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乱世,群雄割据,民不聊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样一个年代,理应是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然而,近百年的三国历史,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却是一个分界点:
从这一年开始,大批名人密集地死去,告别了精彩的历史舞台。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可能是关羽之死的连锁反应,其二则是因为瘟疫的影响。
(一)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成功攻占汉中,所控制的领土面积达到了顶峰。而当时的关羽则率军攻打曹操,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只可惜他被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失去荆州的关羽也败走麦城,被潘璋所杀,结束了自己十分传奇的一生。
关羽的死似乎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后三国一连串的名人相继去世。魏国阵营中,大将夏侯渊已经在年初的汉中定军山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大将庞德被关羽所杀,就连曹操自己也在第二年去世,堪称损失惨重。
而蜀国似乎更惨。关羽去世之后,部将关平、周仓阵亡,荆州尽失。蜀中的重臣法正和黄忠相继去世,让人才本就严重缺乏的蜀国雪上加霜。之后的几年,张飞因为急于报仇被部将所杀,刘备夷陵之战失利后,吴兰、雷铜等将军阵亡,蜀国再折数将。等到诸葛亮主政时期,蜀国的可用之将已经很少了。
吴国在战争中并没有受到减员的损失,是最大的赢家。但他们死的名人名将也不少。攻下荆州之后,吕蒙迅速去世,死因不详。在这之后,老将甘宁也遗憾病故,谋臣陆绩、孙贲、孙皎等人也分别去世。好在陆逊横空出世,再次扛起了东吴的军政大旗!
(二)中原瘟疫
其实之所以建安二十四年之后,三国大批名人相继死去,除了关羽之死的连锁反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瘟疫。据记载,建安十七年,中原大地爆发瘟疫,建安二十二年,这一瘟疫达到了高峰,老百姓因为瘟疫造成的死亡数量非常多。像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司马朗这些名士都是建安二十四年去世,且都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死因,很可能就是死于这场瘟疫。
总而言之,建安二十四年确实是三国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包括曹操五子良将、刘备五虎将在内的老一辈将领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东吴诸将也在历任大都督的率领下打出了不错的战绩。整体上,蜀汉和东吴的国力都达到顶峰,三国分裂进入了最胶着的时期。
但在这一年之后,随着各国将领的纷纷死去,占据着较大国土面积的魏国国力不断增强,而蜀国和吴国的国力则开始走下坡路,这种趋势也直接造成了后来蜀国和吴国的相继灭亡。所以,建安二十四年三国大批名人密集的死去,也可以看做是三国重归一统的起点。
举报/反馈

阳Sir的考古之眼

17.8万获赞 9.2万粉丝
考古学之眼,看大千世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