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和大器晚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大器晚成的人生大部分是成功的,而大部分年少成名的人生,最终都是泯然众人,沦为普通人。
有人说,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承认自己的平凡并接受自己的普通。
这对于按部就班长大的人而言,显得格外容易些。而对于年少成名的人而言,他们无法跨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去承认自己的平凡。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害怕长大。
何宜德的父亲何烈胜,是一家礼品公司的董事长,事业有成,野心勃勃。
在何宜德出生时他已经40岁了,因为老来得子,所以何烈胜对这个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然而孩子刚出生时,由于早产,何宜德被诊断出脑蛋白低下,脑水肿等多种问题,医生告诉何烈胜,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个脑瘫儿。
何烈胜不甘心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脑瘫儿。于是便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制定了一份严苛的训练计划。
一开始,这个训练计划仅仅是为了让何宜德身体健康,避免成为一个脑瘫儿,训练从锻炼肌肉开始。
小何宜德从保温箱里出来没多久,何烈胜就将他送去了游泳,从每天游10分钟增加到每天游40分钟。
何宜德学会走路后,何烈胜又送他去徒步训练,动不动就是5公里拉练,渐渐地,何烈胜的重心不再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了。
他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模式,将其称为“鹰式教育”。
何烈胜说:“我要像老鹰训练小鹰那样地训练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独立。”何烈胜的教育方式逐渐极端化。
2012年,一段何宜德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视频里,3岁的何宜德在冰天雪地的纽约街头,光着身子,仅穿着一条内裤,一边跑一边哭。
他哭着求爸爸和妈妈,说,“爸爸,我能不能不跑了?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回答他的,是何烈胜无情地拒绝:“不行,继续。”
3岁的何宜德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走红了,网友称其为“裸跑弟”。
而何烈胜的教育模式也一同走红。何烈胜的残酷教育方式受到了网友的强烈指责,甚至被认为这是在虐待孩子。
然而何烈胜不以为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让孩子在雪地里跑步,是一种抗冻训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和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这种训练方式在国外很常见。”
何烈胜不顾外界的声音,继续我行我素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孩子。
何宜德将自己的人生称为“岁月神偷”。
因为在何烈胜的安排下,他每年都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帆船比赛,开飞机,穿越罗布泊等等。
何宜德有着一套自我介绍的模板。当记者问他:“你的自我介绍是你爸爸给你写的稿子吗?感觉每次都一样?”何宜德满不在乎地回答:“是啊,只要把每年做的事情加到介绍里就行。”
何烈胜早早地为何宜德规划好了人生——他想要何宜德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于是,2015年,在爸爸的带领下。何宜德去了南京市工商局,注册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鹰爸公学。
何宜德是鹰爸公学的第一大股东,小小的何宜德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鹰爸公学是一家以何宜德为招牌,打造“鹰式儿童”的培训机构。
何烈胜将自己的鹰式教育应用到其他孩子身上。
带领这些孩子军训,徒步,锻炼孩子的意志。鹰爸公学被称为“熊孩子医院”,那些调皮的,不听话的孩子被一一送到鹰爸公学,由何烈胜亲自教导。
而何宜德俨然是鹰爸公学里的“大明星”。
每当他出现,小朋友们都会非常惊讶和开心。“天哪,是何宜德!”“何宜德竟然来了!”
小朋友们都非常崇拜何宜德。有时候何宜德会拿着话筒,在台上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描绘着自己徒步穿越罗布泊的经历,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让何宜德对公司更有归属感,何烈胜每个月还会给他发工资,虽然工资只有一千多,但这也足以让小何宜德的“创业”热情十分高涨。
鹰爸公学在召开会议时,何宜德还会有模有样地为招生和宣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不过可惜的是,2018年,由于没有办学资质,鹰爸公学被依法取缔,何宜德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随后,何烈胜决定安排何宜德去报考南京大学自考专业。
经过两年的自学,11岁的何宜德完成了南京大学自考课程,并通过了考试,获得了销售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
由于年龄限制,何宜德无法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但是,小小年纪便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的何宜德,吸引了各大综艺节目的制作人的眼球。何宜德开始频繁上综艺节目。
何宜德出现在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的舞台上。第一轮鲁班立方淘汰赛中,在人才济济的选手中,面对着比他年长比他厉害的对手,他以第二十二名的成绩成功晋级。
