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石恩泽 黎广

你见过凌晨3点的大海吗?

对汕尾的渔民来说,在漆黑的夜里穿梭于海上,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大多数鱼类不喜欢阳光照射,所以当地渔民的行程一般也从傍晚开始,下午4-5点钟出海,夜里3-4点钟将刚捕捞到的新鲜海产送至码头。

在8月16日南海开渔季过后,汕尾渔民又可以去更远的深海拉网捕鱼了。大海在休渔期间积蓄的勃勃生机,在这个秋季迸发,为汕尾市的渔产贸易链注入满满活力。

其中,汕尾的港口码头迎着秋风最先热闹起来。

凌晨的马宫港

马宫港是汕尾当地最热闹的渔港码头之一。

凌晨4点,在通往马宫码头的山路上,一切都还藏匿于沉寂的黑夜中。偶尔会出现一两辆开着车灯的电动三轮车,迎着海风,在山路上前行。

拐过几个山路小弯,灯火通明的码头映入眼帘。此刻岸边已经站满了等待船只归来采购商和负责运货的小弟。

等着采购新鲜渔获的老板往往背着手,向海远眺,脖子上挂着一个小手电筒,小弟们则在其身后或站或蹲。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石恩泽 摄)

有船入港时,采购商便在岸边聚集起来,用潮汕话低声交流。不一会儿,船离岸更近了,这时老板们拿出手电筒照向海面,对正在进港的船只打信号。

当运货船靠岸后,老板们先熟练地爬上船,与站在船头的船员交谈并确认货物。与此同时,其他船员和运货小弟们则忙着在船和岸之间搭建简易的运货通道——一条仅能让一人通过的长木板。紧接着,一筐筐渔获开始通过木板向岸上快速传递,灰白色的水泥地上立刻摆满了装鱼用的塑料箱。

堆叠在岸上的鱼箱看似混乱,实则自成体系。为了不与其他靠港船只弄混,每条船的塑料箱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颜色,如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并且箱体侧面还会写上成记、顺记、财记等批发商的名字。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黎广 摄)

当箱子装卸得差不多了,老板们纷纷下船,拿着手电筒仔细检验海鲜的品质。他们嘴里叼着手电筒,双手老到地翻弄着鱼肚子。由于新鲜,塑料箱内的鱼眼睛在手电筒照射下闪烁着特有的光芒。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黎广 摄)

确认完货物后,小弟们合力将一箱箱渔获倒入带来的泡沫箱里,层层堆叠至手拉运货车上,朝着停在岸边稍远处的卡车停泊区前进。这些卡车的车牌显示,来这里进货的不仅有广东省内的车,还有福建等其他地方的车。

除了挂着手电筒的采购商,凌晨的码头还有另一批不可忽视的团体——海产代销人,他们一般与船只签了约,负责将剩余的海产品卖给菜市场老板或海鲜餐馆采购员。

代销人也很好分辨,他们往往随身携带一个黑色拉链布包,面前放着一杆称鱼用的大秤,并在秤的顶端放一台计算器、一个账本和一支笔。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黎广 摄)

在渔港一切都很野生,就连交易也还用着记账和现金交易的方式。

虽然有不少代销人也顺应潮流,在秤上贴了一张二维码的图,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地从裤兜或包里,掏出一叠叠钞票来结账。每完成一笔交易,代销人都会在账本上记下一串数字或打上一个钩,而这样缺少文字留底的记录方式,外人完全无法看懂。

在男人们称重付钱的同时,女人们也会帮忙分拣、清点和运货。她们凭借着长年积累的经验,将稍好一点的海鲜分装进红色水桶里,其余一般的则放入大鱼筐中。待分装完毕,才搬上离岸稍近一点的三轮车后座,准备运往市内。

6点过后,汕尾的天彻底亮了起来,走量的大单生意也基本都完成了。至此,从凌晨开始便热闹非凡的渔市才进入尾声。而此时,汕尾的市场里,也正迎来早起买海鲜的当地市民。

融入血液里的海鲜特产

从繁忙的渔港交易可以看出,码头仅是海产品的第一站。接下来还需通过批发商、代理商、菜市场和海鲜餐厅等渠道层层传递,最终得以变成一道道菜肴,送至食客们面前。这其中,与食客最为接近的一环是海鲜餐厅。

在汕尾,当地人对于海鲜的吃法十分质朴,没有大城市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做法,一如汕尾人淳朴的性格。当地的食客们在餐厅一般都会选择用蒜蓉清蒸(炒),或做成汤(粥)的方式来烹制海鲜。当地人相信,只有清淡的做法才能凸显自然的鲜美。

“若是在海鲜餐厅发现很多红烧做法的菜,那你赶紧跑,这家餐厅一定不正宗,”从小在汕尾海边依靠打渔为生的渔民苏进如此说道。

在琳琅满目的鱼里,麻鱼、带鱼、黄鱼、马鲛鱼是当之无愧的应季热门之选。而在苏进眼里,这几种鱼都有一个共通的做法——咸菜海鲜汤。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实际上,这种做法与渔民在船上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海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们往往选择留守岸上。海上条件简陋,生活颠沛,渔民们在吃饭问题上追求极致的简单,咸菜海鲜汤这种做法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在渔民们看来,把捕捞回来的海鲜简单处理后,加点咸菜做成汤,是一个既醒胃又方便的偷懒妙方。而这个做法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后,成了每个汕尾人都会烹饪的家常菜。

