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国内科研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包容的氛围以及开放的政策,使得不少国外高端人才正在涌向中国。据《每日新闻》报道,日本著名科学家,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藤岛昭教授已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教授在学术上有着诸多耀眼的成就,并且在中日学术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据悉,截至目前,藤岛昭教授共计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有3人目前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藤岛昭教授还获授中国友谊奖。藤岛昭教授入职中国高校,将会极大推动我国光催化领域的发展,也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在大众印象里,日本是一个科研人才辈出的国家,不少诺贝尔奖都被日本学者拿走。但近些年来,日本的科研实力正在快速下降,不仅博士生占比急剧下降,而且本土高端科研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像藤岛昭教授这样的顶级科研人才,也有不少选择远走海外,其中以中国和美国为主要选择。根据日经中文网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外籍科研人员的占比中,日本籍研究人员所占比例排第二,造成这一现象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基础经费的减少。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做支持,但是日本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有数据显示,从2004年日本实施独立法人化之后,经费补贴逐年减少。在诸多高端前沿科研中,需要投入庞大资金用于科研,然而总体科研经费不增反减,使得不少科研项目被迫夭折。

第二点,就业困难。在日本,一般的博士或科研人员,最心仪的归宿便是到学校任职。但是随着基础经费的减少,使得许多日本大学不得不减少教职工岗位,这样一来,不少科研人员在国内无法实现就业,所以读博的人数正在下降,已有的科研人员也开始选择到海外寻找出路。

第三点,中国科研环境越来越好。据统计,我国为了招贤纳士,已经在全球设置了600个招聘基地,专门用于引进人才。在中国开放政策的促使下,越来越多的外籍科研人员来到中国,其中美国籍科研人员人数最多,日本籍其次。在中国搞科研,基本上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2018年我国的科研投入大约是日本的7倍。

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所以国家在这方面十分重视。此外,科研人才在中国普遍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社会地位更高。而且在中国做学术研究,待遇普遍要比日本好得多。

正是由于日本国内科研环境逐渐恶劣,使得这些日本科研人员只得另寻出路,而恰好中国此时正在加速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招贤纳士,所以越来越多的日本科研人员选择到华做学术研究。对于中国来说,藤岛昭这样顶级的科研人才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缩短我国与国外在该领域的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近些年来,不但外来科研人员越来越多,我国本土科研队伍也在迅速壮大。据统计,从2011年至2020年,中国取得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增长了1.59万人,增率超过31.6%。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只有大力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我们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不再担心被人卡脖子。

举报/反馈

浩外观察

1057万获赞 27万粉丝
用更有意思的方式看世界
国防时报社新媒体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