而在第二轮斐波那契旋螺树淘汰赛中,何宜德需要观察碎片信息,在几百个相似的脸谱中找到正确的脸谱,他以4分11秒的第三名的成绩成功晋级,打败了一大批名校学霸,表现极其亮眼。
第三轮灯点路序淘汰赛中以高分成功进入B圈层,在第四轮B圈层灭圈赛幻字立方中惨遭淘汰。
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是何宜德还是用实力向大家证明了他的记忆力,空间力,计算力,创造力等实力。
“神童”名不虚传,王祖蓝更是大力称赞他为“少年组”的骄傲。
结束了最强大脑的征程后,何宜德又趁热参加了《一站到底》。《一站到底》的题目考察难度与《最强大脑》不同,会更多地考察历史、社会常识等。
镜头前的何宜德,有着超过这个年纪应有的世故和成熟。他熟练地背诵着自己的简历。
“我叫何宜德,我今年12岁,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紫金山,3岁在雪地里裸跑,4岁....”这份自我介绍震惊了嘉宾和观众。
虽然最终何宜德在与汪蔷薇的决赛中遗憾落败,获得了亚军。
但节目播出后,他还是被推入了舆论的漩涡。由于他的履历过于丰富,令人难以置信,网友开始抽丝剥茧验证他履历的可信度。他最为饱受争议的,是他5岁能开飞机,11岁大学毕业。
让网友失望的是,虽然这些描述略有春秋笔法之嫌,却都是实实在在能找到证据的。
比如5岁开飞机,是在教练的带领下,何宜德独自完成了一架超轻型民用飞机的驾驶,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了一圈,有视频为证。
比如11岁大学毕业,何宜德考的是南京大学的自考专业,类似于成人高考,只要报名就能去考,但是自考的科目难度也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何宜德确实凭实力通过了这些考试。
网友发现,这位神童的简历水分,好像并不多,于是舆论逐渐平息。随后何宜德又收到了《我中国少年》第三季节目组的邀请。
在《我中国少年》里,何宜德与同龄的少男少女们再次进行了智力比拼,然而这次他发挥失常,在突围赛中就被淘汰。
这次录制并没有为何宜德带来太多的关注,但对于何宜德而言,这是一次让他收获颇丰的经历,他感受到了同龄人中人才辈出的压力。
于是何宜德决定沉淀下来,继续学习深造。目前他正在准备攻读硕士和博士。何烈胜曾放言,若没有在15岁前将何宜德送进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学,就是失败。何宜德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何宜德无疑是聪明的,他的智商经历过《最强大脑》的考验,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现象,是一步一步辛苦付出得来的。
何宜德的妈妈曾描述过何宜德的学习生活:“他每天雷打不动地6点起床,从早上8点学到晚上8点半。每天都是在上网课,刷题背书中度过。”
对于何宜德的教育,其实他爸妈是持不同意见的。
何宜德的妈妈说:“我觉得他走得太快了,就像飘在空中,没有落地的感觉。我希望多多跟普通孩子一样地成长,去学校学习,去跟同龄人一起玩耍。”
但是何烈胜极其反对妻子的这种想法:“他妈妈的这种教育思想是鸡式教育,妈妈像只母鸡一样将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就永远得不到成长。”
何烈胜对自己的鹰式教育非常有信心,他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完美的产品一样打造何宜德。
他说,“我们很多家长,用所谓的自由成长,放纵了对孩子的管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浪费。”
何宜德有一个比他小4岁的妹妹。妹妹的成长轨迹与哥哥截然不同。
妈妈争取到了妹妹的教育主导权,也正是如此,妹妹才得以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
妹妹天真活泼,而何宜德则显得沉闷许多。
何宜德的妈妈曾心酸地表示,妹妹做不到某件事时,会选择撒娇,会直言自己做不到,而哥哥不行,他爸爸要求他必须做到。
《箭厂视频》曾对何宜德一家进行过跟踪拍摄。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何宜德父母送他去参加考试,妈妈给他带了水杯,怕他考试的时候口渴,希望他能带进考场,却被何烈胜严厉地拒绝了。
何烈胜表示:“考个试还要喝什么水,就两个小时”。
可以说,何宜德的人生,是被他爸爸推着走的。
何宜德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我爸觉得他自己的那套方案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不按他的方案来,他就会生气,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新京报》曾经采访过何宜德,在报道里有一个细节。说何宜德每回答一个问题,就要小心翼翼地抬头看爸爸的脸色。
如果爸爸不在场,就要开着手机录音,将他讲的每一段话都录下来。何烈胜牢牢地掌握着何宜德的一切。
完成南京大学的自考后,家里对何宜德的去向再次发生了争执。
妈妈希望何宜德可以回到初中,进行正常的教育,而何烈胜则坚持让何宜德在家自学,备考硕士博士。
何烈胜甚至给教育局写信,提出何宜德作为天才儿童应该特事特办,希望学校同意将何宜德的学籍保留,而不用去学校上学。
何宜德的妈妈表示很无奈,却也只能选择妥协。
何宜德就在何烈胜的计划下,按部就班地长大。他自己似乎也不明白,这一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爸爸说要他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那他就去学销售管理,爸爸说要他去读硕士读博士,他就去读。何宜德成为了何烈胜的成就。
王丽萍校长曾表示何烈胜太过注重结果,“你应该想想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他的幸福感是什么?他未来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这个孩子,在他的人生中,他觉得是有价值的”。
可惜的是,何烈胜似乎没有接受王校长这个意见。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位天才少年未来到底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