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中,从不缺少将军造反的案例,他们之间有成功的,例如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在作为将军时利用黄袍加身而登上了帝位。当然也有失败的,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反清,曾占领了半壁江山,最终兵败。
(一)将军与士兵
但无论是将军造反成败与否,他们的士兵在一开始都是对他们的造反行为绝对遵从,没有想着效忠皇帝,这个问题在怀揣着忠君思想的人心中似乎很难理解。
士兵们的跟从造反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在士兵们的心中,将军和他们一直出生入死,威望甚高,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与将军捆绑在一起。其二是将军往往会用一些手段,让士兵们跟随他一起起事。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则发于行伍"。一个将军之所以能够能为将军,必定身经百战,与士兵们都是生死相依的关系。所以将军们在士兵中都是被拥戴的,同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队中所灌输的绝对服从的思想,也令士兵们必须要听从将军的命令。
而且,虽然人们从小到大都被忠君思想所教育,但皇帝毕竟在深宫中,士兵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一睹皇上的真容,所以相比于与自己生死相依的将军,士兵们很少会选择忠于从未谋面的皇帝。
(二)将军与皇帝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军的造反策略问题。成者王侯败者贼,在古代的造反中,将军只要失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他们为了造反行为的成功,就会想出各种办法,让外界觉得自己出师有名,从而得到外界的拥护,这样才更容易造反成功。
最常见的理由就是“清君侧”,历史上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和明建文帝朱允炆时期的靖难之役,将军都是以这个理由造反的。它的意思是,皇帝本身并没有错,自己也不想要造反,只是皇帝身边有奸臣,为了帮助皇帝除掉身边的奸臣,稳固皇帝的统治,自己才起兵造反。
有了理由之后,士兵们也会更加的听从于将军,跟随将军一起造反。一旦将军功成名就,将全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手里,那么废掉皇帝自立为帝也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只需要通过封赏下属来安定军心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士兵再次造反效忠之前君主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的军队管理中,等级是非常分明的,对于命令的执行程度也是丝毫不打折扣。所以士兵们基本都会听从自己将军的命令,而不是效忠于皇帝。一旦皇帝失去了对将军的控制,就意味着失去了军权。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思考如何中央集权,既能让将军为自己鼎定天下,还能够实现对将军的完全控制,防止其造反。处理好与将军的关系,也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