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太子作为皇帝的钦定接班人,身边总是会自发地聚集起一大堆的文臣武将,替他出谋划策,争取政治资源,这些人一般称为“太子党”。太子党人的诉求和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新皇登基后自己能够跟着得势掌权。在历史上,有许多权倾朝野的大佬都是通过这个手段上位,并一步一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但这里有点需要注意的是,太子再怎么作为继承人,毕竟也还不是继承人,之所以很多皇帝会容忍太子党的存在,甚至亲自帮忙指派一些心腹辅佐太子,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不出意外的话继承人并不会变更,但这种情况在清朝却有了些变化。
由于清朝的统治者属于少数民族,所以对于传统中原文化并不会那么遵从,虽然满清也是说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但实际上真正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并不一定考虑这个,大不了新皇登基后再追封生母为皇后,这不也是一种“嫡子”吗?因此清朝才有了著名的“九龙夺嫡”事件。
在满清康熙年间,由于康熙迟迟没有决定好自己的继承人,导致他的儿子们各个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都想放手去搏一搏那至高无上之位。九个皇子各自发威,上演了一出九龙夺嫡的精彩戏码。最终老四胤禛成功上位,继位登基改年号为雍正,成为了最后的赢家。那么那些团结在胤禛身边的“四爷党”们最后享受到了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呢?
首先我们来看胤禛的弟弟,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胤祥和胤禛从小关系就很好,在胤禛的文献中还能找到“授弟算学,日事讨论”这样的文字记录,表明胤祥的算学都是由胤禛亲自手把手教会的。在胤禛登基为皇帝后,胤祥当即就被奉为总理事务大臣,并加封为和硕怡亲王。能够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胤祥对胤禛的知遇之恩甚是感激。他任职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政绩。可惜胤祥过于勤政,以至积劳成疾,最后病重累死在了岗位上。
年羹尧是天纵之才,康熙三十九年,才二十一岁的他就高中进士,不到三十岁又升任四川巡抚,这样的少壮派前途可谓是风光无限。随着胤禛继位,原本就已经位极人臣的年羹尧更是备受新帝器重。雍正二年,年羹尧挥师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其威名震慑了西南边陲,其荣誉响彻了整个朝野。
然而年羹尧其人居功自傲,眼高于顶,胤禛几次三番对他示好,他都不怎么领情。毕竟年羹尧早年发家都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康熙自然是感恩戴德。然而对于胤禛,年羹尧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殷切,甚至可以用冷漠来形容。最终年羹尧被夺了将印,在狱中自裁殒命。
舅舅科隆多同样也是胤禛最为宠信的左膀右臂。他出身佟佳氏,姐姐就是胤禛的养母。康熙五十年,科隆多出任步兵同类,总管北京城内外的警卫部队。能够担任如此重任,足见科隆多备受康熙其中。
在康熙晚年,诸位皇子之间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科隆多选择拥立老四胤禛。这个选择让他在雍正继位后迅速飞黄腾达,不仅承袭一等公,而且还加封礼部尚书、一等阿达哈哈番等官爵。此外,科隆多当时还掌握了满清的人事任命大权,可以不用请奏皇帝便可安排官员的升迁罢免。
然而科隆多在掌握大权后却开始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作威作福。胤禛当然没有姑息科隆多犯下的这些罪责,他很快就剥夺了科隆多的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削了他身上的各种官职。雍正五年,科隆多被逮捕、抄家,并被胤禛定下了四十一条罪责。第二年科隆多便病死在了禁闭之所。
以上三位都是“四爷党”中的关键人物。老四上位后,他们都沾着老四的光官升三级、建功立业。但像胤祥这样的识时务者能够得到善终,年羹尧、科隆多这两位却因为过于跋扈而晚节不保。可见封建社会的“太子党”们同样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危险。
举报/反馈

史家霸唱

1076万获赞 80.3万粉丝
媒体人 学者 CEO
媒体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