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时,日本颁布《华族令》,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其中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是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在日本的顶层设计中,华族是“皇室之藩屏”、维持现行制度的基石,因此拥有诸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特权。二战之后,美国要对日本进行改造,督促日本废除作为“明治体制”基石的华族制度。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民族,简称“华夏族”或“华族”。《左传》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既然如此,那么日本为何将大贵族统称为“华族”,而不加大和民族的“和族”,日本的华族与中国有没有关系呢?实际上,日本华族与华夏民族没有关系,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大约唐末到南宋中期,属于日本的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起初天皇掌握大权,但中期之后外戚藤原氏掌权,军事权利被各地的强豪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也就是说,平安时代中期之后,日本地方藩镇割据,朝廷由外戚控制,天皇成为被旁人操控的傀儡。

为了加强对朝廷权力的控制和瓜分,藤原氏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采取摄关政治,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其中关白本为“陈述、禀告”之意,任何大事都是先陈述或禀报给某位大臣,因此关白是辅助总理万机的重要职位,相当于中国的丞相;二是联合其他朝中贵族势力,制定了一个朝中贵族等级划分制度,以避免了各家族之间的争夺权位,于是出现了摄关家、清华家等,实际上就是确定各个家族的位格。

摄关家就是担任摄政与关白的家族,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被称为五摄家,交替出任摄关职,垄断“丞相”职位。当然,五摄家在血缘上与藤原氏或多或少都有些联系,镰仓时代后日本进入幕府时代,摄关与朝廷逐渐变得有名无实。

清华家地位在大臣家之上摄关家之下,虽不能任摄政、关白,可任大臣、大将,最高可任太政大臣、近卫大将等,也被说成是英雄家,是日本承上启下的贵族势力。在日本历史上,之前有七个称“七清华”,后来加入了2个改称“九清华”,这些家族也被称之为“华族”。

平安时代晚期,天皇们实行院政,拉拢武士充当爪牙,以对抗藤原氏贵族,贵族的土地被武士们抢走。天皇和贵族对抗,双方都依靠武士,于是武士集团开始兴起,先后建立平氏政权、镰仓幕府等,很多武士被新的掌权者封为守护,统领一国或数国的武士,统称为守护大名(诸侯)。但在室町幕府期间,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各方势力大打出手,于是大名数量越来越多,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一直延续到德川幕府时代。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民族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此之后,日本准备进行变法改革。

但问题在于,由于大名的存在,日本没有实质性的统一,地方军政大权掌握在大名手中,倒幕运动只是推翻德川幕府,很难将所有大名全部消灭;与此同时,旧有的摄关家、清华家等公卿还拥有巨大的声望,是一支不能忽视的政治势力。

为了安抚这两批势力,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妥协。1869年,日本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大名”(诸侯)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两年之后,日本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华族成为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政治、经济特权。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其中旧公卿家族根据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旧大名家族,根据石高(俸禄额)和在戊辰战争中的表现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说到底,对于大名与公卿的统称,不可能从“摄关家”中得名“摄族”或“关族”,毕竟“摄关”是权臣的代表,与尊王攘夷严重相悖,因此就只能选择清华家这个第二等级家族的“华族”称呼,作为大贵族阶层的统称。

按照伊藤博文(上图)的顶层设计,华族应当成为“皇室之藩屏”、维持现行制度的基石,犹如周武王分封的诸侯“以屏周室”,因此在法律上给华族确立了诸多特权。

在经济上,华族的世袭财产受到特别保护,不承认华族的某些财产抵押或转让,以此防止华族财产流失。同时,还集资设立了国立第十五银行(又称华族银行),以保证华族财产的保值增值等等。在政治上,贵族院议员绝大多由华族构成,公爵与侯爵一到30岁必然成为议员,其他三等爵位是互选产生。在教育上,所有华族子弟均有进入学习院学习的特权,只要成绩不差,都能优先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总之,为了维持华族的强大,日本可谓是煞费苦心。

然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华族与西欧各国的贵族一样,也开始逐渐衰败。1927年,日本出现金融大恐慌,华族银行应声而倒,使得许多华族损失惨重。明治维新时,安抚旧公卿与旧大名的政策是金禄公债,旧公卿华族俸禄很低,为了维持体面,常常入不敷出;旧大名华族拥有领地十分之一的收入作为俸禄,收入状况还算不错,但他们需要援助旧家臣,以及各种交际费用等。于是,华族银行的倒闭让很多华族雪上加霜,经济上陷入窘境。泰坦尼克号上,露丝是落魄贵族后代,她妈妈准备将她嫁给暴发户,其实日本当时很多华族境况也与露丝一样。

更大的打击是来自美国,二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于是就对日本社会进行改造,发现华族制度是一个阻碍,于是希望日本废除这一制度。1947年,日本颁布新的《日本国宪法》,华族制度正式被废除。据统计,当时日本有公爵17名、侯爵38名、伯爵105名、子爵351名、男爵378名,共计889人,在法律上从此都成了普通平民。

不过,虽然日本已经废除了华族制度,但旧华族仍有不少后裔活跃于政、商两界,迄今对日本社会还有巨大的影响力。下图,更名为“霞会馆”的原“华族会馆”,如今还拥有数百名会员。

总而言之,日本华族与中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事实上只是一个名称上的巧合罢了。如今,不少人将之解读为日本觊觎中国,或华族血统源于中国等等之类,实际上是过度解读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胜吴广与科举考试,让中国社会出现翻天覆地变化,寒门可以朝为田舍路、暮登天子堂,但与中国大不相同,日本社会阶层却非常固化,五摄家、清华家等的存在,其实就是阶层固化的体现,明治维新时又用华族制度来固化阶层.......正是因为几千年来不断的努力,所以日本才会上下等级极其森严的现象。如今,日本虽然已经非常华族制度,但固有思想还依然存在残余,短时间之内很难彻底消除,或许这是日本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报/反馈

诸史

86.8万获赞 24万粉丝
从历史角度,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与感悟!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