙、特雷莎·梅、安倍晋三等多国领导人。中国网友戏称这张照片为“六大门派围剿光明顶”。
当地时间2018年6月9日,加拿大魁北克,G7峰会第二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多国领导人同特朗普谈话。图/IC photo
默克尔出生、成长于冷战时期,进入政坛后则经历了世界秩序迅速变化的几十年。因此,她曾多次强调避免再次出现冷战的重要性。
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一味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并和曾经的盟友闹得不可开交。
但默克尔是少数会和特朗普正面“硬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在特朗普明晃晃地威胁要退出《巴黎协定》、要求北约各国增加军费之时,德国政府明确表示,若是美国不愿意承担全球大国的责任,德国将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德美之间的关系。
在特朗普不断推行单边主义之时,默克尔坚持多边主义、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之时,默克尔保持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沟通。
也因此,她被称为“自由世界总理”“西方自由价值最后的守护者”,甚至被称为“房间里唯一一位大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李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处理大国关系上,默克尔依然坚持着务实、平衡的政策,不论是对盟国美国,还是对所谓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中国。
“她的大国政策两面性很突出,即该合作的方面合作,存在分歧的方面也不会忽视,而且她不会让一方面压倒另一方面,能够做好平衡。”李超称,“这种处理大国的方式比较适合当前的国际环境。我认为,这也是默克尔或者说德国在大国互动、全球格局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但默克尔对于这些称号都显得无所谓。
2019年8月13日,默克尔在施特拉尔松德市的一次活动中被问及,她希望50年后的历史书会如何评价她。
默克尔停顿了几秒钟,然后带着微笑回答:“她努力了(She tried)”。
新京报记者谢莲
编辑张磊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