“海鲜皆可成汤”是汕尾人的烹制信条:新鲜的鱼可以,晒干的鱼可以,制成丸的鱼同样可以。“甚至去火锅店,你还可以要求老板在汤底里面加入剪碎的(河豚)鱼干调味,这可是是汕尾的一大特色。”苏进说。

除了咸菜海鲜汤,还有另外一道菜是懂行的当地老饕去餐厅必点的,那就是蒜蓉粉丝蒸鱿鱼。“这道菜的精髓在于铺在鱿鱼底下的粉丝。浸泡过鱿鱼汁水的粉丝,淋上少许酱油后,用来拌饭可以让人连干三大碗。”苏进说。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上,当地鱿鱼的鲜美,也可以从捕捞鱿鱼的船只数量上看出。

由于鱿鱼通常在夜间捕捉,需要使用灯光诱捕,因此只要看到四面桅杆上挂满用来诱捕鱼群的集鱼灯的船,就知道这是专门用来抓鱿鱼的了。这样的船只在汕尾码头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石恩泽 摄)

面对狡猾的鱿鱼,汕尾渔民早就研究出一套方法。作为东风渔业村委会的资深渔民,四哥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了他捕鱿鱼的过程:在漆黑的夜里,将船上的集鱼灯开到最大射程且达到最高亮度,然后再耐心地一点点缩小并调整光斑的位置,从而一步步将鱿鱼群诱导进此前布置在船四周的“陷阱”里,最后启动机关一网打尽。

不仅仅是咸菜海鲜汤、鱿鱼的做法与捕捉方法,无论是捕捞还是食用,只要汕尾人开始讲起海鲜,一定会滔滔不绝。

这样吃一辈子海鲜,难道不会厌烦吗?因长期出海而肤色黝黑的苏进闻言笑着说:“没有海鲜吃更加不行啊。”

藏在渔村大街里的快乐源泉

海的鲜味早已融入进汕尾人的骨血里。虽然当地人离不开海鲜,但汕尾美食并非只有海鲜,这里还有众多特色小吃,扩充了这座海滨城市的美食版图。

虽然不少旅游攻略上都将二马路视为汕尾美食集中地,但当地渔民更喜欢在渔村大街去品尝特色小吃。

这条街是当地政府为方便渔民上岸采购生活物资所修建,同时也是渔民们重要的后勤补给站。由于在船只在海上难以烹饪做法复杂的食物,因此当渔民们嘴馋难忍时,就会安排其中一位渔民乘坐补给船上岸捎回来一二。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黎广 摄)

苏进作为一名补给船现役成员,在他日常捎给船员们的食物中,必定有当地渔民最爱的鼎尚粿和渔民丸。四哥称,鼎尚粿和渔民丸曾代表汕尾小吃外出参美食交流节。

与海鲜的咸鲜味不同,传统的鼎尚粿和渔民丸都是甜食,两者都用糯米制作而成。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鼎尚粿是用糯米粉和面后,放至油锅里煎成一张大饼。在煎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粘锅,需要不断用锅铲敲打,故而得名鼎尚粿。因为在潮汕语中,“鼎”意为锅,“尚”意为敲打,“粿”意为米浆制品,所以鼎尚粿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一张通过不断敲打而制成的糯米大饼”。

传统的甜版鼎尚粿会在糯米饼皮做好后,放入花生碎、赤砂糖、白糖、芝麻、秘制香油、沙琪玛和香葱,再将其卷成长条状,分切成一块块可入口的大小,便算制作完成。

而近几年,经过渔村大路上档口老板的改良,又诞生了咸版的鼎尚粿。与甜版完全不同,咸版的馅料是将爆香过的干虾米、虾仁和鱿鱼干,与切碎的包菜和腊肠一同炒熟而成。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石恩泽 摄)

鼎尚粿一定要趁热吃,因为冷却后的糯米饼皮不够酥脆,所以保鲜期非常短。咸口的最多2小时,甜口的也只能“撑”3小时。正因如此,当地小吃店老板只有在店里来客人,或有人通过微信下单以后,才开始现做一份新的鼎尚粿。

相较于做法较为复杂的鼎尚粿,渔民丸做法则相对简单一些。只需用手将和好的糯米揉搓成一个个小丸子,再加入糖水熬制成一锅浓稠的甜汤即可。

虽说渔民丸做法简单且保鲜期较长,小吃店老板常常提前做好一大锅备着,但往往最先被卖光的也是它。近期开渔后,中午不到12点,不少小吃店的渔民丸便已销售一空。

无论是鼎尚粿还是渔民丸,对于在船上长期喝海鲜汤的渔民而言,下午来一份鼎尚粿或渔民丸,不仅是快乐的源泉,更是他们在彻夜辛劳捕鱼前补充能量的好方法。

举报/反馈

时代周报

87.3万获赞 20.4万粉丝
中国最具品牌创新力财经报纸
时代周报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