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是近几年来国内荧幕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好剧,该剧塑造了一个文采斐然又智计无双的“男神”梅长苏。虽然《琅琊榜》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背景乃是架空,但主角的人物设定却有真实的历史参考原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梅长苏到底是谁?他就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谢安。
在科举制度建立起来之前,古代社会的话语权被上层贵族们牢牢掌控,作为垄断了知识与晋升道路的士族门阀,一直都是封建王权最大的威胁。谢安出身东晋陈郡谢氏家族,谢家乃是东晋、南朝时期的顶级门阀,杜牧诗句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这个“谢”,就是谢安的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门阀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素有“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之称,作为谢家代表性的人物,谢安无论从外貌、学识,还是人品、能力来看,都是属于最为顶尖的那一批,完全体现出了士族的底蕴。
论长相,谢安的容貌同样属于美男子级别。这并非杜撰,许多和谢安同时代的豪杰人物都曾夸赞过谢安的长相。比如桓彝夸赞他:“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蒙吹捧他:“此客亹亹,为来逼人”。虽然在封建社会,容貌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只是锦上添花,但谢安身为梅长苏的原型,长相上可不能落了下乘。
谢安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堪称一绝。谢安和王羲之是同时代的人物,二人乃是相知好友,时常探讨书法方面的心得体会。
能与“书圣”王羲之交流书法心得,谢安的书法造诣自然不会只是平平,他的行书常被后人称赞,代表著作有《近问帖》、《善护帖》《六月贴》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对谢安尤为推崇,他的《宝晋斋法帖》将谢安的作品与王羲之、王献之相提并论。
既然谢安是梅长苏的原型,那么在军事上没点成就怎么行?公元383年,苻坚率大军南渡,此战他志在一口气吞并东晋,意图横扫寰宇统一天下。虽然苻坚率领的军队实际上没有他喊出来的“百万大军”那么夸张,但实际上也有二十万兵强马壮的士兵;东晋方面满打满算也就八万兵力,在战略上处于绝对劣势。
虽然淝水之战爆发于公元383年,但东晋和前秦早就料到双方会有这么一战,战前准备于公元377年就已经开始了。《吕氏春秋》有云:“内举不避亲”,当时谢安不顾众人非议,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去前线统军。
谢玄后来果然没有辜负谢安的举荐之恩,成为了东晋赢得淝水之战的关键人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赞叹:“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安排好了北方边境,谢安本人则坐镇淮南,招募乡勇、广选良将,建立了北府军。
苻坚南下,军情传到了朝廷中枢,东晋朝野一片震荡。当时朝廷中的其他文臣武将都非常恐慌,他们觉得谢安能够临危不惧的确气度不凡,但他根本不懂打仗,不仅兵力那么少,而且还尽安排些没上过战场的年轻将领,这不是迟早要输的节奏吗?
但实际上身为大都督的谢安看似泰然,没事出去郊游、聚会一番,心里却早就有破敌良策。《晋书》有云:“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
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这场战斗以东晋大获全胜告终,成为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经此一役,原本统治了整个北方的前秦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为之后的覆灭埋下祸端,而身为东晋总指挥的谢安却因此名声大噪,彻底奠定了谢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