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和珅是乾隆帝的宠臣,他贪墨的钱财相当于整个清朝数十年的财政收入,而和珅能够屹立不倒,依靠的就是乾隆对他的宠信。

不过,和珅并非一上来就是贪官,起初他也清廉为官,执法不阿,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有一件大案,就是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案。

说起来,李侍尧算得上是和珅的“前辈”,因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和珅才发现了做贪官的好处,自此一去不复返。

乾隆一朝对于和珅的宠信是有目共睹的,但李侍尧在乾隆帝那里的地位丝毫不输于和珅。李侍尧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是二等伯李永芳,父亲李元亮官至户部尚书,等到了李侍尧这一代,他又得到了乾隆的器重。

很快李侍尧就升任广州将军,成为一方大吏。乾隆能够宠信的臣子,不说人品,能力上还是比较出众的。李侍尧就是这样,父亲户部尚书的身份让李侍尧从小就对经济运行等知识耳濡目染。

清朝时闭关锁国,广州是仅有的和外国人做生意的地方,这里经济繁荣,但社会情况也比较复杂,管理起来很有难度,需要一位很懂经济的官员,而以广州的地位,皇帝又不可能随便派一位经济专家去。

所以,深受乾隆信任又对经济很懂行的李侍尧成为不二人选。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李侍尧的确有两把刷子,他一上任,就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完善通商的条例法规,加强对盐铁市场的管理。李侍尧提出的建议切中要害,所以乾隆全部采纳。

不久后,李侍尧被授为两广总督,他上奏给乾隆皇帝,请求规范外国的商户同清朝人的交易。乾隆皇帝认为李侍尧的经济政策都很合适,所以将他调回京城,任户部尚书。父子同为户部尚书,倒也是一桩美谈。

李侍尧就任户部尚书期间,亦提出了不少举措,比如限制商人哄抬物价,明确盐价,这些建议对社会都很有利。可是有能力的官员不代表就是好官,李侍尧同和珅一样,能力出众,但其中大部分都用在了贪污腐败上。

早在两广的时候,李侍尧推荐的许多官员就出现了大量的贪腐案件,作为他们的主官和推荐人,李侍尧不可能是干净的,只是乾隆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李侍尧凭借乾隆对自己的放纵,贪腐愈发放肆。他就任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的时候,贪腐数万两白银。这件事被云南粮储道海宁告发,乾隆帝让尚书和珅与侍郎喀宁阿按律治理。

不过名义上是按律,和珅心中却知道乾隆是不想让李侍尧死的。所以尽管证据确凿,但和珅仍拟了一个斩监候的结果上去。

然而,清朝规定像李侍尧这样级别的重臣审理需要大学士九卿共同商议,而李侍尧的人缘不算太好,乾隆对他的宠信又引来了很多人的嫉恨,所以大臣们竟然都主张斩立决。

乾隆为了保住李侍尧的性命,又让各部重新商议,这一次他的意思很明确了,他要保李侍尧的命。总有大臣想趁机拍乾隆的马屁,建议斩监候,所以乾隆就顺坡下驴,将李侍尧的处理结果改为斩监候。

这起案子对和珅的影响很大,因为他此前不敢大贪,但这一次李侍尧的赃款大部分都为他侵吞,他第一次体会到贪腐所带来的巨额财富的快乐。从此,和珅一步步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巨贪。

死里逃生的李侍尧没了官职,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得到启用。果不其然,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发生暴乱,乾隆授予李侍尧三品顶戴、孔雀翎,让他去负责甘肃的军务。李侍尧到任后,先装模作样的请求朝廷减免当地的赋税,以表清廉为民的决心,乾隆帝不仅答应了李侍尧的请求,还发给他现任品级顶带,并加太子太保衔。

有乾隆这颗大树,李侍尧的贪腐怎会罢手,他在甘肃大肆贪污,不管政事,以至于到任数年,甘肃的暴乱愈发严重。乾隆帝让大学士阿桂和尚书福康安前去平定,二人一到就搜集了李侍尧贪污渎职的证据并向乾隆检举。这一次诸王大臣按律治罪,仍拟罪为斩立决,但乾隆帝再次改为斩监候。不久后就将其释放,重新启用。

可以说李侍尧身上所犯的罪行,放在其他官员身上早够死几十回了,但乾隆对他的宠信令人吃惊,竟两次不惜与群臣们争锋相对,也要保住李侍尧的性命,这待遇比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而言,李侍尧比和珅的结局还要好一点。平定台湾后,李侍尧再次案发,但乾隆不仅宽恕了他的罪行,还将他的图像挂于紫光阁,位列前二十功臣。不久后,李侍尧因病去世。这个结局,比被嘉庆皇帝赐死的和珅要幸运得多。

举报/反馈

历史战争

83万获赞 58.3万粉丝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