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的英明决策。“两弹一星”中的“两弹”,其中一弹是指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加氢弹的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央视新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栏目报道:“两弹一星”精神撑起民族脊梁
当时,我国工业发展才刚刚起步。面对原材料、元器件、生产设备和人才奇缺的困难,党中央确定了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1957年底,苏联援助的P-2近程弹道式导弹秘密运抵中国,“东风一号”的仿制工作随即展开。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进入冲刺阶段的导弹仿制工作遭遇了极大困难。
变压力为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苏联的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终于发射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自行改进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再次成功发射。四个月后,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 “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从设计到材料、制造和试验,中国航天人完全从零起步。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准时发射。
▲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坚持自主创新,中国航天已闯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箭采用的247项核心关键技术全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器部件实现国产化率100%。
▲ 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示意图
今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这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绕、着、巡”的工程目标圆满完成,在行星探测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实施着陆火星的任务总共有24次,但只成功了9次。中国的方案是一次实现“绕、着、巡”。举国协同、集体攻关,最终,“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精准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来源 | 央视网
编辑 | 杨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