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格玛(Ogema)小镇,离萨斯喀彻温省会里贾纳南约115公里。当我2011年春天来萨省看农地路过,第一眼就喜欢上这座宁静小镇。小镇建立于1912年,现有人口320人。
一百年来,小镇的格局和格调依旧未变,始终保持着那份纯朴静谧。
主街上汇聚了超市、银行、市政厅、邮局、餐馆、二手店等社区基本设施。原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后来随着乘客量下降火车站倒闭, 2014年改建恢复了乡村旅游火车运营,游客乘坐装饰一新的老式蒸汽火车,沿路观赏加拿大辽阔草原独特风光。
小镇学校始建于1919年,约有100名学生入学。当我第一次看到校车拉着稀稀落落几个学生驶入小镇,就对地广人稀的萨省乡村学校感到好奇,农庄距离小镇非常远,怎么保证孩子按时上学?后来了解到,不管辖区内的农庄距离多远,校车都会每天接送农庄孩子上学。
从进入小镇那一刻起,你就会感觉时光倒流。这里的街道建筑、二手店家什、当地物品和食品无不洋溢着浓浓地历史韵味,小镇居民依然演释着当时的生活。不同只是可以使用信用卡付账,岁月仿佛凝固在这里。
天鹅农场所属的70社区中心也在奥格玛大街上,位于镇上餐馆对面。
每次到奥格玛办事,都喜欢慢行在小镇上左顾右看,我尤其喜欢这里的二手店,里面收集着许多古董、旧物,让人体味那种怀旧中的愉悦心情。
2011年春季第一次到奥格玛,就是在街中心餐馆吃的午餐,一边细嚼慢饮一边看着街上不多的行人,至今对这座风雅怡人的餐馆记忆犹新。
再次来到奥格玛,听说餐馆老板换成一位中国女人,我和小师妹便好奇地走进来看望这位老乡。一位五十岁左右风韵犹存的华人妇女,热情地打着招呼迎了出来,身后是她正在读中学的女儿。
我随着当地华人朋友也称呼她:金大姐,其实她比我小了好几岁。金大姐是来自浙江的萨省企业家移民,丈夫留在国内工作,她带着女儿在萨省生活。为满足企业家移民条件,经朋友推荐买下这个小镇餐馆。金大姐几乎一句英语不会说,但她照样在此开餐馆,“一边比划一边说呗”,说完她自己先开心地笑了。
金大姐性格爽快开朗,做事干净麻利,这座小镇餐馆被她打理得干净利落,一进门就让人感到温馨和舒适。
奥格玛只有这么一座正式餐馆,小镇居民和周围农民闲暇时常到此聚餐聊天,由此餐馆又成了小镇公共活动场所。金大姐说:常会有各种聚会和活动安排这里。有些镇上退休老人更把这里当做“看人”场所,经常会看到一、二位老人坐在窗前餐桌上,点一份简餐、要一杯咖啡,然后默默地坐着,慢慢地吃喝。看着街上的行人,有时遇上熟人打个招呼,就这样安逸地度过一天平静时光。
确切讲,餐馆汇集了小镇老人往事如烟的记忆,记录着小镇平凡生活点点滴滴,装载着小镇人们情感与寄托,餐馆是不可缺少的社区设施。
朋友都说我来萨省做农场主不容易,我觉得金大姐在奥格玛开餐馆更不简单。我最敬佩的生意人就是餐馆老板,开餐馆要每天应对各式各类顾客,满足各种各样餐饮需求。我这辈子异想天开做过各种生意梦,唯独没想过开餐馆。
金大姐居住在里贾纳城区,每天往返两个多小时到小镇打理餐馆。周末、假日客人多的时候,她便常常住在餐馆里,购物、备货、清洗、制作、接待,有时,女儿在课余和假期帮餐馆做服务生,平时这些活儿都她一个人完成。金大姐仅会几句英语单词,不知道她是如何应对顾客?她也请过当地西人做餐馆雇员,由于语言不通、习惯与理念差异,几次均以不快而告终。说着,金大姐拍着手笑一笑又去干活儿,好像这些不快完全与她无关。
这次回天鹅农场,我和小师妹特意来奥格玛看望金大姐,还在餐馆吃一顿中式午餐,亲眼目睹了她的勤劳和操作娴熟。金大姐看到我们也非常高兴,一边聊天一边接待着客人。当天能做的几道餐式醒目地写在吧台上,让客人一目了然,不用再用语言沟通。
接单后,她递过来一杯热腾腾咖啡让客人喝着,一边走进厨房加工餐食。不一会儿端出套餐托盘来,早已备好的食物略加工就可以食用,放下托盘又接应后来的客人。
此时,舒缓轻柔的怀旧音乐与精致简约的餐馆环境非常协调,就餐老人在餐桌边静静地坐着,面带微笑。
金大姐有条不紊按自己套路工作着,没有一会儿空闲也看不出一丝忙乱,看得我打心里佩服。她告诉我们,今天中午还有一个大聚会要在餐馆举办,客人马上就到。金大姐想下班后一起到天鹅农庄认认门,也是难得的近邻和朋友。我们答应她下午再来。
下午忙完事情,我和小师妹又回到小镇餐馆。客人已经离去,金大姐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干着活儿,显得轻松快乐。当述说以后打算时,她说:眼看餐馆二年经营期过去,她已完成移民条件,女儿也到外地读大学了。她开始考虑餐馆的转手和合作,不想一个人就这么做下去,尤其希望有英语沟通能力的小师妹能过来帮她。再增加一些餐饮项目,两个靓丽活泼的中国女人一定能把餐馆做得更好,金大姐信心满满地说。
她说:生活久了,已经习惯小镇的宁静与单纯,忙碌又轻松,回到城里不知该如何打发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